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網絡的成員現已完成了原本需要200萬年才能完成的計算量。它的留言板變成了人們在線交流的一個平台,他們可以在此進行社交活動(好幾對夫婦就是在這裏相識、相知,繼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的),並且追蹤他們的電腦已經完成的計算工作。SETI@home的成功重新激起了人們探索太空的熱情,其影響力近乎於20世紀60年代的阿波羅計劃。
從假矛盾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個故事,你會從中發現兩個相對立的論點:1.需要更多計算機;2.預算不足以購買更多的計算機。這二者之間的弱聯結為:必須利用預算來購買更多計算機。事實證明,這種限定關係不一定成立。因此,一旦打破這個弱聯結,對策就會浮出水麵。
神奇的亞曆山大燈塔
亞曆山大燈塔建於公元前286年至公元前246年(最後毀於地震),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建設者們耗費數年心血精心籌劃,運用當時最先進的工藝建成了這座高達137米的燈塔。它既是引領水手們在風雨夜平安返航的燈塔,又是向埃及古城亞曆山大及其統治者所進獻的一份歌功頌德的厚禮。
然而,這個偉大的工程背後卻隱藏著一個小小的秘密。盡管它的設計者是索斯特拉特—一位才華橫溢的希臘建築師,但在燈塔上留下自己的大名卻是當時的國王托勒密二世。
索斯特拉特是當時名揚四海的建築師。他謹遵托勒密二世的旨意完成了燈塔的建設,但他心中有一個最大的願望,那就是讓後代仰望燈塔時能知道這是他的嘔心之作。然而,當他提出將自己的名字刻在燈塔基座上時,托勒密二世拒絕了。如果是現在,當事人完全可以聘請一個律師團為他據理力爭,花費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辯解,最後以雙方各退一步而收場,當然,任何一方都不會從中獲得真正滿意的結果。但是在當時,大權在握的托勒密二世不可能去理會臣民們微不足道的請求,索斯特拉特對此心知肚明。(幾百年之後的一個曆史事件也證明了索斯特拉特的遠見:沙·賈汗命令自己的侍從殺死了泰姬陵的設計者,並且砍下了所有建築工人的手,目的就是讓這一傑作成為舉世無雙的孤本。)他知道,提出署名請求這件事本身就有可能讓他性命不保。
在索斯特拉特身處的環境裏,矛盾何在?我們在前文曾提到,矛盾中必然有兩個相衝突的需求同時存在。通常,一個需求是滿足某一方的利益,另一個需求則是滿足這個利益所要花費的代價。此外,矛盾中的利益與代價往往在實質上與金錢無關。
誠然,索斯特拉特當初也可以妥協—盡管本書並非要推崇這種做法。在前文提到的SETI@home的事例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SETI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本可以想盡一切辦法向財務部門申請盡可能多的經費來購買計算機。也許這筆經費不足以維持SETI@home項目的運作,但起碼可以解燃眉之急。
但是,索斯特拉特不是個委曲求全的人。他心中有兩個願望在激烈交鋒:第一,他希望因為亞曆山大燈塔而名垂青史;第二,他想保住性命。如果圖名,也許性命危在旦夕;如果放棄留名的機會,他至少能多活一些年,但是人們卻不會因此而知道他為燈塔付出的心血,不會將他作為膜拜的對象永遠銘記。
索斯特拉特最終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在不妥協的前提下同時滿足了兩個願望。
首先,我們先試著從他所麵臨的矛盾中找到弱聯結。“我想讓後人們知道燈塔是我的傑作,但同時,我想活命。”
通常情況下,弱聯結就是將兩個相衝突的論點聯結在一起的詞彙或短語,那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句子。索斯特拉特什麼時候最有可能命喪於托勒密二世之手?當然是他還活著的時候。他死後,這個危險將不複存在。那他什麼時候最需要人們的敬仰和銘記?由於當時的索斯特拉特已經是聞名遐邇的建築師,所以他最需要自己在死後還留存於人們記憶中。他想要在人們心中永垂不朽。
