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決計想不到,往日裏文不成,武不就的窩囊廢楊廷安竟然作出這樣的詩句,這詩即體現了紅顏之意,更有老太不老,大有征戰沙場,揮軍天下之氣勢,好一個“霸王駕前禦龍騎”!
每個人都知道,當年老太五十披掛上陣殺敵,而且英勇無畏,令敵人聞風喪膽,忠君為國,豈不是“一片丹心巾幗誌”。此時的眾人已因一首詩,對楊廷安的態度大為改觀。隻有鄭玉豹還在一旁撇了撇嘴。
於是,眾人都與他交談起來。
這一談不得了,更令得在場眾人心悅誠服,心驚膽顫,你道為何?原來,楊廷安即來自現代,對曆史自然是熟知無二。凡無論論史論冊,他都說得頭頭是道,而且更是說出各大家族不為人知的秘密。
雖然他亦沒有和盤托出,僅僅隻是點為止,唯一沒有提及的並讚不絕口的便是丞相府,,並說歐陽乾日後定會成為一代英雄,傲視群雄。
直說得慷慨激昂,引得東越第一劍熱血上湧,激情澎湃,對楊廷安是相知恨晚。
他還說出許多有預見的事情,如朝的官員的任免,邊疆的戰事,等等,並說這些事不日即可應驗。若是以前眾人聽當他吹吹牛算了,但此刻,大家卻是將信將疑。
李越然雙手一抱拳,道:“楊兄,依你之見,我朝當務之急應該如何,才能保持江山永固呢?”
楊廷安淡然一笑,道:“李兄,恕楊某口拙。李兄熟讀經史子集,百家之文,當知花無百日紅,月有圓缺時,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朝代更迭依仗的是民心、天意,而不是任何一個人能改變的。
一個人若然能力強些,所處位置高些,那麼影響就大些,自然帶給百姓,帶給曆史的就是天下大勢之所趨,若不然,便是逆天而行,逆天而行者,天必逆之,最後,帶來的便是朝代更替!”
議論朝代更迭這等大事,怕不是在公眾場合下合適的話題,所以,楊廷安說的十分隱誨,好在在座的都是能聽懂之人,也都心中有數。
但他此話一出,又叫得除鄭玉豹外的每個人對他刮目相看。
李越然道:“楊兄真高論也!”
屠剛卻隻冷冷地注視著楊廷安,心思早已不知轉了多少遍:這楊廷安明明是個不中用的窩囊廢,全國上下,盡人皆知,怎麼今天好像換了個人似的,不但口若懸河,而且字字珠璣,完全不似原來啊,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要知道,屠楊二家本就是生死對頭,皇帝利用兩家互相牽製,在朝中,屠楊二家不和,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因此,對今天楊廷安的表現,屠剛既是心驚,同時,又有些納悶。但又說不出到底是什麼原因。
他本來以為,麵前之人可能是假冒的,但他仔細觀察,發現麵前的楊廷安並未戴人皮麵具,依他的經驗與眼力,不管任何人,多麼精巧的人皮麵具,皆休想逃得過,可他知道,楊廷安確實是假包換的楊廷安。
既然楊廷安有如此出眾的文采,即麼武功呢,文章可以拚命地閱讀,武功可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何妨一試,他眼中閃過一點寒光,向楊廷安看了一眼,心中暗暗下定決心。楊廷安哪裏知道,自己的出人意料的表現卻為他招來了無妄之災。
丞相府的壽宴直飲至近黃昏時分,眾人才起身與主人家告辭,臨走時,歐陽乾一再向楊廷安賠罪說是歐陽玉倩調皮,因惱他上次戲耍之舉,所以讓其坐了半天的冷板凳,楊廷安這才恍然大悟,連連爽朗笑過,帶著老總管楊天池與歐陽乾分別,邁出丞相府。
一路行來,楊天池早就將他在丞相府的表現看在眼裏,極是讚許。所以,心裏更是對這個二公子佩服得五體投地,一路之上畢恭畢敬,鞍前馬後忙個不停,二人飛乘紅雲馬直奔國公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