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的曆史舞台上,先後登場了無數形形色色的人物,各自演繹了多姿多彩的人生。他們中有的人開創了華爾街的新時代,喚回了華爾街久已缺失的誠信和社會責任感,這些人中的傑出代表是摩根;有的人卻以吝嗇和愛財如命留名青史,如海蒂·格林,但是,這樣一位徹頭徹尾的守財奴卻同時是一位出色的投資家,在股市的驚濤駭浪中遊刃有餘,她說:“你需要做的就是低買高賣”……
譯者導讀
在19世紀70年代發生的市場崩潰不可避免地再一次導致了美國股市的蕭條。歐洲投資者一直是美國這個新興國家主要的國際資本來源,此時他們也對投資美國望而卻步。但是,奇妙的是,股市崩潰也有其積極的作用,它使得美國人能夠以低價購回此前向歐洲人出售的美國證券,事實上變相地洗劫了此時還遠比美國富足和強大的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股市的周期性崩潰在將經濟繁榮時期積累下來的泡沫擠出經濟循環之外,也使得經受了考驗的經濟體變得更加健康,增強了免疫力。
19世紀的最後20年,由於各種因素的推動,美國完成了規模宏大的工業化進程,這是截至當時世界經濟史上最為重要的曆史事件之一。1878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裏還沒有一家以製造業為主,但到了1900年,工業股票已經迅速成長為華爾街的股票主體。而與此同時,美國的鋼鐵產業白手起家,在短短的幾十年內,鋼產量超過了全歐洲的總和。
也是在這個時期,一位對華爾街和美國產生深遠影響的人物出現在曆史舞台上。“他脫胎於南北戰爭時期粗放狂野的華爾街,他把它迅速變成了正在興起的全球經濟中最主要的力量之一。”這個人就是J·P·摩根。
摩根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他是華爾街新一代投資銀行家的代表。不同於早年華爾街大部分的投機家,他信奉的理念是誠信為本。在史無前例的工業化進程中,他和他所代表的華爾街人為美國這個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經濟實體的新興超級大國籌集了其迅速崛起所需的巨額資金,與此同時,他們還重塑了華爾街在美國公眾中的形象,使得華爾街在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摩根創立的摩根銀行從那時起到現在一直是全球最主要的金融機構之一。
在華爾街這個巨大的名利場上,人性的方方麵麵都暴露無遺,因此也就從來不會缺少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是華爾街傳奇無法分割的一部分。這個時代的海蒂·格林是美國曆史上最為富有的女性之一。她視財富如生命,對於金錢的酷愛近乎病態,她可以為了很小的一筆金錢而毫不猶豫地放棄一切——時間、聲譽、健康、友誼,等等。無疑,她是華爾街曆史上葛朗台式的守財奴。但人格上的缺陷並沒有妨礙她成為一個出色的投資者,她依靠投資股市而致富,在她“低買高賣”投資致富的同時,她對上市公司進行了研究、篩選和判斷,客觀上推動了社會資金的流轉。當股市中成千上萬的人這樣做的時候,全社會的金融資源便得到了更高效率的配置,從而推動經濟不斷向前發展。
在此前的黃金操縱案中僥幸沒有釀成大禍的格蘭特在退休後也來到華爾街,這一次,他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這位幼稚的前總統和退休將軍,受到華爾街老練的投機家沃德的蒙騙而深陷泥潭。他的公司最終不可救藥地破產了,並引發了一場短暫的金融恐慌。曾經叱吒風雲的格蘭特,名下資產隻剩下200美元,隻好依靠寫作回憶錄來賺錢,這無意中造就了美國曆史上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格蘭特回憶錄》。
就像在華爾街上經常看到的那樣,在一場巨大的崩潰之後,市場往往出現一種反常的平靜。1873年的大恐慌也不例外,股價在下跌,交易量在不斷萎縮。此時還是市場支柱的鐵路股票在1873~1878年之間平均損失了一半的市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席位價格也從1873年最高峰時的7700美元下降到3年之後的4250美元(為了使讀者對這個數目有點概念,在19世紀70年代,一個非熟練工一年的工資是平均1000美元——如果他足夠幸運能夠找到一份工作的話)。總共有287家經紀公司在這幾年破產倒閉,更多經紀公司則是自動解散。