因此,弱聯結被打破了。
你知道我們在此用到了哪一種創新策略嗎?屬性依存策略。事實上,大部分假矛盾中的弱聯結都會被屬性依存策略所攻破。在這個事例中,索斯特拉特的聲望與時間構成了依存關係。年代越久遠,他的聲望就越高。
如果你是他,你會怎麼辦?別忘了,你可以運用“框架內”的元素去找出一個真正有創意的對策。
索斯特拉特把他名字的大寫字母刻在了燈塔前麵的石碑上,另附一句碑文,祝福那些日後有幸看到這些文字的人們。然後,他在石碑上塗上水泥,覆蓋住這些文字,再在其表麵刻下了托勒密二世的大名以及頌揚其智慧賢明的句子。索斯特拉特和托勒密二世最終都因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一一見了上帝,而他的秘密計劃卻因歲月的推移而日漸明朗。年複一年的風吹日曬將石碑外層的水泥塗層漸漸侵蝕,托勒密二世的名字日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索斯特拉特的大名。就這樣,索斯特拉特既保全了性命,又使自己因亞曆山大燈塔的輝煌而名垂千古。(燈塔在14世紀遭遇兩次地震後被毀,在15世紀徹底廢棄。)
據說,托勒密二世的後人們對索斯特拉特的機智心服口服,因此並未在真相浮出水麵後大動幹戈、興師問罪。這個象征著他們祖先輝煌業績的燈塔就這樣回歸到了設計者的名下。
被積雪覆蓋的天線
你是否陷入過無法兌現承諾的窘境?如果是,那麼你很可能遭遇矛盾,就像一家大型防禦工程公司曾麵臨的局麵那樣。
這家公司主要從事軍用雷達發射和接收裝置的設計與生產。數年前,該公司參與投標某大型政府機構的一個項目。鑒於該機構身份特殊,我們在此不便透露。但下文中所有相關細節均真實無誤,有些還曾出現在公開的報道中。
這次項目招標要求承包人設計並生產隻接收數據的天線,使其適用於冬季氣溫低於零下12攝氏度且大風頻現的地區。軍方委托人提出,天線的安裝高度必須達到地麵以上9.8米,承載它的天線杆必須足夠堅固,以防天線在大風天氣劇烈晃動。
這家公司以高標價中標,承接了超輕天線杆的設計與生產項目。事實證明,超輕天線杆是軍方委托人關注的焦點,因為在惡劣天氣條件下,他們會派出一支三人小分隊步行將天線杆運往不同的戰略要地。這支小分隊要安裝天線杆,將天線架設在其頂部,結束這一切任務後才能收工回家。這就意味著天線杆一方麵要足夠輕巧以方便運輸,另一方麵又要足夠堅固,以保證天線在無現場人員維護和看管的情況下正常工作。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家中標公司來自一個氣候溫暖宜人的國度,連小雪天氣都極少有。也許是出於這個原因,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忽略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在使用這種天線的地區,冬季溫度普遍較低,天線上的積雪結的冰會導致天線杆的承重增加,使其變形甚至斷裂。結果,該公司設計的天線杆完全不適用於寒冷地區。
然而,這個錯誤直到他們中標之後才被發現。事態緊急。他們在投標書中承諾完成的,是一款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的產品,也是在設計標準上自相矛盾的產品。
遵照這個自相矛盾的標準,他們設計生產的天線杆一要夠結實,以支撐惡劣天氣中因積雪而加重了的天線;二要夠輕便,可以使工作組攜帶它步行至遠處的基地。
工程師們通過計算發現,憑借傳統的設計方法,要想使天線杆支撐住天線,它的自重就得翻番。但是如果自重翻番,僅憑三個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抬著它走很遠的。大家無計可施,隻得把原方案推倒重來。他們能夠成功地解決這個矛盾嗎?工程師們—當然也包括公司的老板—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在繼續閱讀下文之前,請你先寫下一兩個你認為可行的解決辦法。(你不必從工程師的專業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記住,這本書已為你提供了必要的創新技巧和訣竅。)
