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金戈鐵馬滿江紅(11)(1 / 3)

這一年,重慶合川釣魚城依然在南宋軍隊手中。當宋幼帝殉國的消息傳來,釣魚城的軍民決定放棄抵抗。20年前,蒙古大汗蒙哥死於城下時,曾經留下遺言:日後攻破釣魚城,將屠盡城內軍民。此時,元朝軍隊接受了釣魚城守將的條件:宋軍自願放棄抵抗,元軍不得殺城中一人。元朝軍隊違背了前任大汗的遺願,接受了南宋的條件。釣魚城自1254年徹底建成,至此,成功抵抗強大的蒙古軍隊36年,為當時世界之罕見。它的頑強抵抗終於讓魔鬼放下了屠刀,文明就是這樣用鮮血和生命捍衛的。

南宋滅亡那一年,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他的妻兒被俘後,也被送到大都。文天祥有二子六女,此時隻剩下兩個14歲的女兒。元朝讓文天祥的女兒給爸爸寫信,試圖用親情軟化他。文天祥寫詩道:“癡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骨肉親情,生死離別,今生來世,大節大義,令人辛酸。

忽必烈欣賞文天祥的才能,親自以厚禮勸降不成,又派出多批南宋降臣和蒙古要員勸降,都被文天祥痛罵而去。忽必烈又讓被俘的宋恭帝和太後勸降。此時,亡國之君宋恭帝不到10歲,他對文天祥說:宋室已亡,國君已降,丞相還在為誰盡忠?文天祥流淚不語。我們今天也能問:文天祥是在為誰盡忠?麵對宋恭帝小孩子的話語,文天祥流淚不語。其實他不是為趙宋盡忠,而是為自己“天下為公”的理想而盡忠。不管皇帝是誰,不管有沒有皇帝,“天下為公”都是“文天祥們”的理想。

1282年,忽必烈最後一次親自勸降文天祥,當麵承諾讓其擔任丞相。文天祥回答:“願賜一死足矣。”為防文天祥成為不願歸順的南宋遺民的旗幟,忽必烈黔驢技窮,決定將文天祥公開處死。行刑那天,北京城萬人相送。臨刑前,監斬官問:丞相是否還有話要說?回奏元朝皇帝,還可免除一死。文天祥一言不發,從容赴死,時年47歲。文天祥的妻子在收屍時,從文天祥的衣帶裏發現了他最後的遺言: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南宋滅亡那一年,忽必烈最後一次派出使節勸說日本投降,日本再次將元朝的使節砍頭。第二年,1280年,忽必烈第二次渡海遠征日本,南宋降將範文虎擔任漢軍指揮。漢人軍隊又像北宋時期一樣,士氣低落,因為在蒙古人的政權下,原先士兵受歧視,現在成為漢人受歧視。台風再次幫了日本,忽必烈的艦隊被海上狂風吞沒。此後,忽必烈念念不忘征服日本,直到1286年才不得不放棄。忽必烈兩次征伐日本失敗,以及其後對日本的政策,其深遠影響一直延續到明朝。

1289年,忽必烈將18歲的宋恭帝送到西藏,做了出家人。此時,馬可·波羅在中國已經遊曆了十幾年,他對杭州、泉州等地大為驚歎,估計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以前也沒到過那裏。馬可·波羅認為,破敗的杭州比當時歐洲最富裕的威尼斯都要強百倍。1292年,馬可·波羅及其父親和叔叔受忽必烈委托,從泉州坐海船,護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至此,海上、陸上的絲綢之路,馬可·波羅都親身經曆了一遍。兩年後,1294年,忽必烈去世。到13世紀快結束的時候,已經回到威尼斯的馬可·波羅在獄中口述寫下了《馬可·波羅遊記》,又名《馬可·波羅行記》《東方見聞錄》。

1323年,已出家的宋恭帝被元朝皇帝賜死,享年53歲。一年後,1324年,馬可·波羅去世,享年70歲。此時,《馬可·波羅遊記》在歐洲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當今世界現存各種文字版本119種。宋恭帝死後45年,1368年,元朝不足百年而亡,明朝建立。約40年後,1405年,鄭和率領近3萬人,沿著宋元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駕駛著當時世界上最巨大的艦船,第一次下西洋。他用這種方式,在元朝之後向所有已知世界宣布:中國已經改朝換代。同時也讓阿拉伯世界知道,要做生意要發財,不用再找蒙古人了。他是否想避免宋朝時期中亞乃至歐洲誤把西夏、遼國、金國、蒙古當成中國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