就像前幾次的情況一樣,這一次,歐洲投資者也決定不再投資於美國證券了。一位德國銀行家說:“美國鐵路債券在歐洲市場根本不可能賣得出去,即使是天使簽了字也不行。”這在當時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盡管資本主義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期令人痛苦,但它自有它的益處。其中之一就是那些等不及看到美國經濟複蘇的歐洲投資者開始大量拋售手中持有的美國證券。1873~1879年,歐洲人手中的美國證券資產價值總值下降了6億美元,單單鐵路證券一項就減少了2.51億美元。這雖然進一步加劇了華爾街市場證券價格的下跌,但實際上增加了美國人的財富。當歐洲人出資修建美國鐵路時,美國建成了自己的交通大動脈,而歐洲人持有這些鐵路的證券,他們本來可以獲得這些證券的利息和其他收益。但在這些利息和收益兌現之前,歐洲人就在華爾街上把這些證券賣掉了,而美國人以比原來低得多的價格把這些證券又買到了手。結果,美國既修成了鐵路,又擁有了這些證券。
可是當美國經濟的巨大發動機重新運轉起來的時候,歐洲投資者又會回來重新購買美國證券。這種現象並不是19世紀所特有的。向上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時期,當時很多歐洲人在新大陸投資建立合資公司,隨後,這些公司又很快破產;向下一直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過度自信的日本人以市場最高價購買了諸如洛克菲勒中心這樣的美國標誌性地產,隨後又在遭受巨大損失之後失去了它們。
除了犧牲外國投資者的利益造福美國之外,經濟蕭條還迫使美國公司為了生存而提高運作效率。經濟繁榮時期積累下來的泡沫被擠出了經濟循環,資源向強者手中聚集。當條件一旦改善、經濟重新開始擴張的時候,美國經濟體將會有更強的免疫力來應對壞年景。
在19世紀70年代大蕭條之後,美國經濟和美國政治一樣,開始顯露出一些現代特征。直到1878年的時候,還沒有一家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在當時全部54家上市公司中,有36家鐵路公司、5家煤礦公司、4家電報公司、4家郵遞公司、3家礦業公司、1家蒸汽船公司和1家地產公司。
但是到了1900年,“工業股票”已經迅速成長為華爾街市場的主體。在1860年,美國所需的鋼材幾乎還全部需要從國外進口,而此時,美國的鋼產量已經超過了全歐洲鋼產量的總和。僅卡耐基鋼鐵公司一家的鋼鐵產量就超過了英國整個國家的鋼鐵產量。
在19世紀帷幕將要落下的最後幾年中,美國的工業化進程寫下了世界經濟史上最壯麗的詩篇之一。有許多種因素在背後推動著這個進程:美國的南北戰爭刺激了對工業產品的需求,戰時的高關稅保護了美國的工業免受來自歐洲的競爭與衝擊,而南北戰爭也摧毀了南方的政治勢力,使得當時正在進行工業化的北方利益集團在華盛頓的政治鬥爭中占據了上風。
除此以外,隨著大批移民湧進美國,農場耕作機械化使得農場對於勞動力的需求急劇減少,農村的年輕人隨之大量湧進城市,因此,城市裏迅速聚集了大量的勞動力。19世紀初,美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之一,但到了1880年,城市人口已占到全美總人口的25%,到1900年的時候,這個數字增加到40%。
美國的鐵路總裏程也從南北戰爭結束時的3.5萬英裏(約5.6萬公裏)增加到1890年時的16.4萬英裏(約26.4萬公裏),鐵路行業的迅猛發展為很多重工業產品如鋼軌、機車、銅線等創造了巨大的市場。而且,鐵路把美國聯結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市場,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從而實現了巨大的規模經濟效應。
