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3 / 3)

如果你和某人僅僅是普通朋友,盡管也一起共事,但還遠遠談不上交情;如果你和某人曾是好友,但有一段時間未聯係,感情似乎已經淡了。

對於這種情況,你一定要保持較強的“心機”。因為如果這樣的人對你突然熱情起來,那就有可能是要有求於你了。在這裏之所以用“可能”這兩個字,是為了對這樣的行為保持一種客觀,避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誤解了對方的好意。因為人是有感情的“高級動物”,有人可能在一夜之間,因為你的種種言行而對你產生無法抑製的好感,就像男女之間互相吸引那樣;不過這種情況不可能太多,而你也要盡量別一廂情願地往好的地方聯想。隻有這樣,你碰到突然升溫的友情,才能夠冷靜地保持距離,才不會被友情燙傷。

要分析這種“友情”是否含有“企圖”,其實並不難。首先是看看自己眼下的狀況,是否握有寶貴的資源。如果有,那麼這個人就有可能對你有所企圖,想通過你得到什麼好處;如果你無權也無勢,但是有錢,那麼這個人也有可能想向你借點錢,甚至騙錢;如果你無權無勢又無錢,沒什麼好讓別人向你低頭的,那麼這突然升溫的友情可能沒有什麼危險——但也有可能“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是想利用你這個人來幫他辦點事,可能例如有些人就被騙去當勞力;或是重點意在你的親戚、朋友、家人等。而你隻是他借以過河的一塊跳板而已。

從自己眼前的狀況,檢查這突然升溫的友情有無“危險”之後,你的態度依舊要有所保留。因為這隻是你的主觀看法,並不一定正確,所以當你麵對這突然升溫的友情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推不迎。

“不推”就是不馬上拒絕對方的“好意”,就算你已經看出對方有利用你的企圖,你也不要立刻拒絕,否則很可能得罪一個人;但也不能迫不及待似的迎上前去,因為這會讓你無法抽身,即使抽了身也容易得罪對方,使自己太被動。

;不推不迎就好比男女談戀愛,回應得太熱烈,有時會讓自己迷失,不能夠正確對待問題;若突然斬斷“情絲”,則會使對方大為惱火。

(2)冷眼以觀。

“冷眼”是指不動情,因為一動情就會使判斷變得不準確。此時不如要冷靜地看看他到底有什麼企圖,並且做好防備,以免措手不及。一般來說,對方若對你有所企圖,都會在一段時間之後就必然“圖窮匕現”,很快暴露他的真實麵孔目的,而不會跟你長時間往下耗的。禮尚往來,對這種友情,你一定要“投桃報李”,有所回饋。他請你吃飯,你要送他禮物;他幫你忙,你也要有所回報,否則他若真的對你有所企圖,你就會“吃人嘴軟,拿人手短”,被他牢牢地控製在掌心。想要臨事脫逃?恐怕沒那麼容易。

做人不能沒有防範之心,就如同前人所說:“防人之心不可無。”和你本來不親密的朋友,突然對你熱情起來。這就有必要引起你的戒心。否則,吃虧的是你自己。

成大事的忠告

真正的友情從來都是波瀾不驚、不溫不火,一如既注地保持著一種溫度。

做人不能沒有防範之心,和你本來不親密的朋友,突然對你熱情起來,這就有必要引起你的戒心。

突然對你熱情起來,這就有必要引起你的戒心。

朋友再親,也不宜透支人情

有的人無論大事小事,都利用人情。這就是“透支人情”。為了一點小事,就去求朋友幫忙,這太不合算。朋友不能駁你的麵子,隻好暫時幫你,心裏卻對你不滿其實這樣做,於情於利都很不劃算。一次兩次還行,久而久之,朋友就會對你心生厭煩,友情也會越來越淡。所以人情雖好,也不可濫用。

有個人編一份雜誌,由於那種雜誌的財源並不豐厚,不僅沒有什麼可用之人,稿費也不高,但他不想因稿費低廉而降低雜誌的水平,於是他開始借助人情向一些作家約稿,這些作家和他都有過交情。但其中有一位在寫了數篇後向他坦白:“我是以朋友的立場寫稿,但你提供的稿費實在太低了,錯可能不在你,但你這麼做是在透支人情。”

