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雷雨時,為什麼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2 / 3)

雷陣雨是因為夏天的天氣酷熱,空氣在局部地方出現強烈對流,使大量濕熱空氣猛烈地上升,造成積雨雲所形成的。

夏天在空氣中有很多水汽,當地麵在強烈的太陽照射下溫度升高以後,水汽被強大的上升空氣推送到高空,形成廣大塊的積雨雲。

積雨雲裏蘊藏著大量水分,其中除水汽以外,還有小水滴和冰晶。它們在雲中隨著雲體的發展而增大,當上升氣流無法托住它們時,就降落到地麵上,融化成雨滴。

由於產生積雨雲的強烈的熱力對流,造成了積雨雲擾動很厲害,所以會產生閃電現象。由於積雨雲是一塊接一塊地移過來,所以,雨量變化很大,形成雷陣雨。

夏天正午以後,大陸上的空氣溫度最高,這時上升運動也最強,所以,雷陣雨多發生在午後至傍晚這段時間。

3.梅雨是怎樣形成的

梅雨是我國江南地區所特有的自然景象。每年,晴雨多變的春天剛過,天空又會雲層密布,降水頻繁,陰雨連綿,多日不停。因此時正值梅子成熟,所以稱為“梅雨”。

梅雨天氣雖然是長江中下遊地區所特有的,但它的出現卻不是一種孤立現象,是和大範圍的雨帶南北位移息息相關的,梅雨天氣就是因為雨帶停滯在這一地段所致。

這條雨帶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每年從春季開始,暖濕空氣勢力逐漸加強,從海上進入大陸以後,就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由於從海洋上源源而來的暖濕空氣含有大量水汽,形成了一條長條形的雨帶。

如果冷空氣勢力比較強,雨帶則向南移動;如果暖空氣比較強,雨帶則向北移動。但初夏時期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冷暖空氣旗鼓相當,這兩股不同的勢力就在這個地區對峙,互相爭雄,展開一場較為持久的“拉鋸戰”,因而就形成了一條穩定的降雨帶,造成了這種綿綿的陰雨天氣,橫貫在長江中下遊地區。

這就是江南地區,初夏季節梅雨形成的原因。

二、凍雨是怎樣形成的

在冬天,當地麵氣溫降到零度以下時,有時我們會看到雨滴落在樹枝或其他的物體上,突然間這些物體上蒙上了一層晶瑩的冰層,落下來時明明是雨,而樹枝上懸垂下來的卻是冰乳,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種雨滴,是一種溫度低於零度還未凝固的“過冷水滴”。當它一接觸到固體,馬上會發生凍結,所以,又稱為“凍雨”。凍雨一般是過冷卻的小雨。

那麼,凍雨是怎樣形成的呢?這是由於靠近地麵層的空氣稍低於零度,它的上麵有溫度高於零度的氣層或雲層,再往上又是零度以下的雲層。

從這種零度以下的雲層中降落的雪,穿過高於零度的暖氣層融化後,以雨的形式繼續下落,進人靠近地麵低於零度的冷氣層中,雨滴又迅速地冷卻,與地麵冷氣層溫度取得一致,直徑小一些的雨滴發生凍結,降落下來的是“冰粒”,而且真徑較大的雨滴由於凝固點低,還來不及凍結,降落下來的就是“凍雨”。

凍雨對我柄的生活是不利的,會使電線壓斷,電杆倒折,造成通訊中斷,也會使樹枝壓倒凍壞。

1.霧是怎樣形成的

在靠近地麵的大氣中,空氣裏飄浮著無數直徑約千分之幾毫米的小水珠,使天地間白蒙蒙的一片,能見距離較小,這種天氣現象稱之為霧。

那麼,霧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知道,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是有一定限度的,達到最大限度時,就稱為水汽飽和。氣溫越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越多。

例如,在氣溫為4℃時,每立方米的空氣中,最多能容納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氣溫是20℃時,每立方米的空氣中的水汽飽和量為17.30克。

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於某一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時,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小水滴或冰晶,所以,空氣中的水汽超過飽和量,就要凝結成水滴,這主要是隨著氣溫的降低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