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打造了工具,而工具也會反過來塑造我們。
——馬歇爾·麥克盧漢
羅傑·史密斯博士是研發模擬裝置的專家,為美國國防部以及一些私營企業做培訓指導。他在2008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是創新策略的推出嗎?
我們認為,是。畢竟,在全球範圍內,各大企業和機構的領導人皆認為,創新是促進發展的核心力量。那麼,是什麼導致他們止步不前?為什麼他們在推崇創新的同時又吝於投入?
寶潔公司前任總經理大衛·迪基裏奧在2007年度財團創新會議的開幕詞中提到了“紐扣哲學”(見圖8–1),引起了多數人的共鳴。他們渴望創新,渴望變革,卻不樂意承擔風險。
我們在進行創新策略培訓時,經常會對這些資深經理人提出兩個問題。一是以10分製為基礎,你認為創新對企業的成功有多大影響力?二是同樣以10分製來衡量,你給企業目前的創新狀況打幾分?
不出我們所料,對於前者,他們打的分極高,通常是9分甚至10分。這在世界各地各個行業都是如此。沒有人質疑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無可匹敵的重要性。
然而,他們對第二個問題做出的答案卻讓人意外。幾乎所有人對企業創新現狀的滿意度都很低—在5分以下。我們常常用這兩種懸殊的答案來警示學員們。這些企業領導人為什麼一麵為創新搖旗呐喊,一麵又對自己企業的創新現狀心灰意冷?要知道,他們可都是公司裏說一不二的人物,手上有權有資源,雄心勃勃且精於管理,完全可以彌補期望值與現狀之間的差距。他們比公司裏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推動創新和變革。然而,事實卻讓他們卻步了。
他們真不該如此。
前行之路
本書的目標是解構關於創造力的一個最大的謬誤:創新要跳出“框架”。我們希望截至目前,你已經能夠接受相反的觀點:創新可在“框架內”實現。不受規約的發散性思維很少能帶來突破性的創新。我們希望本書所推介的創新策略能夠激發你在“框架內”思考,希望你知道:最具創新性的答案往往就隱藏在某個已有的產品或服務中,隻等待著你驀然回首的那一刻。
我們認為,創新行為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非凡之舉,創新能力也不是個別人與生俱來的某種天賦。相反,它是一種技能,任何人都能通過學習去掌握它。所以,創造力與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學到的其他技能並無二致。我們希望這本書可以為你呈現一個藏在你眼前的奇幻世界—一個框架內的世界。
借助係統性創新思維,你可以對人類已經沿用數千年的思維模式加以利用。通過在“框架內”運用我們所介紹的5種創新策略,你將可以輕鬆應對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問題和矛盾。根據需要進行創新,這正是我們所追尋的。
這套創新策略並不專屬於商界專業人士和工程技術人員,而是對所有人都有所助益。無論你是建築師、四年級學生,還是家庭主婦或者患有智障的中學生,你都可以借助這套策略來開發你的創造力。不管起點是高是低,隻要你學著在實踐中檢驗這套理論,你的創新能力一定會與日俱增。
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無論你身在何種領域,從事何種職業,我們都希望這套創新策略能夠為你所用。我們想向你證明,違背常規的思維方式帶給你的收獲和驚喜是無可匹敵的。
請記住,隻有創意還遠遠不夠。創新行為意味著生成一個新想法之後將其付諸實踐。係統性創新思維包羅萬象,它可以協助企業營造創新的文化氛圍,其核心是我們前文所介紹的5種創新策略以及一些關鍵原則,它們會引領你順利實現創新理念和創新實踐的銜接。本書的核心正在於此。