現在,請看下列對策。我們想先做一個預估:你的想法出現在其中的可能性是70%。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估計?因為我們曾就此問題在數千名經理人和工程師中開展過係統性創新思維訓練,反饋信息表明,他們最常想到的是以下這些對策。
我們將出現頻率最高的對策劃分為5類。也許他們的想法和你的並不完全一致,但基本原理卻是相同的。
1.融化積雪
80%以上的人會提出這個建議。想辦法使積雪融化是一種既有效又符合邏輯的對策。從這個角度出發,你隻需將雷達裝置和家用微波爐做一個類比,就能想到利用天線波發熱來融化積雪。在多數時候,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在這個故事裏,它卻行不通。因為這個天線隻是一個接收裝置,不會發出任何能融化積雪的熱量。
2.通過震動抖落積雪
相當一部分人會沿著這個思路來解決問題。鑒於搖晃可以使積雪與天線分離,因此可借助雷達裝置的能量來將積雪從天線上抖落下來。然而,和第一種方法一樣,這種方法依然不可行,因為天線無法自行震動。
那麼,能否借助風力來吹落積雪?這是上述觀點的一種延伸,很有趣,不是嗎?它調動了現場可用的資源,是我們最為推崇的“框架內”的思考。隻可惜,大風不受我們指揮,而且這一措施還得動用一台構造複雜的能夠產生振動的大型設備,它的重量很可能會超出當初設計的天線杆。
3.防止天線上形成積雪
也有一些人會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他們想的不是如何把積雪清除,而是如何防止積雪的形成。換句話說,就是將問題扼殺在萌芽階段。同樣,這個思路符合邏輯,且不難實施。將特氟龍這樣的塗料塗在天線上就能防止積雪在上麵停留。但是,這一設想隻在溫度不低於零下11攝氏度時才能成立。截至目前,市麵上還沒有一種材料能在低溫天氣中阻止積雪的形成。有些人可能還會沿著這個思路想到用油膏或潤滑油作為塗料來防止積雪停留,但是很遺憾地告訴你,在這樣的低溫天氣中,潤滑油不僅會結冰,而且還能加快結冰的速度。
4.覆蓋住天線
一部分人可能還會設想用專用罩蓋住天線。但是請別忘了,罩子是扣在天線上的,必須將它固定在天線杆上才能發揮作用,這必然會增加天線杆原有的重量。
5.放棄天線杆
你也可能另辟蹊徑,完全不考慮使用天線杆,而是借助其他材料或工具把天線固定在所需的高度,比如氦氣球或是某種懸垂設備。但是你得相信我們的話,這種做法行不通。沒有哪種設備能讓沉重的天線懸浮在空中。而且,在規定的高度上,這樣一個懸掛在空中的設備如何才能使天線保持平衡?
我們搜集的資料中還包括一些很有趣的想法,但我們暫且不提。盡管上述提到的是大部分人的建議,可沒有一條可以有效解決矛盾。
更重要的是,這些建議都缺乏創意。所謂創意,是指某種解決方法兼具有效性和獨創性。有效性反映的是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當前的問題;獨創性則強調它的獨樹一幟和稀有特質。遺憾的是,上述建議均不符合我們提出的這兩條評價標準。
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這個問題如此棘手。首先,天線杆既要堅固(支撐天線)又要輕便(方便士兵搬運)。從工程角度來看,額外的重量通常會使承重增加。這就意味著我們要設計的天線杆必須又重又輕。表麵看來這不可思議,正因如此,上述5種對策都未能解決天線杆的設計難題。所有人都本能地認為天線杆不可能同時滿足相對立的兩個條件。但是,矛盾在此又一次成為機會的發源地,如果我們能解決這個矛盾,那麼真正具有創新性的對策也將應運而生(而非單純的妥協)。
讓我們效仿亞曆山大燈塔的設計者來運用一次屬性依存策略。(還記得嗎?屬性依存策略意味著在兩個先前毫無聯係的變量之間製造依存關係)。這種策略的好處之一是,當你用它檢驗一個假矛盾時,你會即刻找到解決矛盾的途徑。
