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波及幾乎所有國家和社會各個層麵,它必然引發人們對於既有經濟、金融,乃至發展模式的反思。盡管此次危機證明現代金融體係的快速發展在帶來社會巨大進步的同時,也具備了巨大的破壞性,並對金融監管的優化和金融風險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總的來看,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沒有改變,資本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沒有改變。麵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和全流通環境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借鑒國際成熟資本市場發展的經驗和教訓,2009年,我國資本市場在逆境中實現了新突破,平穩推出創業板和股指期貨,為抵禦危機衝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而深刻的教訓是,如果虛擬經濟的發展脫離了服務於實體經濟的軌道,它的發展一定會遭遇挫折,並有可能帶來嚴重的危機。我們在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這一基本原則。2008年,中國證監會發布的《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指出,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應“立足於為國民經濟服務,實現資本市場與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進入新世紀的中華民族,肩負著實現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黨的十七大提出要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並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作為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縱觀曆史,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經驗揭示了資本市場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一個健康、高效和穩定的資本市場,有利於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水平和經濟的運行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
麵向未來,我國經濟和社會麵臨著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優化資本市場結構,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也將緊密服務於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各項發展目標。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需要建立和完善資本和科技對接的機製,推動更多的中小企業成長為中國的微軟和英特爾,將更多的科技園區建設成為矽穀式的創新企業的搖籃;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需要資本市場在深化資源配置、促進並購重組、推動技術創新和價格發現等方麵充分發揮作用;西部大開發戰略,需要資本市場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利用資本市場,並依托自身比較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需要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資本市場和交易所提供支撐;我國的投融資體製目前仍以間接金融為主導,金融體係中直接融資比例的增加,將有利於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分散金融體係的風險,提高金融體係對國民經濟的服務效率;全民養老體係和社會保障體係的建設,需要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健的回報;而和諧社會的建設,更是需要資本市場為每一個中國普通百姓提供公平參與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機會。
作為體製轉軌時期的新興市場,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影響資本市場的穩定運行和功能發揮。比如,市場主體的治理結構尚不規範,影響市場透明度和規範化運作水平;市場的結構和功能還不健全,影響了資源配置效率;同時,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聯動和相互影響逐步加深,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博弈與監管合作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
深刻了解國外成熟市場的演進曆程和發展趨勢,將有助於我們尋找解決當前這些問題的答案。正如馬克思主義理論所揭示的那樣,矛盾是事物存在的特征之一。在華爾街發展的曆史中曾不斷出現各種問題,並遭遇到各種危機。從早期華爾街的市場坐莊、上市公司欺詐、內幕交易層出不窮,到貫穿華爾街曆史的經濟周期給資本市場帶來的波動和監管體係的不斷修正與重塑,再到最近這一次從華爾街發端、擴散到全球的金融危機,都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曆史資料,對我們探索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道路具有寶貴的參考價值。
祁斌同誌翻譯的《偉大的博弈》為我們提供了一部難得的研究美國資本市場發展曆史的著作,2005年出版以來,在全社會引起了較大的反響,激發了廣泛的討論,對更好地認識資本市場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意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偉大的博弈》的再版,將有助於我們將此次金融危機放在更廣闊的華爾街數百年演進曆史中去觀察和思考,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此次金融危機的本質並探索資本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們應該以史為鑒,洞悉國外成熟資本市場的發展曆史,及時把握國際資本市場的最新動態,深入分析中國國情及與國外市場的差異,積極探索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路徑,推動中華民族複興的偉大進程。
尚福林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2010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