同樣,你隻有以正確的方法使用這套創新工具,才能收獲滿意的結果。根據我們的經驗,係統性創新思維一開始會讓人覺得難以接受,尤其是對於初次運用這些策略來更新產品或服務的人而言。如果你也和大多數人一樣,一開始,你定會對創新策略產生排斥。我們在設計每一條策略時都刻意使它顯得有些荒誕,目的是讓你把它運用得恰到好處。讓創新策略帶領你去見證奇跡,試著接納它所呈現給你的全新的形式和結果吧,因為這些是你原本絞盡腦汁都未必能獲得的創意。
熟能生巧
鑒於你已經掌握了這些創新策略,那麼下一步就是付諸行動了。學習新技能時,僅僅停留在書本層麵或是隻看看教學錄像是遠遠不夠的。你必須親身實踐一番。反複實踐,不斷地反思、調整、改進。提高創新技能的辦法之一就是在腦海中模擬這些創新策略。丹·希斯與奇普·希斯在其著作《讓創意更有黏性》中談到了心理模擬在解決問題和培養技能方麵的重要作用。“針對3214名受試者開展的35項研究表明,僅憑純粹的心理活動—一動不動地靜坐,想象你自己成功地從頭至尾完成了一項工作—就能大幅度提升你的能力。這一結論得到了大量事實的驗證。總體來看,這種心理模擬訓練的益處相當於從實際操作中獲得的益處的2/3。”
我們建議你通過心理模擬訓練來掌握這套創新策略。在假想狀態下,某個事件會呈現在你的腦海中。其實,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這樣做。假想開車去雜貨店、和老板談判,或是自己的後背擦傷。這樣的練習會讓我們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有所準備,有所防範。同樣,心理模擬還可以充當練習手段,幫助你熟悉那些你希望學習的內容,比如說找到創意。
你可以嚐試下列方法,通過心理模擬訓練來鞏固你的創新技能。
1.留意新想法。將你一天當中看到的新鮮有趣的東西記錄下來,想想它們為何會如此。特別要注意那些讓你恍然大悟的東西。比如說一種新的廚房用具—切香蕉的方便刀。試著從中尋找對應的創新策略。找到之後,在腦海中模擬它的使用過程,構造一個新產品。第一步,在心中列舉出新產品的組成部分;第二步,選取其中一部分來啟動你的創新之旅。
2.隨機選取對象。從身邊的尋常物品入手,比如說,一瓶番茄醬或是一個郵箱,試著用創新工具對其加以改造。也可以選擇某項服務,例如郵遞業務或者擦鞋服務。然後運用創新策略在腦海中構想整套創新步驟,看看怎樣才能使這個產品或服務更加完善。
3.隨機選取創新策略。從5條創新策略中隨機選擇一條,假想把它應用在某個正在進行的活動中。比如你正在機場接受安檢,那就試著用屬性依存策略將你身邊的兩個互不相幹的變量聯係起來。安檢人員工作的熟練度是否會影響安檢的速度?最熟練的安檢人員是否可以因為更高的工作效率而設立一個特別通道,向由此過安檢的人收取額外費用?或是將這個特殊通道專門用於耗時較長的乘客,比如帶小孩的父母們?你也可以嚐試著在任務統籌策略的引導下展開想象:給乘客增加一份額外的任務,讓他們履行安全檢查工作。想一想,怎樣才能行得通?有什麼好處?哪些人會需要這樣的服務?
創新是一項認知活動。隨機地對陌生事務展開聯想可以塑造你的“創新肌”,讓你在真正麵臨問題時能夠輕鬆應對。
單個的創新策略可以帶來上佳的效果,但是如果你將這些策略整合在一起使用,則會讓它們釋放出更多的潛力。如今的商業領域包羅萬象,出現的問題錯綜複雜,僅憑單一的方式或策略很難實現創新。正因如此,我們在構建係統性創新思維時融入了一整套策略和方法,以便在必要的條件下讓這些策略聯合發揮效力。我們希望在本書中與你分享這些智慧的結晶,為營造創新的文化盡綿薄之力。
及時改變,搶占先機
在實踐並熟悉這些創新技能時,希望你能如大多數人一樣,從中發掘出新的理念、產品、服務以及工作流程。人類通過數千年的經驗摸索總結出了這些智慧,而如今,它們都已被悉數交到你的手上。正確地運用它們,你和你所在的企業都將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