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常出現雷陣雨天氣,下雨時,電閃雷鳴,驚天動地。我們知道,當雷雨雲中正電荷區和負電荷區之間的電場大到一定程度時,兩種電荷要發生中和並發生火花,在火花放電時發生強烈的光,這就是閃電。
在光的通路上產生高溫,使四周空氣因劇烈受熱而突然膨脹,雲滴也會因高熱而突然汽化膨脹,發生巨大的響聲,這就是雷鳴。
閃電和雷鳴是同時發生的,那麼,為什麼我們總是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呢?這是光的傳播速度要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得多的緣故。
聲音在空氣中每秒鍾隻是340米,而光在空氣中每秒鍾要走30萬千米,為聲音速度的90萬倍呢!光從閃電發生處傳到地麵的時間,一般僅幾十萬分之一秒,可是聲音跑這段距離就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就會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
根據這個常識,我們可以利用從看見閃電到聽見雷聲相隔的時間,計箅出放電的雲層離我們大概有多遠的距離。
有時隻見閃電而不聞雷鳴,這是由於放電雲層離我們太遠,或者雷聲不夠響的緣故。在傳播的時候,它的能量是越來越小的。
一、為什麼雷電常常會使活樹剝皮
我們知道,下雷陣雨時,在一望無垠的平坦土地上,樹木常常是被雷打擊的最顯著的目標,因為雷最容易擊中高聳凸出的物體。
如果我們去觀察一些被雷擊中的樹的傷痕,就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活樹被雷擊中後,往往會發生剝皮的現象,而且凡是樹皮越是細密,剝皮現象越明顯。
閃電當然不會有意專門去剝活樹的皮,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呢?
因為,活樹內部不斷地有水分流過,使體內的細胞非常濕潤,當閃電擊中活樹時,首先必然要使水分發生沸騰汽化,一旦樹皮下麵的液汁因閃電的高溫而化為水汽時,體積就要大大膨脹。
水在一般情況下化為水蒸氣,體積要膨脹20萬倍以上,這樣大的膨脹實際上是在汽化的一瞬間發生的。因此,樹皮就“爆炸”開來了,這就產生了活“剝皮”的現象。
而枯樹就不同了,它往往會被閃電燒焦。這是因為枯樹不會從土壤中主動吸收大量水分,即使被雨水打濕,也隻能弄濕它的表麵。它的細胞中因缺水而十分幹燥,閃電通過它時,由於溫度很高,好像幹柴碰到了烈火,一下子就燃燒起來,將樹燒焦。
1.為什麼雷雨前天氣非常悶熱
盛夏,天氣悶熱就會下雷雨嗎?是的,一般是這樣的。因為下雷雨要有兩個條件:一是大氣裏要濕度大,二是地麵上要溫度高。地麵上溫度高了,靠近地麵的空氣溫度能升得很高,變成上升氣流,升向高空。但是光是熱,空氣若是幹燥的話,也不可能下雷雨。
隻有當濕度大了,有潮濕的空氣上升到了高空,才會形成餘雨雲。天空裏有了積雨雲,就可能有雷雨發生。
大氣熱了,水汽多了,空氣非常潮濕,這時候地麵上的水不易蒸發,人身上的汗也不容易幹,我們就會感到十分悶熱。
就如我們在浴室裏洗澡,就感到又熱又悶。這就是因為浴室裏溫度高,水汽多的緣故,使人喘不過氣來。所以,悶熱是天氣裏溫度高、水汽多的表現,也就是預示著要下雷雨了。
但是,有的時候天氣雖然十分悶熱,卻不下雷雨。這是因為雷雨的範圍較小,雷雨下到別處去了,而沒有落到感覺者所處的地方。因為雷陣雨:的地方性很強,降雨範圍狹小,在較小的區域內常常有的地方下雨,有的地方卻是天晴。大陸上雷雨多半是午後或傍晚,而海洋上的雷雨多半是在夜裏。
2.為什麼夏天常有雷陣雨
盛夏,驕陽似火,午後或傍晚,常常使人感到悶熱難忍。一會兒突然烏雲滾滾、雷聲隆隆、電光閃閃,天空像是發了怒似的,暴雨如注。可是,不久之後,雷聲遠去、烏雲消散、天空恢複了寧靜,藍天白雲相襯分外美麗,空氣也格外淸新。這是夏天經常出現的一種雷陣雨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