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4日上午
鴨綠江畔桃花紅
一為《鴨綠江畔桃花紅》題照
是什麼滋潤了你
這嬌媚的模樣
一個又一個的粉唇兒
呶起一個又一個的吻
在這寬闊的江岸
在你的麵前
春風顫抖著手臂
為你抹上妝容
遠山的層層蒼翠
早已黯然失色
蘊藏了一冬的願望
在流水的淙淙聲中
更新回響
喚醒千樹萬樹的綻放
2009年5月2日
背影
一題本人照片《背影》
年輪的影子
在蒼桑的樹上留下印痕
流水的姿態
弄皺了江湖的衣袂
我輕輕走到歲月的門坎
撿拾遺留的蛛絲馬跡
不敢回眸
怕那僅存的一滴淚
會悄悄滑落無法找回
潺潺的小溪
不會理解有時
或冷或熱的流水
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波瀾
對一個女人來說
有多麼重要
綠草蒼蒼的雙手
托起一個背影
與我相伴
2009年2月28日夜
花兒知我心
一題本人照片《花兒知我心》
這片金黃——
可是朝陽的熱忱
灑落
塗上的斑斕色彩
花兒
輕舞裙裾
迎合風兒的呢喃
邀我入懷
心靈的千般祈願
連同殷殷的祝福
在正午時分
盈香飄漾
唯有
這癡情的花兒
用溫柔的吻
把我的心扉
打開
2007年7月10日夜
哦香雪
一題本人攝影作品《哦香雪》
在水的那端
你瑩潔的身影
吸引了我的目光
你輕盈的步履
似一條潔白的哈達
我想要拾起
那水岸的路哦還有
列隊整齊的大樹
都得到了你的允許
唯獨我無法跨越
這段距離
雪是水的源泉
水是雪的眼淚
我多想那其中
也有我的一滴
2007年12月10日上午
來自大地的唯美多情的詩性世界
——女詩人杜平詩集《為你歌吟》讀後
黃文科
杜平詩歌與新時期女性詩歌先鋒狀態構成了反差,我把杜平的詩歌歸納為與新時期女性詩歌相隔絕的自發狀態,這倒讓我有機會換一個角度,回味新時期已降的女性詩歌。我們所關注的新時期女性詩歌,不該是排除掉民間情懷的原生態寫作方式,不該排除掉溫良恭儉讓的傳統詩歌美學。我的這種學理上的草根情懷,不是說具有先鋒意義的女性寫作或軀體寫作不重要,而是說,女性詩歌的構成不要因為某個觀念,把詩歌從大多數女性詩人世界裏粗暴排除。對於杜平們說來,不知道風起雲湧的女權運動不要緊,不知道標新立異的美國自白派不要緊,不知道台灣女性詩人蓉子林冷夏宇不要緊,不知道是新時期已降的舒婷翟永明唐亞平伊蕾李輕鬆林雪李見心安琪尹麗川巫昂不要緊,她們有時間閱讀思考吸收揚棄,她們有權力按照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寫作詩歌,況且貼近民眾的原生態詩歌寫作,對於普及詩歌有著天然的養生作用,尊重原生態的詩歌寫作,可以通過詩歌的多樣性,優化詩歌的自然生態環境。我們可以仰望詩歌夜空中的星鬥,我們也可以蹲下身來,親近詩歌大地上的無名花。杜平的詩歌是生長在大地之上的,大地為她提供的源源不斷的生命詩意,大地讓她具有一個女性詩人母性和女性的情感力量,大地讓她熱情似火,大地使她多情善感,大地讓她溫情如雨,大地使她詩情洋溢。這168首詩歌(其中有9首是組詩),是她短短幾年時間完成的,我們閱讀時候,不用戴上諸如先鋒、現代、後現代、解構主義、反諷等有色的眼鏡,以一棵樹的情懷,以一顆小草的眼神,以一棵水稻或蘆葦的情思,如同瞭望春天裏的一塊荒地或者一塊濕地或者一塊水田一樣,閱讀一個普通女詩人眼裏和心裏的唯美多情的生命世界。
