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3 / 3)

班昭自從被和帝(89~105年)召入宮中寫書之後,不僅日夜研磨學問,還要承擔起教育皇後、妃子、貴人等的責任。受君王的命令,誰敢怠慢師尊!

曹大家,是皇帝賜給班昭的號,宮廷中,後妃盡尊敬老師的禮節,當然不能直呼其名,而一律稱之為曹大家。大家,當今指在某一方麵獨擅其長的人,如國畫大家,書法大家。又因其地位高,或稱為某國專家,某行業專家。班昭這位德才兼備的女子,受到這般禮遇,正體現出對社會貢獻大,才得到了最公正的評價。家,讀為gū,同姑。意思是後妃不敢越禮,尊之為長輩,寫成家而不寫成姑,意思是親情超過骨肉,師嚴不可冒犯。

朝堂之上,常常顯出才華出眾。凡接到進貢的出奇物品,皇帝就讓曹大家作賦寫頌辭。流傳遍及國內外,文筆流丹史冊,雖然不像現在作家署名,也是代撰篇章,記載了當時的奇聞盛事。在文學創作的曆史上,多一分成就,創一種風格。在文化寶庫中,收藏班昭種類紛繁的作品有16篇之多。諸如:銘、誄、問、注、哀辭、書、論、上疏、遺命等文學體式。

班昭所作,無不標明其時代特征,各抒發其政治見解,各標誌鮮明愛憎。在曆史的長河中,永不沉沒,在社會的發展中,經受檢驗。多少麵鏡子,照出她生活時代的淳風抑或是陋俗。其借鑒意義,不能說不大。千年萬代,人們從沙裏淘金,璞中剖玉,可以說金玉其中,表裏如一。

班昭對她所施教的人,從不放鬆要求,可以稱之為嚴師。對當朝執政者,不阿諛奉承,敢犯顏直諫,說她是諍臣,也未為不可。

鄧太後執政期間,因為班昭常幫助研究政策,有遠見,出善策良謀甚多,貢獻很大。當時社會,女的不能封官進爵,就把她的兒子曹成封為關內侯。官至齊相。

永初中,太後的哥哥大將軍鄧騭(Zhì),因為母親去世,就上書辭官。鄧太後內心裏不願意答應。自己官職這麼高,又能為國出力,不借著皇親國戚的身份,往前探求,反倒要退居家中,在一心巴望升官的人看來,有些不識抬舉。當鄧太後找班昭請教怎樣做合適時,班昭有她的獨到見解。引古證今、瞻前顧後,認為同意國舅鄧騭離職是上策。

班昭先稱頌鄧太後一番,說:“既然太後這麼重視我,不嫌我的見識淺薄,我就傾心吐膽地直言啦!”班昭的奏書中有這一段話:

昔夷齊去國,天下服其廉高,太伯違違,孔子稱為三讓。所以光昭令德,揚名於後者也。《論語》曰:“能以禮讓為國,子從政乎何有?”由是言之,推讓之誠,其致遠矣。

今四舅深執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靜,拒而不許,如後有毫毛加於今日,誠恐推讓之名不可再得。

鄧太後采納了班昭的建議,準許鄧騭離職。班昭對建議經太後采納,而使鄧氏兄弟不受政治陷害一點,感到滿意。尤其是,鄧太後對災區民眾心情的理解,減租、免稅、放賑的措施都有班昭的意見在內。皇家祭祀活動,讓大臣的妻子參加,這是提高婦女地位的表現。

4渡盡劫波

班昭如何度過人生的艱難時刻?她用自身的積極行動,給人以滿意的答案。

寡居的歲且,孤單寂寞,美好的記憶,都付夢魂中。

她愈是不講,愈使人感到她心情沉重。筆墨上不留綺麗的痕跡,愈加證實她實欲抹煞多彩青春的瑰麗。時間是常數,反正不是這麼過,就是那麼過,就看一個人對人生的追求和向往了。

是什麼支撐她腰杆挺直?是事業。曆史的任務,重重地落在她的雙肩,抖落生活上的塵埃,由稚嫩而變得鐵骨錚錚。悲苦嗎?那太消耗時光,精神上的負擔,能把人壓得喘息費勁。腰肢瘦削,麵容憔悴,那是必然的形態了。然而,從班昭的傳記裏,從班昭的著作中,簡直尋不到一點軟弱的影子。她不將血淚寫嫠歌,高舉生命的火炬,照亮千秋萬代人。

班昭,鬥誌愈來愈旺,老而誌彌堅。

何事感惆悵?教女一時搜索枯腸,啊!尋妙藥,找良方,《女誡》七條登上文墨場。不做臨風斷腸語,不對花月歎孤零。教子已成名,衣紫感恩隆,唯思報國竭盡忠。訓女論從頭,一自墜地便體現地位不同。社會造成生女低賤,她雖非有意揭穿,卻實際起了證實自古以來,男尊女卑的定格。生男生女慶祝物不同。各有良苦用心。男如玉溫馨,成大器,傳令名。並非慣養要嬌生,讓他們自誡休自傲,後天的教育起決定作用。

