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力挽狂瀾。他指出,即使國會批準財政部在國內市場發行債券,也不會管用多久,因為黃金還會輕易地“從哪裏來就回到哪裏去”,甚至還會使國庫比以前更加吃緊。但是他和貝爾蒙特願意到歐洲去籌集1億美元的黃金儲備,並以此阻止美國國庫的黃金外流。此外,摩根還想出了一個辦法,使得該計劃無須驚擾國會就可以完成。1862年,國會曾通過了一項法律,允許財政部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用債券購買鑄幣。而迄今為止,政府還從未用過這項政策,在目前的緊急情況下正好可以使用。摩根還許諾,在短期之內黃金不會再流回歐洲。在作這項承諾的時候,摩根完全是自作主張,甚至未和同在一室的貝爾蒙特商量一下,這一舉動充分顯示了摩根對自己市場聲譽的非凡信心。事實證明,他是對的,他對市場反應的判斷是正確的。
果然,由摩根和洛希爾銀行分別在華爾街和倫敦同時承銷的債券,瞬間就銷售一空。同樣重要的是,摩根兌現了他讓黃金留在美國國庫裏的承諾,他采取各種措施,包括套利,包括從倫敦拆借英鎊然後將其在紐約市場出售來支持美元,等等。到1895年6月,美國國庫的黃金儲備穩穩地停在了1.075億美元。
美國的民眾,尤其在西部和南部地區,對於摩根、克利夫蘭總統、華爾街和洛希爾家族的敵意非常強烈。瑪麗·E·裏斯(Mary E. Lease),當時一個極具煽動性的專職撰稿人(她煽動農民“少種玉米多種仇恨”的名句常被引用)這樣寫道,克利夫蘭隻不過是“猶太銀行家和英國黃金的代言人”而已。約瑟夫·普利策的《紐約世界報》(New York World)稱“華爾街陰謀”正在進行之中。但是《紐約時報》這樣寫道:“金融界對(摩根)在此次融資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高超技巧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盡管有一些批評意見,但摩根對美元的救援行動改變了經濟氛圍,新的一輪複蘇開始了。第二年,年僅36歲的威廉·詹寧斯·布賴恩因承諾不會把美國人民釘死在“黃金十字架”上麵卻高喊著“保衛美元,保護弱者,保證繁榮”的競選口號,將他踢出了競選。
格羅弗· 克利夫蘭(Grover Cleveland, 1837~1908), 美國第22 任和24 任總統(1885~1889 和1893~1897),以誠實和獨立而著稱。—譯者注
水晶球在國外一般指預測,這裏是指預測不準確。—譯者注
《布蘭德-埃利遜法案》(Bland-Allison Act),1878 年在美國國會通過,它允許更為自由地將白銀鑄幣。—譯者注
約翰· 謝爾曼(1823~1900), 美國政治家, 來自俄亥俄州的參議員(1861~1877 和1881~1897),他起草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1890)。—譯者注
約瑟夫· 普利策(Joseph Pulitzer,1847~1911),匈牙利裔美國新聞工作者和報紙發行人,他在聖路易斯和紐約擁有幾家報社且設立了普利策獎。現在,普利策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獎。—譯者注
見第16 頁前注。—譯者注
威廉· 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1843~1901),美國第25任總統(1897~1901)。他在職期間曾發動美西戰爭(1898),吞並古巴和菲律賓;對華提出門戶開放政策;通過金本位法案(1900)。後來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譯者注
19世紀90年代是華爾街的轉型期,它在這個時代構築的商業運作框架和模式將在接下來的80年裏發揮作用。華爾街的銀行早在幾十年前就建立了支票清算所,但是直到1892年才最終建立起一個大型清算所,為大經紀商提供方便、快捷的證券交割服務。傳遞員(一般都是十幾歲的孩子)一天要跑兩次,將一摞摞的股票和債券送到清算所,然後帶回交割後的證券。
19世紀90年代,報紙上向公眾介紹華爾街行情的文章和圖解。隨著美國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公眾對華爾街的興趣與日俱增。
鐵路證券仍然是主板上的主流證券,當時的主板有130億美元的證券掛牌交易,州政府債券有30億美元,聯邦政府通過征收高額關稅獲得大量的財政盈餘,並緩慢而穩健地償還了很多聯邦債券,此時在市場上交易的聯邦債券隻剩下大約7億美元。這個時期增長最快的是工業類證券,1893年,工業類債券隻有大約5億美元的市值,但是隨著美國工業的擴張,很多公司通過合並成為龐然大物,一些大投資銀行開始發行越來越多的股票為所謂的“托拉斯”(Trust)融資。
