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為貴”這句話在化石世界中也同樣適用。能保存為化石的古代生物,僅僅是地球曆史上曾經生活過的生物中的極少部分。由於生物本身的結構和習性不同,有些生物較易保存為化石,有些則較難。
例如,常在空中飛翔的鳥類,死後落到地上,隨時都有被其它動物毀掉的可能,因此,能幸存下來並成為化石的更是極少數。鳥類可分為今鳥和古鳥。而始祖鳥又是古鳥類的唯一代表。因此,始祖鳥化石的稀有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自19世紀中葉發現了第一個始祖鳥化石以來,100多年過去了,至今為止僅發現了一根羽毛及五個骨骼的化石,這樣稀少而又重要的始祖鳥化石,它是在德國某地區侏羅紀地層中被發現的。自第一次發現後就引起人們的重視和興趣,最後被英國倫敦博物館收藏。16年後的1877年,第二個始祖鳥化石(還在德國)被發現。幾經周折,終於在柏林博物館保存下來到現在。
古生物學家根據對始祖鳥化石本身結構及埋藏它的地層特點研究認為:鳥類起源於爬行動物,代表了脊椎動物由陸地向空中發展成功的標誌。因此,該化石的稀世之處還在於它是爬行類動物向鳥類進化的一個實證。
一、木頭是怎樣變成石頭的
在杭州嶽主廟裏陳列著很多“精忠柏”。這些遠遠看上去是樹,可是走近去看卻是石頭。它質地堅硬,用指頭敲敲如同敲石頭一樣。那麼,這些木頭是怎樣變成石頭的呢?
據傳說嶽飛被奸臣秦檜迫害時綁在柏樹上,由於嶽飛的“忠氣”,將這些柏樹熏染成為盤石般的“精忠柏”了。當然,這隻是一個美好的傳說。那些“精忠柏”實際上是矽化木化石,它的年代距今已有1億多年了。
矽化木的形成,實際是樹木被保存為化石過程中的石化作用,是經過一係列的物理化學作用的過程才形成的。
在遠古時代,由於地殼運動的影響,茂密的原始森林被迅速掩埋,未遭受細菌的作用而分解。當這些樹木與沉積物在成岩過程中被溶有高濃度的二氧化矽的地下水浸泡時,將樹木中的有機質溶解,以二氧化矽充填,如果溶解和充填的速度相等,並以分子相互交換,樹木的礦物組成改變了,但仍保存著植物體內部的微細結構和形態特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木質化石,成為樹的矽化木了。這如同把新鮮的鴨蛋,浸泡在高濃度的鹽水裏,製作成鹹鴨蛋的道理是非常相似的。
1.怎樣利用人造地球衛星進行探礦
現代找礦勘探已不再是單純依靠勘査隊員跋山涉水單純的現場勘探,而是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例如,人造衛星應用遙感技術進行探礦。人造地球衛星的神通廣大最早被用於軍事方麵的,是在戰爭中出現並得到發展的。
在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幾乎在兵不血刃的情況下,一舉摧毀了伊拉克苦心經營10年修築的防禦戰線。這主要是地球衛星給多國部隊幫了忙。人造地球衛星不僅提供了居高臨下,俯瞰全局的有利條件,而且還能人地幾百米,查清地下情況。又如:在我國一望無際的華北大平原,在衛星攝影中卻發現了大大小小的圈圈和某些地形地物的方向性延長,這就是深埋在地下的斷裂和環形構造。這些多與尋找礦藏有關,通過它們去找礦,可從中發現鐵、銅和石油諸類的礦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