班昭強調教育的重要。不想在對子女的教育上產生漏洞。思維的細密,來源於對社會的諳熟。

《女誡》序言,簡單構出自身婚姻家庭的輪廓。首先寫出所受的家庭教育,自謙地說:“鄙人愚昧,受性不敏。”自謂自己是很愚昧的,對事物又缺乏明析的判斷,可以說並非與生俱來的聰明伶俐。旨在強調家庭教育良好,父親不是溺愛,而是委托班昭的母親進行了不間斷的精心教育。“蒙先君之餘寵,賴母師之典訓。”先君,指已故的父親班彪。餘寵,說明為父的對子女真正的關心。也可以說靠父親分出那麼一點精力施以教育,並有其言傳身教,良好的影響就足夠了。何況,作為母親來說,教女知書達禮,是首要的任務,不然,嫁到夫家,刁悍疏懶,隻能影響人際間各種關係,使父母無顏見人。應該說對女兒的教育要早下手。典訓,說的是女老師用典謨訓誥揭示的道理開導女弟子。當然,《詩》就成了重要教材。《詩。周南。葛覃》就有“言告師氏,言告言歸”回娘家前的報告程序。

班昭有專人相教,所以思想上成熟得早。婚後,相夫有成。社會實踐,使她懂得要進退有節,心懷戒懼,40年當中,“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般,從思想到行動,都是無可指責的。

她在《女誡》中,就七方麵對婦女提出準則。“卑弱第一”可取的是,她傳播了“謙讓恭敬先人後己”的正確觀點。“夫婦第二”說明夫婦互相尊重的辯證觀點。“敬慎第三”提出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從反麵論證偏離敬慎,其害無窮。“婦行第四”提到“德言容功”的具體內容倘能正確理解,便不會成為精神桎梏。“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婦容不必顏色美麗也,婦功不必工巧過人也。”別有新義。“專心第五”同意的是“禮義居詰”,反對的是“佞媚苟親”。“曲從第六”指明為人媳者要盡孝道,處理好婆媳關係。“和叔妹第七”以推進法,逐層論述了要搞好嫂子和小姑的關係。

時代變化了,婦女解放了,自不能把《女誡》當為做人處世範本,但其中的正確觀點,頗有借鑒意義。全盤照搬或一概否定,都有其片麵性。

一個成功人的後麵,有多少付出心血的真人,一個成功人的周圍,有多少獻智的能人,一個成功人的近旁,有多少奔走馳驅的傑人。班昭所寫的八表,正昭示了這個道理。

八表,包括《異姓諸侯王表》、《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惠高後孝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澤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八篇分類列表,是有讚有評的著作。

《古今人表》將人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班昭不以好惡亂排班次,也不局限於帝王、臣下、名人等,而是以政治地位、政績、品德、貢獻、對後代的影響為依據的。如15位聖人中就有周公、仲尼、老子。

周公姬旦輔佐過武王、成王,政績遠播,臣民鹹服。

仲尼,是孔子的字。孔子在思想界、教育界開創新紀元,被稱為無冕之王。老子開創道家學說,主張清靜無為,反對不義戰爭。對睦鄰友好、消除貪欲方麵有其功勞。

要不,這幾個人怎樣與堯舜同列呢?

班昭列了仁人174人。第一位是煉石補天的女媧,第二位就是驚天動地的共工氏。其中不少是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詩人、學者……

智人共列出213人。

這些體現出班昭的正確史觀,不以成敗論英雄,做了大量的撥亂反正工作。把被顛倒的曆史顛倒過來,使其恢複本來的麵目。

對聖人的成功有幫助的人,如老師、家人、朋友、弟子,都列入適合評價其貢獻的表內。

無情的曆史,告訴人們:一帝居高位統轄海內,萬將舍身家血戰沙場。誰都應該記住:孤軍奮戰,難於獲勝,而勝利的獲得,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班昭的《漢書》八表,讓讀者正視曆史事實,不背離社會發展的軌道,做一個有貢獻的人。

班昭還通過寫《天文誌》提醒當時及後代人要善識天文,通曉地理。要破除迷信,尊重天體可以探試,規律必須掌握。要百般研求,熾熱能忘我,冷靜好思索。理想的追求,可破“昊天罔極”的謎。

如今是:宇宙航行開天路,星際關係知連鎖。星球各循其道,秘密已可探知。班昭所展望的,已成為現實,更使人感到班昭在那一個時代的遠見卓識。作為東漢時代的一大才女,永遠令今人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