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1970年初脊的某天晚上,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朔風怒吼,下著少見的鵝毛大雪。突然間,天空中電光閃閃,雷聲隆隆,這一罕見的天氣現象令人感到奇怪。那麼,為什麼下雪天還會打雷呢?
電閃雷鳴,是夏天常見的天氣現象,而下雪一般都在冬天,這是兩種絕然不同的天氣現象。但是,隻要某時某地的天氣具備了既能下雪又能打雷的條件時,這兩種絕然不同的天氣現象就能同時出現。
在冬天,當天空陰雲密布,高空雲層中的氣溫在零度以下時,雲中的水汽就凝結成雪。雪花從雲中落下來時,如果近地麵層的空氣溫度較高,雪花就會融化成為雨滴。相反,如果近地麵層的氣溫較低、雪花不能融化,這時就下雪了。
雷雨是由於暖濕空氣在局部地方出現強烈對流,暖空氣急劇上升產生了積雨雲的劇烈擾動,就會積累了大量的電荷,而產生閃電現象。
而當時的天氣是地麵氣溫為零度左右,具備了下雪的條件。而在高空有暖濕空氣猛烈爬升,發生了強烈的對流現象,形成了積雨雲,所以就產生了一麵下雪,一麵打雷的天氣現象。
一、為什麼雪花是六角形的
冬天,當大雪紛飛之時,如果你拿一張黑色的紙,讓雪花掉在紙上,仔細地觀察一下,就可看出它是六角形的,而且六角形的形態也是千姿百態的。
為什麼這麼細小的雪花會形成姿態各異的六角形呢?
原來雪花的基本組織是冰胚。每一個冰胚是由5個水分子組成的,其中4個水分子分別在一個四麵體的頂角上,另有一個水分子位於四麵體中心,許多冰胚互相連接,就組成了冰晶,許多冰晶結合起來,就形成了雪花。
因此,雪花之所以呈六角形,是與一些水分子怎樣結合成為冰胚,以及冰胚怎樣結合成冰晶等有關。
冰胚的平排結合,可以結出最初的六角形結晶來。但是,光是六角形的結合,並不一定能組成很對稱的六角形雪花。據研究,雪花在空中飄浮時本身還會振動,這種振動是環繞著對稱點進行的。這樣,就保證了在增長過程中的雪花,始終保持六角形。
至於六角形的千姿百態,則與雪花在空中飄浮時空中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不同有關係。如果,近地麵的空氣溫度比較高,雪花從空中飄落下來就會部分融化,六角形就會被破壞。
1.冰花是怎樣形成的
在冬、春季節,我國的不少地區都會出現冰花的自然現象。一夜之間,所有的樹木都變成了瓊枝玉葉,在晨光的照射下,呈現銀白色,分外玲瓏可愛。
那麼,為什麼樹上會出現冰花的呢?原來,這和霧氣有關係。在冬、春季節,有些地區溫度雖然很低甚至在零度以下,但霧中的水滴還仍然呈現為液態,並未凍成冰晶,這是因為當時霧中缺乏在該溫度下的活躍凍結核所致。
一旦這種零度以下的液態霧滴通過樹枝時,就與樹枝相碰,凍在樹枝上。如果霧滴很小,霧滴的溫度又特別低,那麼,凍結就進行得很快,這時在樹枝上的凍結物往往是由許多小顆粒冰珠所組成。各顆粒間含有空氣間隙,所以,在光線的照射下呈銀白色。
如果霧滴較大且溫度較高,那麼,凍結時熱量不易發散,就有一部分呈液態在枝上漫流,然後再漸漸凍結。由於溲流時,氣隙被填沒,所以,凍結物就形成較透明的冰層,覆蓋在樹枝外。
有時,過冷卻的霧滴與透明冰層同時存在,霧滴的水分汽化,這些水汽又在玻璃狀冰層表麵凝華下來,呈毛茸茸的白色結晶狀態,很象霜花。
2.沿海地帶的海陸風是怎樣形成的
生活在沿海地帶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白天風常常是從海上吹到大陸上來;而到了夜裏比較涼的時候,風往往又從陸地吹向海洋。海邊的風向,老是這樣地改變著方向,那麼,為什麼會形成這種海陸風呢?
這是因為海洋和陸地受到太陽的照射後,它們的反應不同。白天陸地受到太陽照射後溫度升高較快,到了晚上,溫度下降得也比較快。而海洋呢,由於海水的比熱大,白天海水溫度不易升高,到了晚上,海水又把白天儲存的熱量慢慢地釋放出來,所以,海水的溫度下降得也很少。因此,在白天,海洋上總是比大陸上涼些;到了夜裏,海洋上就比大陸上暖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