19世紀90年代華爾街的另外一個進步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以至於今天我們幾乎無法想象,缺少了它的華爾街將會怎樣?這就是股票市場平均指數。今天,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個統計指標了,當人們問:“今天市場行情怎樣?”他們需要的實際上就是這個數字。由於有了計算機,你現在能夠通過有線商業網絡得到道瓊斯指數每一秒鍾的漲落情況。
對於研究華爾街的曆史學家而言,道瓊斯指數同樣是無價的,因為它是現存最早的股票市場的連續平均指數,從1896年就開始有了記錄。發明這個絕妙而又簡單的辦法的天才是查爾斯·道,他也是《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的創辦人之一。《華爾街日報》在1884年第一次出版,是當時幾份為華爾街服務的報紙之一,另外一份報紙——《商務日報》(Journal of Commerce)則要比它早幾十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華爾街日報》一直隻是一份發行量較小、僅在當地有影響的報紙。後來,它的發行量和影響力都迅速增長,直到今天,《華爾街日報》成為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查爾斯·道認為:“股票市場指數就像溫度計一樣,會反映股市整體的漲落。”但是怎樣去讀懂這支“溫度計”呢?那個時候的絕大多數報紙都已經開始公布股票每天的收市價格了,但是這些價格不能讓人們一眼看出市場整體的表現情況。就像華氏溫度計和攝氏溫度計一樣,查爾斯·道的溫度計也需要一個標度。於是他創造了兩個平均指數,一個指數是鐵路股票指數——那個時代的藍籌股,另外一個是反映風險相對較大的工業企業股票的平均指數。
1889年7月8日,第一份《華爾街日報》。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它還是一家小報,不為華爾街之外的人所知。但隨著公眾越來越多地參與到華爾街,它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到今天,它已經是全美發行量最大的日報。
最初的工業股票平均指數包括了12種股票(其中的通用電氣是唯一至今仍在道瓊斯指數中的股票),第一天收於40.94。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查爾斯·道剛剛開始編製市場指數,市場就開始下落,到8月的時候,道指已經跌到了28.48,狂泄30%。(如果美國商務部在這個時期就公布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的話,國內生產總值也會顯示出這是一段艱難的時期,但實際上美國商務部直到1929年才開始編製計算國內生產總值。)
但是,隨著總統競選局勢的明朗化,麥金利很可能打敗布賴恩,市場開始迅速反彈。10年之內,道瓊斯指數便超過了100,真正成為一隻完全如查爾斯·道所期望的華爾街的溫度計。
在19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生活中還有另外一個巨大進步,那就是現代會計製度的出現。很少有人認為它和華爾街有什麼關係,但是,事實上,華爾街的銀行和經紀行是推動現代會計職業產生,以及在美國上市公司中強製實施公認會計準則(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的主要力量。
會計和文明本身一樣古老,事實上,很可能是記賬的需求推動人類發明了文字,但是直到文藝複興時期,會計一直沒有大的發展。意大利在15世紀文藝複興時期出現了複式記賬法(double-entry bookkeeping)。複式記賬法能夠很容易就發現錯誤,也能從一大堆原始數據中形象地描繪出一個企業的動態財務情況。作為財務工具,複式記賬法和單式記賬法的區別就好比作為診斷工具的心電圖和聽診器的區別一樣。
會計是美洲新大陸最早出現的職業之一,事實上,伊莎貝拉和費爾南德就在“聖瑪麗亞號”(Santa Maria)船上派了一名會計師,以確保他們能夠準確無誤地得到他們應得的那份戰利品。美國早期的商業企業規模都比較小,通常是家庭作坊式的,一般都不需要外部的會計師。
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這一切。鐵路延伸到幾千公裏以外,鐵路公司雇傭成千上萬人工作,這一切使得財務管理變得非常困難。會計師們不斷發明新的會計工具來追蹤企業的資金流向,以便使管理人員能夠準確知道錢花在了哪些地方,同時能夠查出哪些錢是不該花的。可以這麼說,正是這些新的會計工具,才使得華爾街有可能創造出來一些龐然大物般的“超級企業”。[會計領域的飛速發展至今還在延續著,例如,現在大家普遍認同,企業的現金流(cash flow)是一個反映企業狀況的最為重要的指標,而現金流這個詞直到1954年才被發明出來。]
