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一直存在著應酬交際。不過,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之中的,應酬同樣如此。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不斷提高,應酬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完善、合理。但是,應酬交際中的幾個真理卻一直未變,並且成為現代交際應酬學中的基本原則。
首因效應——第一印象很重要
首因效應也被稱為“第一印象”效應。在短時間內以片麵的資料為依據形成的印象是第一印象,研究發現,與一個人初次會麵,45秒鍾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近代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就曾經指出:“保持和複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有關的心理活動第一次出現時注意和興趣的強度。”並且這種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觀性傾向,會直接影響到以後的一係列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設計了四篇不同的短文,分別描寫一位名叫傑姆的人。第一篇文章整篇都把傑姆描述成一個開朗而友好的人;第二篇文章前半段把傑姆描述得開朗友好,後半段則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第三篇與第二篇相反,前半段說傑姆孤僻不友好,後半段卻說他開朗友好;第四篇文章全篇將傑姆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洛欽斯請四個組的被試者分別讀這四篇文章,然後在一個量表上評估傑姆的為人到底友好不友好。
結果表明,篇幅的前後是至關重要的,開朗友好在先,評估為友好者為78%,在後,則降至18%,首因效應極為明顯。
在生活節奏如同飛快奔馳的列車的現代社會,很少有人會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證實一個留給他不美好第一印象的人。
一天上午,張霄趕到某公司參加最後一輪應聘,主考官是該公司的王總。在考試快要結束時,張霄才滿頭大汗地趕到了考場。王總瞟了一眼坐在自己麵前的張霄,隻見他滿臉通紅,大滴的汗珠子從額頭上冒出來,上身一件紅格子襯衣,加上滿頭亂糟糟的頭發,給人一種疲疲塌塌的感覺。王總仔細地打量了他一陣,疑惑地問道:“你真的是研究生嗎?”。張霄很尷尬地點點頭回答:“是的。”接著,心存疑慮的王總向他提出了幾個專業性很強的問題,張霄漸漸靜下心來,回答的頭頭是道。最終,王總經過再三考慮,最終決定錄用張霄。第二天,當張霄第一次來上班時,王總把張霄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對他說:“原本在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時候,我不打算錄用你,你知道為什麼嗎?”張霄搖搖頭。王總接著說:“當時你的那副尊容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滿頭冒汗,頭發散亂,衣著不整,特別是你那件紅格子襯衫,更是顯得不倫不類的,不像個研究生,很像個自由散漫的社會小青年。你給我的第一印象太壞。要不是你後來在回答問題時很出色,你一定會被淘汰。”
張霄聽罷,這才紅著臉說明原因:“昨天我前來趕考時,在大街上看見有人遇上車禍,我就主動協助司機把傷員抬上出租車,並且和另外一個路人把傷員送去醫院。從醫院裏出來,我發現自己的衣服沾了血跡,於是,我就回家去換衣服。不巧我的衣服還沒幹,我就把我二弟的一件襯衫穿來了。又因為耽誤了時間,我就拚命地趕路,所以,時間雖然趕上了,卻是一副狼狽相……”
王總這才點點頭說:“難得你有助人為樂的好品德。不過,以後與陌生人第一次見麵,千萬要注意自己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啊!”
張霄的工作很出色,不出半年,就被升為業務主管,深得王總的器重。
從以上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印象”相當重要。有時候,“第一印象”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前程甚至命運。
第—印象是難以改變的。因此在日常交往過程中,尤其是與別人的初次交往時,一定要注意給別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別、年齡、體態、姿勢、談吐、麵部表情、衣著打扮等,判斷一個人的內在素養和個性特征。