一、在悠遠的山水影像裏呈現心性的自然美。對詩人來說,行走是必修的功課,隻有行走,潛伏在心性裏的詩意才會與瞬間湧入眼底的物象產生璀璨的閃爍和焊接,這個閃爍和焊接是個美妙的、令人激動的心靈創造,詩人的本事可能就在於從尋常人的麻木和道不出的常態中脫穎而出,通過心理的機能獲得了瞬間的理性和感性的孕育和萌生。杜平是一個行者,家鄉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她多情的足跡,祖國的許多大都市和名勝,也留下了她多情的心跳,我覺得她不是用腳在走路,而是用眼睛在走路,而是用那顆敏感的心靈在走路,自然所到一地,便有詩意的感知和吟詠。作為歌者,她當然立足普世詩意的傳達,甚至她的詩意有些陳舊和模式化,她也不在乎,她充沛的有些表麵化的感知能力,讓她的詩歌如泉水一樣處於湧動狀態。老實說,“詩言誌”或者“文以載道”這些藝術信條害人不淺,在詩歌異化為某種工具時,詩歌已不再是詩歌,或者說是不純粹不精致的詩歌。我的這種批判情緒影響了我對詩歌的評價。所以,杜平這類山水詩,我不喜歡她慣性的社會化的表達,或者說不喜歡所謂詩言誌的表達方式,因此她的山水詩在我評價裏成就不高。也許我的這種苛刻對於杜平們不公平,她們用普世的方式傳達著真善美,我是把杜平的詩歌放在更高的詩歌美學來討論,我自然會欣賞那些純粹的傳達自然美的詩篇。我喜歡自然化的人格,這可能與中國詩歌自然本體論有關,由於階級鬥爭等普羅文學觀念的影響,自然化的人格在泛社會人格的排擠下非常式微。不過在杜平的詩歌裏,我們不難發現杜平建構自然人格的努力,在那首《那片達子香》裏,我們看到她的不自覺的自覺:“那粉嘟嘟的小嘴兒/半張著……呶起一個個香吻/在森林中張揚。/看呀,那山崖的縫隙,搖搖著/醉出一片紅暈,讓過路的山羊/凝望。癡情卷起青草的長須/遞上安全的繩索,交織出/青藤的神話。//達子香喲,羞紅了臉龐/在紅鬆和白樺的懷抱,深情地/溢出,千年的沉香。”近年來隨著地域詩意意識的自覺,致力詩寫丹東的詩人不少,杜平的一首《燕子喚醒了》,讓我感動於雖屬於丹東但更屬於杜平內心湧動的自然之美:“月亮剛剛消遁在/對麵的山崗/燕子起舞在這方土地上/用婉約的歌喉喚醒/寂靜的鴨綠江//燕子俯視江麵一個翻騰/悲鳴聲聲傳來/久遠的童話一夜之間/驚動了小草和大樹/所有的葉子都紛紛/豎起了耳朵//人們揉開惺忪的眼睛/翻閱水中的波光雲影/濁浪把思緒愈推愈遠/曆史的血腥早在/山花凋落的季節就把/山巒和江岸的泥土浸透//所有的性靈/似乎都長上了翅膀/燕子在藍天領隊/朝著春天的方向//我站在黎明時的江畔/向燕子掠過水麵的高度/仰望”。這首詩歌思緒流暢,詩意澄明,詩感精微,讓我們享受詩歌中流動的自然美。我覺得民間狀態,有時必須借助學院派的技術和精確,像杜平這首詩歌,看不出其詩歌觀念的滯後和技術的粗糙,宛然是一個老到的學院派。唐代詩人王維是中國山水詩的翹楚,但是王維的不少山水詩歌的結尾很失敗,如同我們許多詩人寫詩總要有一個光明的尾巴,王維詩歌的結尾常常畫蛇添足,削弱了詩歌中飽滿的自然美。杜平的山水詩用自然物象人格化的創作方法,詩歌中不乏有精彩的句子,不乏有新奇的意象,但常常給人以有句無篇的遺憾。況且詩歌寫作過於隨意和直白,多數詩歌缺少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即便有像鳳毛麟角一樣《燕子喚醒了》這樣的篇什,她的山水詩歌創作仍然是民間的自發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