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集 英 雄 遇 害(3 / 3)

此裏倪獄官進來道:“張將軍,請快離去,恐久留了被人知道,小的擔待不起。”張保道;“好了,就走。”說完起身走出牢門,又轉身朝牢門裏嶽飛跪下,連拜三拜,雙淚漣漣,又朝倪獄官一拜道:“獄官大人,請你念我家元帥一生忠於朝廷,橫遭冤屈的份上,好生照顧我家老爺和兩位公子,在下來世當感厚恩。”倪獄官正代欲上前扶起,張保一下推開獄官,長嘯一聲:“天哪,你可開開眼哪。”又對嶽飛道;“元帥,小的先去,在那邊等候服侍您。”說完朝牢邊牆角一頭撞去,倪獄官急去救時,早已頭破血流,氣絕身亡。嶽飛等三人從牢房掙紮出來,嶽雲抱住張保遺體,用手將他圓掙的雙目抹下。嶽飛見狀,複然哈哈大笑道:“好,好,張保真義士也。”轉身從牢房拿出那包銀子,交與倪獄官道;“獄官,煩你將張將軍遺體找個地方安厝,待我死之日,望能葬於一起。”倪完道:“於此義士,小的十分敬仰,自當妥為措置於,何須破費嶽爺銀兩。”嶽飛道;“這本是他帶來的。我又用不著。拿去吧。”一把塞於倪獄官手中。此時,天上一聲悶雷,一陣寒風刮過,發出嗚嗚之聲。倪獄官叫來兩名獄卒,將張保抬走。

(17)外景:秦檜府門前,一領大官轎至門前停下,前後有八騎中軍護衛,轎停下後,一中軍官上前對門衛道:“速速通報你家丞相,靳王爺駕到。”一門人急入報信。

轉內景:秦檜府正廳,家人急入報:“稟太師,外麵有靳王前來,要見太師。”秦檜道:“慌什麼,請他進來。”

轉外:門前,門人大叫:“有請靳王爺。”大門開,大轎入內。至院內停下。一隨從掀開轎簾,韓世忠跨出轎門。

秦檜出,到轎前迎接道:“不知靳王駕到,有失遠迎。”

韓世忠笑道:“太師何必客氣,閑退之人,請恕打擾之罪。”秦檜笑道;“靳王過慊,快請中堂上坐。”韓世忠道:“太師請。”

轉內景:大廳,秦檜尊韓世忠上坐。韓世忠道:“本王已不在朝,隻坐客位吧。”說完坐在客位。秦檜陪笑道:“王爺大駕前來,不知有何見教。”韓世忠道:“專此造訪,非為別事,聽說嶽飛遭陷牢獄,不知是何罪名。”秦檜笑道:“有人告發嶽飛擁兵自重,克扣軍餉,並與其子嶽雲及張憲意圖謀反。在下隻是奉皇上之命著大理寺勘問此事。”韓世忠道:“我與嶽飛一同抗金多年,素知他克敵英勇,愛兵如子,連金兀術都十分怕他,又敬重他。豈能反叛朝廷。”秦檜道:“靳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也許這正是嶽飛狡詐之處。”韓世忠道:“既如此說,總該有證據吧。”秦檜道:“聽說原有告發他的下屬王俊已經病死。其餘正在勘問之中。”韓世忠冷笑道:“這麼大一個案件,就憑一個人告發,就拿來問罪,孰知此人是否挾私報複。曠且,所謂謀逆大罪,可是輕易說得出的麼。”秦檜道;“王爺,你現在已湧退賦閑,韓家軍也已解散,朝中之事王爺不是不知,按大宋舊製,武將擁有重兵,已患大忌,嶽飛在朱仙鎮擁兵數十萬,號稱嶽家軍。手下將領都是他的生死兄弟,皇上能安心麼?故嶽飛與張憲等謀逆之事,雖不甚明,但察其事體屬莫須有矣。”韓世忠冷笑道:“就憑莫須有三字,就置之死地,怎能使天下人心服。”秦檜不陰不陽道:“王爺有不同看法,在下將轉告皇上,若皇上怪罪下來,恐怕王爺都有些幹係呢。”韓世忠道:“我已致仕,怕什麼。”秦檜陰笑道:“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皇上有什麼想法,在下也難揣度啊。在下還是勸王爺少管閑事為妙。請王爺三思。”韓世忠道:“丞相這是在威脅我麼。若不顧天下人之公論,欲置嶽飛於死地,恐難以服眾啊。”說完起身就走道:“告辭了。”