那我們就把承重量和時間這兩個變量聯係起來。“時間?”你可能會納悶。“時間並不是這個問題中的變量。”不,它是。我們在此麵臨的矛盾是:天線杆要同時滿足堅固和輕便這兩個要求。在破解假矛盾時,弱聯結通常都出現在連接詞裏麵。那請考慮一下,非要同時滿足這兩個要求嗎?答案是否定的。天線杆可以既堅固又輕便—隻不過不在同一時刻。
借助屬性依存策略,我們通過定位弱聯結,對此問題做出了一個大概的假設:天線杆的重量和承重量不會因時間的變化而改變。那麼就讓我們繼續探尋解決辦法。
為什麼這個假設到現在才得出?因為我們之前從未把“時間”作為這個問題中的變量。我們慣於把周圍的世界看成是一成不變的,這可能是受了熱動力學法則的影響,認為時間是世間萬物中恒定不變的一個部分。
對天線而言,時間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因為它的製造、運輸、安裝是依次發生的。在傳統設計理念中,天線杆的重量和承重量不會因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如果天線杆的承重量因時間而變呢?我們究竟在何時最在意它的承重量?隻在有積雪結冰的情況下。其他時候,輕便的天線杆足以滿足需要。也就是說,除非有積雪覆蓋,否則天線杆不必具備太大的承重量,這樣士兵們才可以在翻山越嶺時輕鬆地運送它。
現在,矛盾不複存在了。擺在我們麵前的是一個全新的問題:如何設計一種在運輸時非常輕便,而在安裝後變得堅固的天線杆?
士兵們能否在離開前自製一個設備來加固天線杆?但是如果涉及攜帶建築材料等事宜,則又違背了委托人的初衷:必須便於運送。如果士兵們不能將材料運往現場,那他們就隻能就地取材。這是個好主意,因為它屬於我們倡導的“框架內”的思考。
那麼,安裝現場有哪些現成的材料可以供士兵們使用,以加固天線杆呢?材料必須就在天線杆附近,必須在大風或冰雪給天線增加額外負擔的時候保證天線杆完好無損。別忘了,在這樣的狀況下,現場是沒有人調試或者維護設備的。
那我們該怎麼辦?現場除了空氣和土壤,就隻剩下冰與雪。士兵們能否製作一個設備,使冰雪積聚在天線上的同時也積聚在天線杆上?一個能讓天線杆的承重量因堆積的冰雪而不斷增加的設備?如果能,那結果一定讓人拍案叫絕。
事實上,工程師們的確是這樣做的。他們將天線杆的表麵設計為凹凸不平的樣子,使冰雪極易附著上去。冰是自然界最為堅硬的材料之一。湖麵結冰的厚度達到20英寸時,可承載一輛重型坦克駛過。因此,我們可以做出一個合理假設:被冰層包裹的天線杆足以承受住因結冰而變重的天線。
多麼巧妙的思路!問題的源頭(冰)同時也是解決問題的鑰匙。這個辦法最為精彩的亮點就是運用到了“框架內”的現成素材。
(順便說一句,在我們搜集的反饋信息中,把“風”作為對策來解決這個問題同樣有創意。因為風也是“框架內”的素材。雖然這個辦法受條件限製不太可行,但在創新性上卻可圈可點。如果你也想到了這個辦法,那恭喜你,看來這本書真的對你有幫助!)
我們認為,用冰作為材料來加固天線杆的想法極富創意。同時,它還很巧妙。但是,真正具有創新性的想法必須是可行的。能否付諸實踐?是否事半功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不能把它列入考慮範圍。最後,我們還得把它和其他一些想法放在一起做比較,在可行性、可靠度、成本投入等三個方麵對所有的想法進行篩查分析。
而這,正是“框架內”思考模式的意義:找出更多、更有新意的選項。我們從不認為僅憑創新性就能大功告成,其他的因素也要考慮。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發掘盡可能多的對策來搶占先機。
談判中的假矛盾
凡是涉及解決問題的領域,都能見到矛盾的影子。我們在前文中曾指出,係統性創新策略不僅適用於產品革新,還適用於服務創新,比如藝術、管理手段、商業流程等。任何可被分解為若幹要素或變量的東西都可以成為這套創新策略的實驗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