人和人相處長久了,是有一些情分的,這情分就是“人情”。有些人很喜歡借助“人情”來辦事,但“人情”是有一定數量的,好比銀行存款。你存得越多,能取出來的錢就越多;存得越少,能取出來的就越少。切記:再好的人情也不能輕易透支。你若和別人僅屬泛泛之交,你要他幫的忙就很有限,因為他沒有立場幫你很多忙,你也不可能接二連三地要他幫你的忙。你的人情存款隻有那麼一點點,如果你再要求人家為你辦更多的事,那就是透支了。透支的結果如何?當然也有人不在乎,但一般會造成兩個結果:

你們之間的感情淡化,他甚至對你避之惟恐不及,那麼一定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的情分也就從此中斷了;

你在他眼中成為不懂人情世故的人,這足以把你置於不利的境地。

然而,人做事不可能單打獨鬥,有時還是要用到朋友。換句話說,要動用一下人情存款簿。那麼如何動用才不會導致“透支”呢?有以下幾個原則:

先弄清楚你和對方情分的薄厚,再決定是否找他幫忙;

如果能不找人幫忙就盡量不找人幫忙,這好比銀行存款,能不用自然最好,寧可把這人情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上;

要盡量少用人情,以免提早把人情存款用光;

要有適度的回饋,也就是“還人情”。回饋有很多種,例如主動給對方幫忙,請他吃飯、送他禮品都可以。總之,不要把人家幫助你當成應該的;

就算對方欠你的情,你也不可抱著討人情的心態去要求對方幫忙,因為這很有可能招致對方的不快;

斤斤計較的人,你們交情再深,也不可輕易找他幫忙,否則這人情債會如同向地下錢莊借錢那樣,連續翻番,誰都吃不消。

如果你不了解這些,動不動就找朋友幫你的忙,那麼你就會漸漸地成為不受歡迎的人。當然也會有主動幫你忙的人,但切勿認為這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你若無適度的回報,這也是一種“透支”。

如果你一再透支人情,必然會引起朋友的不快。以後你再求他辦事就難了。隻有不透支人情,才能讓你與人相處得融洽,友情才會更加深厚。要知道,即使再深的友情,也經不起“透支人情”的傷害。

成大事的忠告

有的人無論大事小事,都利用人情。這就是“透支人情”。

“人情”是有一定數量的,好比銀行存款。你存得越多,能取出來的錢就越多;存得越少,能取出來的就越少。再好的人情也不能輕易透支。

別讓錢財左右朋友關係

所謂朋友,不但有共同的理想,在工作上有一致的追求,在生活中有相近的趣味,而且在經濟上也應該互相幫助。朋友之間禮尚往來、互贈禮品,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一起吃頓便飯,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如果有人認為“因為是好朋友,在經濟上就可以不分你我”,那就大錯而特錯了。

友誼的基礎是想法、興趣、愛好上的一致和事業理想上的共同追求。有了友誼,才有了經濟上的互助。俗話說得好:“交義不交財,交財兩不來;要想朋友好,銀錢少打擾。”如果友誼以金錢為基礎,就如同在沙灘上蓋大樓,這種友誼是絕對靠不住的;而且這樣的友誼絕不是什麼真友誼,而是不折不扣的假友誼真正的友誼。如果在朋友交往中,在經濟上長期不分彼此,有飯大家吃,有錢大家花,那麼,由此帶來的惡果就可想而知了。

首先,會使友誼變質,使純潔的友誼蒙上拜金主義和物質至上主義的灰塵。日子久了,朋友之間的平等關係會演變成人身依附關係。

好比《水滸傳》中的李逵,事事都要聽從宋江的安排。

其次,由於物質至上主義的侵入,朋友之間平等互助的關係還有可能被金錢交換關係所代替。到了那時,被金錢腐蝕了的“友誼”就可能成為掩蓋錯誤甚至包庇違法犯罪行為的“保護傘”;經濟上的不分你我,終究會演變成不講原則、不明是非,隻知袒護“朋友”,做出不顧黨紀國法國家法紀的行為。