這些新時代的超大型企業,除了要保證財務數據井然有序之外,還遇到了另外一個問題:當鐵路公司和其他一些公司迅速擴張的時候,企業的資金需求遠非一個家族能夠滿足,於是融資便成為一條必由之路。但是,當企業在華爾街發行了股票、籌措到企業所必需的資金後,管理層和股東之間的利益鴻溝也日益加大。後者希望獲得及時的信息,以便評估手中所持有股票的價值,並將它們和同類公司比較來評判管理層的表現。而管理層則很自然地希望能夠隨意擺布那些數字,使它們看起來要多好有多好。這樣一來,公司的真實情況不為股東所知便成為常事,很多公司最終走上了欺詐之路。
更為糟糕的是,在那個時代,沒有任何法律要求上市公司公布財務報告。當紐約證券交易所想了解特拉華-拉克萬納-西部鐵路公司(Delaware Lackawanna and Western Railroad)的財務信息時,它被告知不要多管閑事。“我們不作財務報告,”鐵路公司扔給了交易所這樣幾句話,“也不公布會計報表。”
某些鐵路公司即使發布財務報告,那通常也是一堆“摸不著頭腦的爛賬”。由於州政府為伊利鐵路的建造出了部分資金,所以鐵路公司必須每年向州政府提交年度報告。1870年,賀瑞斯·格裏利(Horace Greeley)在《紐約論壇報》(New York Tribune)上對伊利鐵路的報告嗤之以鼻,他說,如果這份報告是準確的話,“那麼,阿拉斯加就將是熱帶氣候,在那裏到處可以生長草莓”。
華爾街的另外一家報紙——《商務金融報》(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Chronicle)早在1870年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個問題。1870年5月17日,《商務金融報》這樣寫道:“在這樣一個充滿陰謀的時代,保密成為了成功的一個條件。如果公眾也有機會了解到那些隻有公司董事才知道的關於公司價值和前景的所有信息,那麼,‘投機董事’的好日子就一去不複返了……公司的財務報表……它顯示了公司收入的來源和數量、每一塊錢的用途、財產的收益、運營、供應、建設和維修所花費的成本、公司的負債情況以及整體資金的處置情況,所有這些信息都必須精心編製,以供每個季度公布出來。”
今天看來,很難想象在一個資本主義世界裏會沒有年度和季度財務報告。但是,就像所有人都會保護自己的利益一樣,19世紀後半葉的上市公司管理層也在努力維護自己的利益,強烈抵製這樣一種報告製度。當時很有影響的一個經紀人亨利·克魯斯[Henry Clews,他的回憶錄《我在華爾街的50年》(My fifty Years in Wall Street)提供了很多很有價值的曆史資料],堅定地推行財務報告製度,很快又有許多投資銀行家和經紀人也加入到他的行列之中。當紐約證券交易所最終開始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提交財務報告的時候,上市公司管理層已經別無選擇,隻有照辦了。
但是,由誰來作這個報告呢?公司內部的財務人員畢竟是為公司管理層工作,所以很難做到真正地獨立。這時,獨立會計師的人數迅速增加。1884年,在紐約、芝加哥和費城的商業電話簿上隻能找到81個會計師,僅過了5年,這個數字就達到了322。1882年會計師及簿記師協會(Institute of Accountants and Bookkeepers)在紐約成立,並且開始向那些通過了嚴格考試的人員發放資格證書。1887年,美國公共會計師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ublic Accountants)成立,它是現在美國會計行業管理機構的前身。1896年,紐約州通過立法奠定了這項職業的法律基礎,並使用“注冊會計師”這樣一個稱號來表示這些人是符合法律標準的會計師。紐約州的法律和“注冊會計師”(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CPA)這個名詞馬上也被其他州采用了。
獨立會計師的出現和公認會計準則的建立並不是預先計劃好的,但是它們對於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而且幾乎完全是由這場大博弈中的參與者們自己推動完成的,而與政府毫無關係。事實上,時至今日,政府在聯邦和州兩個層麵上都還未能采納這些顯然很有效的安全措施來防止政府自身產生假賬。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簡稱道瓊斯指數,或道指。——譯者注
查爾斯· 亨利· 道(Charles Henry Dow,1851~1902),美國經濟學家和出版家,與愛德華· 蒂· 瓊斯(Edward D.Jones,1856~1920)創立了出版金融報刊的道· 瓊斯合股公司。—譯者注
伊莎貝拉和費爾南德(Isabella and Ferdinand),15世紀西班牙的國王費爾南德和皇後伊莎貝爾於1492年統一西班牙。1492年,哥倫布帶領88人,以“聖瑪麗亞號”為旗艦,經過3 個多月的航程,首先發現海地島,1493 年3 月15 日回到西班牙。同年9 月25 日,又帶領1 500 人,分乘17 艘大型船隻出航,後發現新大陸。—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