第三章 逃出生天(3 / 3)

“有東西會把人彈回來。”

吳管家隻得門裏門外走了好幾遍,但都沒有任何事情,妙歌伸出手臂一點一點的往前移,可是手臂剛移到門口,就覺得全身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勾住,扔了回來,身子又重重的摔在了地上。這下在旁邊看著的吳管家傻了眼,趕忙去扶,這人怎麼會突然被彈回來了?“肯定是老道做了手腳,既然小少奶奶出不去,那估計孩子肯定也出不去了吧?”

老夫人緊鎖額頭“孩子太小,經不起摔,還有一法能試,你們跟我來”。三人快步來到祠堂。午夜的祠堂顯得肅穆陰森,寒冷的月光攪著早春的寒氣,照的人汗毛發直。

妙歌仿佛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月光從半掩的門縫中斜斜的照進來,把人影拉的老長。老夫人讓吳管家點了一盞蠟燭,把孩子交給妙歌來抱。老夫人打開了祠堂最裏麵一個上了鎖的小房間,吩咐吳管家在門外看守,帶著妙歌和孩子來到屋裏,反手將門又鎖死了。屋子不大,看起來極其幹淨整潔,像是一個小書房,青磚鋪地,左手邊是窗,窗下是一個棕黃色豎紋木質燈架,紋理在昏暗的燭光下依然顯得十分清晰雅致,燈架緊挨著書桌,桌上書稿整齊,桌後對門出掛著一幅畫,畫裏一個帶鬥笠的老翁在雨中垂釣。離書桌五步距離就是一張美人榻,榻上有一隻銅色燈台,塌兩邊各有一隻淺色藤靠。挨著美人榻一步,緊靠牆的位置有一個銅鑄的箱子,箱子古色古香,上麵似乎還有麥穗的圖案。老夫人把手上的蠟燭放在美人榻中間的銅色燈台上,從頭上取下了一個長條形嵌著綠色翡翠的發簪,用手去拽發簪和翡翠的接口,翡翠就被取下來,露出鑰匙的形狀。老夫人用鑰匙將牆邊的黃銅箱子打開,拿著蠟燭向裏照去,裏麵漆黑一遍,看不到底,隻有一隻木梯和銅箱子鉚在一起。

看著老夫人一氣嗬成,妙歌心中驚訝不已。這裏居然有一條暗道。真是天無絕人之路。

梯板很寬,踩起來非常穩,右手的牆壁上每隔一截還裝有類似扶手似的東西,拽著讓人心裏踏實很多,老夫人拿著蠟燭走在前麵,妙歌抱著孩子跟在身後。木梯沒有想象中長,差不多走了十級就到底了,隻是從上往下看沒有光線,才覺得非常深。

“不用害怕,這是馮家老祖宗留下的,都說富不過三,多虧老祖宗居安思危,咱們馮家才能久盛不衰。”

妙歌在馮府住了將近兩年,從來不知道,府裏還會有什麼暗道。借著蠟燭模糊的光線妙歌一邊緊隨老夫人的腳步,一邊打量著四周。地下並不寬敞,有點像一個狹長的老鼠洞,側麵有開出來的庫房,但是都沒有門,恍惚能看到有東西堆放在裏麵,地麵也不是很光滑,隻是簡單的被平整過,妙歌忍不住打了個哆嗦,這裏麵又冷又濕,什麼東西堆放在裏麵久了不會黴變呢?

老夫人腳步不停,妙歌緊跟其後,最多走了一盞茶的時間,狹長的通道前出現了一道門,斑斑駁駁,上麵似乎是一層紅鏽。

離門五步左右的牆上有一個燈架,老夫人並沒有把蠟燭架在上麵,而是一手持蠟燭,一手將燈架從牆上往外拉,有土稀稀落落的落了下來,燈架被拽出來了離牆能有一拳的距離。老夫人伸手進去把鑰匙摸了出來。

鑰匙很粗,上麵也全是鏽痕,但和門上不同,鑰匙上的鏽是綠色的。

老夫人示意妙歌開門,可是鑰匙插進去,卻怎麼都轉不動。妙歌又累又急滿頭是汗。

“這麼多年沒有用,可能是鏽住了”老夫人說著自己去試,兩人交替著忙了半天,終於哢噠一聲,門開了。

妙歌和老夫人激動的對望了一眼,快步走了出去。

這次沒走多遠,老夫人就舉著蠟燭停下了腳步,又是一個樓梯,這個樓梯是通向哪裏的,妙歌不知道,但是她知道,她和孩子應該是逃出來了。

再出來是一個舊屋,屋裏黴味很大,到處都是灰,她們剛出來,還聽到了窸窸窣窣的四下逃竄的聲音,想必這屋裏早已有了新的“主人”,妙歌覺得雖然隻是經過了兩三天的時間,但自己的心髒好像被鍛煉的強健了不隻一點點。什麼老鼠蟑螂,都沒有體力去怕了,至少在自己麵前,它們是要逃跑的,而自己呢,究竟在為什麼在逃命?

天已經蒙蒙亮了,妙歌吹熄了蠟燭,定睛打量這個房間,看梁高陳設,這間房應該是起居的主臥室,她們就是床頭爬出來的,床頭靠牆的位置從外麵看是一圈精致的黃銅裝飾,但其中一塊可以卸下來。這裏正是出口。

“咳···咳,這裏是馮府的舊宅,其他的屋子都挪作他用了,隻有這間被鎖了起來”老夫人坐在床上喘著氣,平時難得一動,今天折騰了這麼久,身子骨早已吃不消了。

妙歌扶著老夫人來到窗下,將窗上的掛鎖摘了下來,推開了窗戶,自己先跳了出去,再去接老夫人和孩子,好一頓折騰,三人才算著了地。

接下來還算順利,老夫人領路,妙歌背著包袱,抱著孩子,緊跟在後邊。出了老宅,快走了沒幾步,就遠遠的看到了馬車。

馬車旁,老夫人從妙歌手裏接過孩子,輕歎著“至少這次娘救了你”隻說了一句,就哽住了喉嚨。

眼看著已經有早起的人擦身而過,老夫人才依依不舍的把孩子交給妙歌,妙歌心中感激,跪下給老夫人磕了三個頭,起身接過孩子,上了車。老夫人囑咐了車夫幾句,車夫掉轉頭,策馬而去,妙歌挑起車簾,從顛簸的馬車上向老夫人招手道別。直到老夫人在早春中,隻剩下一個彩色的小點兒,妙歌才坐回車中,抱著孩子放聲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