首因效應在人際交往中對人的影響較大,是交際心理中比較重要的名詞。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首因效應。我們常說的“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這裏就存在著首因效應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職等社交活動中,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效應,展示給人一種極好的形象,為以後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結交朋友的時候,第一印象總是十分重要的,但千萬不要把第一印象變成對朋友揮之不去的“終影”,一旦踏入這一誤區,那麼許多友誼便會中途夭折。
現實生活中,一些素不相識的人,在許多場合,如出差在車、船上的鄰位旅客,入學遇見同班新同學,出席會議初次邂逅的與會者等。雖然對人家的個性品德等一無所知,但卻由對方的衣著、容貌、談吐舉止表情等方麵,留下印象,並與之結交成朋友。
傑克走進公關經理室就對副經理湯姆頗有好感,他幹脆利落的工作作風,風度翩翩的儀表,尤其是對傑克十分熱情,當他抬頭打量傑克時,湯姆便喊道:“嗨!小夥子,你好,請坐”。隨後帶著他熟悉了公司的各個部門,還重點介紹了室內情況,傑克對此感恩不盡,認為湯姆是個講義氣的朋友。而另一室的工程師克魯臉色陰沉沉地,手裏正忙著設計,抬抬頭連聲招呼也沒打,傑克在心裏給克魯下的定義是“呆板、不熱情,肯定是個冷血動物。”
此後,傑克碰上事:就以此為“尺度”進行衡量了。
可是過了不久,湯姆利用傑克的信任和年輕,讓他在眾人麵前跌了一個大跟頭。傑克後悔莫及,為什麼要為湯姆賣命。而為他挽回損失與聲譽的,恰恰是工程師克魯,他揭穿了湯姆的詭計,為傑克洗刷了不白之冤。
傑克之後痛責自己,不該“先入為主”,以一時的好惡來取舍朋友,直到那善於偽裝的“朋友”把自己推入陷阱,可是此時後悔已經遲了。
社會複雜,人在與人交往時,因功利性,而心懷叵測,這種人到處都有,當朋友對你好時,不要沉湎於其中;當朋友對你有些冷淡時,也不要過分計較。“知人知麵,不知心,畫人畫虎,難畫骨”,每個朋友背後的“目的性”大多一時難以確認,所以還是以靜觀動好。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真心”。否則,以過早的表麵印象取舍下結論,會使你結交下“地雷式”的朋友,釀成災禍。也會使你錯過真誠的朋友,遺憾終生。
第一印象最深刻、也最頑固。一旦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是十分不幸的。花一分鍾留下的印象,花一個小時也難矯正。
首因效應在人際交往中起著很大的作用,我們可以充分地利用它來幫助我們完成漂亮的自我推銷:首先是麵帶微笑,這樣可能獲得熱情、善良、友好、誠摯的印象;其次應使自己顯得整潔,整潔容易留下嚴謹、自愛、有修養的第一印象,盡管這種印象並不準確,可對我們的推銷總是有益處;第三使自己顯得可愛可敬,這一切必須由我們的言談、舉止、禮儀等來完成;最後盡量發揮您的聰明才智,在對方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這種印象會左右對方未來很長時間對您的判斷。
讚美定律——人人都愛聽好聽話
讚美是一種美德,它不需要付出很多的代價和力氣,卻能給人一種支持和力量。它可以讓人鼓起勇氣,克服困難,建立自信心。人人都喜歡讚美,因為這是一種精神享受;人人都喜歡讚美,因為很多人都把尊重和榮譽看成是自己的的第二生命。一句讚美的話勝過一劑良藥,不僅能給對方帶來好運,而且可以使自己心情舒暢。
奧黛麗。赫本說:“美麗的雙眼是善於看到人的優點,魅力的雙唇是說出親切友善的語言”。人們常歎在世界上所有的道路中,心與心之間的道路是最難行走的,很多人找不到通往心靈的方向。其實,走進他人的心靈有時又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因為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而真誠讚賞他人就是走進他人心靈的最好路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看見這樣的人,他們對別人的優點、長處熟視無睹,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無胸襟包容別人一小小缺點,對他人說話尖酸刻薄,喜歡惡語傷人。我想他們是忘記了“惡語傷人勝過刀槍”“喪家亡身言語占八分”的古人明訓。
古人雲:“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和重視,讚揚或者讚美是對他人的肯定,當你用真誠的語言讚揚對方的時候,他會認為你是一個信任並了解他的人,自然就拉近了你們之間的距離。讚揚別人可以還讓人覺得你很在意他、欣賞他,你隻要是真心誠意的,對方也會意同樣友善的態度對你,你們之間的關係氛圍就會因互相謙遜而頃刻間變得和諧美妙。讚揚還能激勵一個人潛藏的能量,能給人以自尊和自信,即使再優秀的人他都需要別人的讚揚,因為這樣,他才更有鬥誌和信心踏上下一個征程去創造新的業績,實現其更有意義的人生價值,去把優秀進行到底。讚揚有如此大的魅力,我們應該學會讚美他人。當然讚美他人也要有技巧,
