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節 鮮乳中抗生素殘留量檢驗(1 / 2)

一、鮮乳中的抗生素

在人工或機器自動化擠奶過程中,由於經常機械性地刺激奶牛的乳房,而且奶牛飼養環境中存在大量的化膿性細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容易引起奶牛的乳房炎。為了預防和治療奶牛的乳房炎,常常注射大量的抗生素,如青黴素、鏈黴素、慶大黴素和卡那黴素等,這些抗生素會殘留在牛奶中。

鮮乳中含有抗生素有兩個方麵的缺點:一是對飲用者的健康不利;二是在加工上不能用於生產發酵乳。為了保證飲用者的安全和實際生產的需要,對鮮乳中抗生素殘留量進行檢驗是很有必要的。

鮮乳中抗生素殘留量的檢驗應屬於理化檢驗的範疇,但鑒於此方法是采用的微生物手段,國標中也把此檢驗放入微生物學部分。在GB/T 4789.27—2008中,給出了兩種檢測方法,第一法使用於鮮乳中能抑製嗜熱鏈球菌的抗生素的檢驗;第二法適用於鮮乳中能抑製嗜熱脂肪芽孢杆菌卡利德變種的抗生素的檢驗,也可用於複原乳、消毒滅菌乳、乳粉中抗生素的檢測。

二、鮮乳中抗生素殘留量的檢驗

方法一 嗜熱鏈球菌抑製法

(一)設備和材料

除微生物實驗室常規滅菌及培養設備外,其他設備和材料有:冰箱(2~5℃、-20~-5℃),恒溫培養箱(36℃±1℃),帶蓋恒溫水浴鍋(36℃±1℃、80℃±2℃),天平(感量0.1g、0.001g),無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頭,無菌試管(18mm×180mm),溫度計(0~100℃),旋渦混勻器,菌種(嗜熱鏈球菌),滅菌脫脂乳,4%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水溶液,青黴素G參照溶液。

(二)檢驗程序

(三)操作步驟

(1)活化菌種取一接種環嗜熱鏈球菌菌種,接種在9mL滅菌脫脂乳中,置36℃±1℃恒溫培養箱中培養12~15h後,置2~5℃冰箱保存備用,每15d轉種一次。

(2)測試菌液將經過活化的嗜熱鏈球菌菌種接種滅菌脫脂乳,36℃±1℃培養15h±1h,加入相同體積的滅菌脫脂乳混勻稀釋成為測試菌液。

(3)培養取樣品9mL,置18mm×180mm試管內,每份樣品另外做一份平行樣,同時再做陰性和陽性對照各一份,陽性對照管用9mL青黴素G參照溶液,陰性對照管用9mL黴菌脫脂乳。所有試管置80℃±2℃水浴加熱5min,冷卻至37℃以下,加入測試菌液1mL,輕輕旋轉試管混勻。36℃±1℃水浴培養2h,加4%TTC水溶液0.3mL,在旋渦混勻器上混合15s或振動試管混勻。36℃±1℃水浴避光培養30min,觀察顏色變化。如果顏色沒有變化,於水浴中繼續避光培養30min做最終觀察。觀察時要迅速,避免光照過久出現幹擾。

(4)判斷方法在白色背景前觀察,試管中樣品呈乳的原色時,指示乳中有抗生素存在,為陽性結果。試管中樣品呈紅色為陰性結果。如最終觀察現象仍為可疑,建議重新檢測。

(四)報告

最終觀察時,樣品變為紅色,報告為抗生素殘留陰性。樣品依然呈乳的原色,報告為抗生素殘留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