但是,美國像南北戰爭之後這樣規模的工業化,不僅僅需要高效的交通運輸係統,它還需要資本,大量的資本,而這些資本的獲得越來越依賴於華爾街。這個時代的華爾街正在迅速地被打上一個人的深深烙印,這個人就是J·P·摩根。J·P·摩根是華爾街新生一族中的代表,他們被稱做投資銀行家。他們脫胎於南北戰爭年代狂放粗野的華爾街,並把華爾街迅速變成了正在興起的全球經濟中最有影響力的力量。
J·P·摩根是19~20世紀之交華爾街人物中唯一一位至今仍在美國社會家喻戶曉的人物,就像約翰·D·洛克菲勒和安德魯·卡耐基一樣。摩根的外貌極具特點,很容易被畫成漫畫,他因此不僅代表華爾街的形象,而且也常常作為華爾街的象征出現在不計其數的政治漫畫中。
J·P·摩根。作為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美國資本主義的代表人物,摩根一直是世人最熟悉的華爾街人的形象,並主宰了他所生活的時代的很多重大經濟和金融事件。
J·P·摩根的家庭背景和大部分華爾街曆史上的主要人物並不一樣,他們往往出自比較貧寒的家庭。而J·P·摩根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有著古老的新英格蘭血統,1871年,他的祖父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迅速擴張的時候來到了這個城市。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他先後投資過房地產、蒸汽船公司和鐵路,還是安泰火險公司(Aetna Fire Insurance Company)的創始人之一。J·P·摩根的父親朱尼厄斯·斯賓塞·摩根(Junius Spencer Morgan)是哈特福德一家紡織品公司的合夥人,後來他搬到波士頓,成為著名的棉花經紀人詹姆斯·M·畢比公司(James M. Beebe & Co.)的合夥人。1854年,朱尼厄斯·摩根應邀成為倫敦的金融公司喬治·皮博迪公司(George Peabody & Co.)的合夥人。皮博迪是美國人,但在英國生活和工作多年,憑著良好的信譽和精明能幹,他在英國贏得了很高的聲譽。一生未娶的皮博迪對當地的慈善事業非常慷慨大方,以至於維多利亞女王曾要授予他準男爵爵位,都被他謙遜地婉言謝絕了。他逝世後,法國和英國的戰艦一同護送他的遺體回到美國。
皮博迪在19世紀60年代初退休,朱尼厄斯·摩根接管了這家公司,並把它更名為J·S·摩根公司。於是從幼年開始,他的兒子J·P·摩根就潛移默化受到兩件事情的影響——這對摩根的一生有決定性的影響,並成為其品格中最有特色的部分——那就是,永遠追求達到國際銀行業的最高水準,同時,堅守他父親和皮博迪所一直堅守的原則:如果想要在這個領域獲得長期的成功,個人誠信至關重要。
在J·P·摩根晚年時,一個國會委員會向他問詢華爾街的工作,委員會的法律顧問問他:“商業信貸的決定因素主要是貸款者的金錢還是財產?”
“都不是,先生,”摩根回答道,“最重要的是品德。”
“比金錢和財產還重要嗎?”
“比金錢和其他任何東西都重要,”摩根強調,“金錢買不到品德……一個我不能信任的人,即使他以整個基督教世界的一切做抵押,也不可能從我這裏借走一分錢。”
摩根從未對他這一生想要做什麼有任何懷疑,甚至早在孩童時代,他就已經表現出對商業的熱愛。在他還隻有12歲的時候,摩根和他的表兄弟吉姆·古德溫(Jim Goodwin)組織了他們稱之為“哥倫布登陸時期野生動物博物館”的展覽。摩根精確地記錄了所有的費用和門票的收入,展覽結束後,摩根整理出了一張資產負債表,標題為“摩根和古德溫,野生動物博物館展覽資產負債表,1849年4月20日”。在他一生中,他隻要看一眼就能對賬簿了然於心,當記賬員拿著賬本請他檢查時,他總能一下就指出其中非常微小的錯誤。
摩根先後在哈特福德、波士頓、瑞士的韋韋和德國的格丁根大學接受過廣泛的國際教育。在格丁根學習一年之後(在那裏,一個數學教授試圖說服他從事數學研究,但沒有成功),他到了紐約,在鄧肯和謝爾曼(Duncan and Sherman)的華爾街公司裏當了一名助理會計師。
在工作中,他的能力和敢於負責的精神立刻就顯現出來了。公司派他到新奧爾良學習棉花經營,他很快看到了賺錢的機會。他用公司的彙票買了一船咖啡,而他並沒有被授權做這種生意。當公司拍來電報,強製要求他立刻把咖啡處理掉時,他拍電報回去,告訴他們他已經把咖啡處理掉了,並且還賺了一筆可觀的利潤——此刻他正在將支票寄回公司。在摩根的一生中,這種快速果斷的做事風格是他的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