再次,由於受金錢腐蝕,“以財交友,財盡則交絕”,最終會使友誼越來越淡,最終消失於無形。

但是朋友之間,免不了要牽涉到經濟問題。

比如,請客吃飯。這是一個必須注意的事情,朋友之間為了增進友誼、加深了解,一起吃吃飯、娛樂一下甚至一起出去旅遊那都是很正常的。這種情況下,你一定要表現得大方一點,因為沒人喜歡斤斤計較的小氣鬼同小氣的朋友來往的人是很少的,你算計我,我算計你,這種友誼肯定長不了。當然,現在很時興AA製,一副親兄弟明算賬的架勢,這樣最能獲得大家的認同。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不喜歡AA製,覺得這樣容易將感情疏遠。麵對這種情況,就要事先予以溝通,要將AA製的形式提前提出來,然後獲得大家的一致認可後才能執行。

再比如,婚喪嫁娶。曾經有媒體反映:中國家庭的一個月的人情禮錢就要高出家庭的平均收人,這在外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也許這就代表了“禮儀之邦”的特點吧。遇到紅白喜事,作為親朋好友總要表表心意。尤其是朋友,隨著關係的遠近和輕重一定要有區別對待。所以,朋友之間既然不能免俗,就一定要把握好分寸。首先是不能超出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不能送了人情,虧了自己。其次要考慮到對方的經濟情況,因為中國人都知道這些人情禮總是要“還”的,千萬不能因為送禮讓朋友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那樣會傷害彼此間的友誼。

此外,借錢這個問題向來是比較敏感的。朋友之間,經常是一方不好意思開口,另一方不好意思拒絕。作為借錢的一方,開口前要想到,能不能想出別的辦法,向銀行貸款什麼的;對方的經濟實力是怎樣的,把錢借給自己有沒有難處;自己的償還能力怎麼樣,可以向對方承諾多長時間內一定還清。而借錢出去的朋友,一旦朋友開了口,礙於麵子不好拒絕,而除非真的是大款,否則在自己財源不太充足的情況下,借錢給別人還真是要謹慎行事的。那麼,你就應該想好了:首先這個朋友是不是很守信用,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道德方麵的約束,品質不好的人根本不值得你借錢給他;然後是自己的實力,是否真有這筆閑錢,還是要從自己的日常費用中省出,如果是省出來的錢借給別人,就要捫心自問,自己到底願不願意,如果自己不願意卻非要借出,那就太讓人別扭了;還有,考慮對方的還錢能力是有必要的,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肯定要花在刀刃上,有借無還的借錢是根本不應該借出的,如果那樣你就太吃虧了。如果你的朋友已經犯過一次同樣的錯誤,絕對不要再給他第二次行騙的機會,借錢不還的人終究是沒有信用、不值。

多栽花,少栽刺,多個朋友多條路廣結善緣

友誼是人生的重要財富之一。友誼交往中的得到與給予,是人一生中的無價之寶。多交朋友,就意味著多積累財富。

“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牆。”這句話已經得到公認。多交朋友,少樹敵人,是對每個人都是人生有相當有普遍意義的忠告。

現代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已證實,朋友具有四大作用:

第一,產生合力。平時,我們常說的“人多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人心齊,泰山移”,概括的就是這個道理。在現代社會,分工細化、競爭殘酷,單憑個人的力量無法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隻有借助朋友之力,才能創造輝煌的人生。而要想獲得朋友的幫助,上下一心,攻克難關,那就必須搞好人際關係。

第二,形成互補。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做到樣樣精通。所以,你要完成自己的事業,就要善於利用朋友的智力、能力和才幹。

一個人在開拓自己的事業之時,總會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困難。這時,良好的朋友關係會助你一臂之力,為你掃清前進中的障礙。

第三,聯絡感情。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他必須時時刻刻進行感情上的交流,人他需要友誼。在邁向成功的道路上,要想堅持到底,隻依靠信念的支撐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友誼的潤澤。良好的朋友關係會使你獲得一種強大的力量,在成功時得到分享和提醒,在挫折時得到傾訴和鼓勵,這必將會大大增進你心理的有益平衡,從而使你有勇氣邁向新的征途。

第四,交流信息。在現代社會,信息非常重要。可以說,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把握了成功。一條珍貴的信息可以使人功成名就,身價百倍,而信息不暢通也可能使人貽誤良機,抱憾終生。

廣交朋友,善處關係,無疑是一條十分有效的獲取信息的途徑。這樣,你就能夠在嚴酷競爭中始終處於領先的地位,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商場就是戰場,充滿著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鬥爭,根本沒有什麼人情可講。其實不然,要想在商場上不被排擠,就必須懂得廣交朋友,善於用“情”,它會給你帶來意料之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