(18)內景:夜,秦檜府內室。秦檜召萬俟謝、羅汝楫商議。秦檜道:“你二人拷問嶽飛父子三人,可有進展?”萬俟謝道:“稟太師,在下二人日夜拷問,各種刑法用盡,奈何無一人交待。”秦檜道:“現在事已傳聞出去,聽說有人在串聯要聯名上書,保嶽飛之命。今日韓世忠這老匹夫又到此羅皂了一通,被我駁退。不知還要生出什麼事來。現在年關將近,你們一定要抓緊,在年關前了結此案。”二人唯唯道;“小的一定盡力,加緊拷問。”

(19)內景:臘月二十九日,秦檜府內,走廊盡頭一間廂房,門上有“東廂”二字。秦檜與妻王氏正在臨東窗下飲酒烤火,窗外寒風中一輪淡淡的陽光被烏雲幾度遮蓋,秦檜拿一紙文書看過,悶悶不樂,唉聲歎氣。王氏道:“看你一付沒出息的樣子,當了太師還這樣蔫頭笨腦的,歎什麼氣啊。”秦檜道:“夫人有所不知,隻因四太子那頭摧得緊,我下一道假旨將嶽飛父子抓了來,欲問他一個叛逆之罪,誰知他死活不肯招認,現今消息傳揚開來,一幫文士寫聯名信來保他,我若將他放了,四太子那邊不好交待,若將他殺了?又恐天下士子不服,總能不讓人煩心。”

王氏道:“虧你還是個男子漢,常言道:‘縛虎容易縱虎難’,你若將他放了,不僅四太子那裏不好交待,自己必反遭其害。還有什麼猶豫的。”秦檜道:“正欲想個良方呢。”

王氏道:“我且問你,你不是說皇帝最近身體不佳,厭煩朝政麼。”秦檜道:“你這是何用意。”王氏道:“你何不寫一道嶽飛已招供認罪的表章,趁他不注意時讓他批了,不就大功告成了麼。”秦檜道:“夫人真乃當代陸賈,就依你,事不宜遲,今下午我即進宮去。”

(20)內景:傍晚,秦檜回府,麵露喜色。王氏接著道,“可否成功。”秦檜笑道:“成了,成了。”

此時,家人徐陰搬一框黃柑進來放下,對秦檜道:“這是萬俟老爺送來與太師與夫人解酒的,味道很好。”王氏靈機智一動,笑道:“有了,有了。”秦檜不解道:“又是什麼有了。”王氏對徐陰:“你且退下。”徐陰退去。王氏道:“老爺可知這黃柑有何功效?”秦檜道:“這黃肝能敗火毒。”王氏笑道;“是啊。嶽飛現在不正的你的火毒麼,這黃柑就是殺嶽飛的劊子手。”秦檜道:“夫人休得取笑,這黃柑何以殺得嶽飛。”王氏道:“相公隻須拿一個黃柑掏空了,寫一個字條包在黃柑殼內,派徐陰送去,令萬俟謝二人速來領旨,今夜三更就要將嶽飛父子三人處死。不要讓皇帝明日想起來又變了主意。”秦檜拍手笑道:“好辦法,夫人真是女中豪傑,機謀過人。”說完叫道:“丫環進來。”一丫環急入,“老爺有何吩咐。”秦檜道:“你將一個柑子與我掏空,不可壞了皮殼。”丫環道:“是。”一會一個柑子掏空,放於桌上。秦檜道:“你去吧,等會叫徐陰過來,我有事找他。”

(21)內景:夜,獄內,倪完提一食盒來到嶽飛牢房前,打開牢門,入內對嶽飛道:“嶽爺,今夜是除夕,小的特備了幾樣酒菜來與嶽爺辭歲。”嶽飛道:“被關押之人,何勞獄官掛念,獄官何不在家與家人團聚。”倪完邊擺酒菜,邊說道:“嶽爺何必過慊,想你為國家出生入死,立下許多功勞,官也做到極品,今日卻在這冷牢中受此淒涼,小的還有什麼想不通的,專要來陪元帥喝幾杯。”嶽飛道:“多謝獄官,隻是小兒和那張家侄兒------”倪完道:“嶽爺放心,二位公子那裏小的已另備了一份著人送去了。”嶽飛道:“多謝了。”倪完舉杯道:“嶽爺,小的敬重你是個英雄,請飲此杯。”嶽飛舉杯:“謝獄官抬愛。”一飲而盡。倪完舉筷道:“來,請吃菜。”二人邊飲邊吃,忽聽外麵風聲淒勵,吹得獄門亂響。倪完起身去關門。

稍傾回來道:“不想這回又下起雨來。”嶽飛聽見下雨,似有所悟,“下雨了麼。”倪完道:“剛來時還是好好的,這老天爺也是,年都不讓人過個好的。”嶽飛歎道:“果如老道所言,獄官,看來我的吉時到了。”倪完道:“嶽爺何出此言。”嶽飛道:“我來臨安時,路過一寺院,在那裏住宿,那住持禪師,見我情形,勸阻不要來京,就在那裏出家------”

(轉景):山寺,禪師對嶽飛說:“施主此去必有牢獄之災,何不看破紅塵,當個世外之人。”

轉獄中,嶽飛道:“當時我一心盡忠報國,沒有聽信禪師之言,臨別之時,他贈我八句揭語。前四句是------”

(轉山寺):和尚道對嶽飛道:“歲底不足,須防天哭,奉下兩點,將人荼毒。”

轉獄中:嶽飛道:“我當時不解其意,現在看來都被他言中了。”倪完道:“怎麼解。”嶽飛道:“今日是除夕夜,離過年隻有幾個時辰了,不是‘歲底不足’麼,現在又下起雨來,不是‘天哭’麼,這奉下兩點,便是個‘秦’字,就是他要來害我了。獄官,煩你快與我拿紙筆過來,我要寫一封書信,待我死後,煩你設法與我轉出去。”倪完道:“嶽爺不可信那和尚之言。”嶽飛笑道:“反正也是遲早之事,煩你拿紙筆吧。”倪完道:“好吧。”起身去拿來紙筆和墨硯,放於桌上,嶽飛提筆在燈下寫了兩封書信,封好後,交與倪完道:“獄官,我這裏有兩封書信,一封給我兄弟牛皋,施全等,讓他們在我死後,不可輕舉妄動,不可壞了我嶽家名節。第二封給我妻子李氏,讓她領了子女遠離家鄉,到邊遠鄉村隱居起來,教育子女不要為官,永遠在鄉下做個普通百姓。”倪完接過書信,眼中含著淚花道:“元帥,小的早已看破世情,隻待元帥歸去,我即辭掉這份惡差,一定把元帥的書信親自送去。”

(21)內景:獄中,倪完剛收下嶽飛的書信,隻聽外麵叫道:“聖旨到。”倪完打一哆嗦,嚇了一跳,隻見羅汝楫帶著一隊如狼似虎的劊子守,宣布道:“皇上賜嶽飛,嶽雲,張憲死。”嶽飛視死於歸,從容起身,劊子手綁了三人,押出牢門。

(22)外景,夜,幾個衙役手提燈籠引路,嶽飛等被押至一亭前,嶽飛見亭額上有“風波亭”三字,入亭見案上幾個黃柑,頓時醒悟。微笑麵對萬俟二人。萬俟謝道:“嶽飛,你死期已到,還笑什麼。”嶽飛道:“我笑你們這幫小人,為了一己之私,欺主欺天,出賣民族利益,無惡不作,難道天下人會放過你們嗎,待你們惡貫滿盈之日,必遭天遣,死無葬身之地。”萬俟謝道:“你死到臨頭,還敢咀硬,劊子手,將他三人速速處死。”嶽飛大聲道:“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響聲透過夜空,通向遠方。忽然一聲悶雷,大雪紛飛。

在哀怨的《滿江紅》樂曲聲中,嶽飛等三人陳屍,刹時大雪將屍體淹沒。

字幕:嶽飛死後,激起朝野義奮,高宗趙構晚年,即將繼位的孝宗趙元永即開始揭穿秦檜奸妄專權的本質;

1162年7月,剛即位的孝宗即“追複嶽飛元官,以禮改葬。”是夜地震,大風拔木

同年10月,“官嶽飛子孫六人。”

1163年7月,“給還嶽飛田宅。”

1169年11月,“為嶽飛立廟於鄂州。”(插嶽飛廟影。)

1178年9月,追封嶽飛諡號“武穆”。

至今民間皆以嶽飛和秦檜視為“流芳百世”與“遺臭萬年”的典例。

插掠影:杭州嶽王墳,及秦檜等人跪像。

在悲壯的《滿江紅》樂曲中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