首先,你的讚揚必須是真誠的、由衷的,虛偽和做作是蒼白無力的,唯有真誠地讚美才會春風拂麵。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特色,你隻要針對他與眾不同的優點讚美他,才能讓他感受到你是真正了解他、讚賞他;如果你的讚揚與他的實際情況不符,他會覺得你虛偽,甚至有阿諛奉承、拍馬屁之嫌。比如,一女子相貌平平但她文筆很好,工作業績也很突出,你卻讚揚她:“你長得真漂亮,是難得一見的美女”,你的不符合事實、不真誠的讚美,不但不會讓她高興,反而會讓他覺得你是多麼的虛偽。你應該根據他人的具體情況,尋找他身上的優點和特色,哪怕是微小的優點或者特色,隻要是事實,而且你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由衷的讚美,那麼,這樣的讚美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俗話說:“心誠則靈。”真誠地讚美來自內心深處,是心靈的感應,是對被讚美者的羨慕和欽佩,能使對方受到感染、發出共鳴。
其次,你的讚美必須具體明確,不能籠統地、抽象地讚揚。比如,第一次見到某人,就對人家說:“你真是一位精明強幹的大好人哪。”這會讓人感到牽強附會、心懷不軌。看到某人寫的一篇好文章之後,與其稱讚人家“很有才華”或者“你真是個大才子啊!”,倒不如說,“你的文章寫得不錯,思路開闊、文筆犀利、切中要害。”不能因為一篇文章寫得好,就稱人家為大才子,說人家很有才華。誇大其詞的讚美既有失身份,又讓人感到虛偽。如你要讚揚一個同事,你可以讚揚他:“你長期堅持每晚在辦公室學習兩個小時,還認真做筆記,寫心得體會,真是難能可貴,這樣持之以恒得學習,讓我們看到你堅韌的品格,也知道了你業務能力強、文章寫得好的秘訣了……”假如你隻簡單地給予抽象讚美:“你人品很好,工作能力強,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這樣給人就有點虛偽甚至拍馬屁的感覺。
再次,讚美應該要及時,很多人做了好事或者獲得了成功,都非常渴望得到讚美。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無不以實踐、地點、條件為轉移。很多事情,隻要時過境遷,就無法追回了。如果一位小學生今天幫助老奶奶過馬路,沒有得到表揚,明天拾到一萬元的錢包交給了失主,也沒得到讚揚,那麼後天他就不會再幹好事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如何駕馭語言。
在社交言談中,富於社交能力的人,就要有駕馭語言的功力,就要會自如地運用多種語言表達方式,不斷探求各種各樣的語言風格。生活中,有時要直言不諱,有時則需要含蓄、委婉,如何才能使語言發揮出更佳的效果呢?
所謂含蓄、委婉,是一種修辭手法。它是指在講話時不直陳本意。而是用委婉之詞加以烘托或暗示,讓人思而得之,並且越揣摩,含義越深越多,因而也就是越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兩度競選總統均敗在艾森豪威爾下的史蒂文森,就別具幽默。
在他第一次競選敗給艾森豪威爾的那天早晨,他以充滿幽默力量的口吻,在門口歡迎記者:“進來吧,來給烤麵包驗驗屍。”
幾年後的一天,史蒂文森應邀在一次餐會上演講時,因為在路上閱兵行列的經過而耽擱,到達會場時已遲到了。他表示歉意,解釋說:“軍隊英雄老是擋我的路。”
史蒂文森使用巧妙含蓄的語言,用一句輕鬆、微妙的俏皮話,改變了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使聽眾感到他並不是一個失敗者,而是贏者,因此,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
隱約之詞是社交場合中常用的一種語言表達技巧。它可以表述難言之語。
實際上,無論是誰,在生活中,都會有不便直言之事。如青年男女向異性求愛,雖然文學作品中也有“姑娘,我愛你”,“小姐,嫁給我吧”,“心愛的,我向你求婚”之類的直率描寫,但大多數人並沒有這種勇氣,而是用婉語表達的最多。
人們在說話時,又常常用故意遊移其詞的手法,給人以風趣之感。有人談及某人相貌醜陋時,說“長得有特色”,談到某人對一個人、一件事有不滿情緒時,說他對此事有點“感冒”等等。都委婉地表示了事情的本意,但又沒有違反使用語言的規律。
使用幽默與諷刺,常常使委婉可以兼得。
英國著名作家蕭柏納曾與一家很大企業的老板並坐看戲。蕭柏納臒瘦,而這位老板卻滿身肥肉,胖得流油。胖資本家想嘲笑一下瘦作家,說:“作家先生,我一見你,便知道你們那兒在鬧饑荒。”蕭柏納接道:“我一看見你,便知道鬧饑荒的原因。”
妙用歇後語形容、描繪某事物往往能顯示出形象、生動、逼真的長處,給人俏皮、詼諧、幽默之感,使語言表達的藝術性大增,從而使其妙趣橫生,餘味無窮。像“貓哭老鼠,假慈悲”,“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騎驢看唱本,走著瞧”等等歇後語,都很活潑有趣。如能恰當地運用必將會大大增強說服力。
華麗的詞藻於讚美固然很好,但平實的話語運用得當,也毫不遜色。那就看你怎樣因人因時因地的使用你的語言。
因此,生活中多一些讚美確實很重要。讚美是揚善之舉,讚美給我們的社會帶來和諧和亮麗。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送人讚美,留在你心靈中的馨香和愉悅會持續到永遠。學會讚美他人,用漂亮的語言去贏得他人對你的尊重,用漂亮的語言為你贏得好的人緣,人與人之間就更加和諧。
麵子定律——給人麵子就是給己麵子
“人要臉,樹要皮”,讓自己有麵子的最好方法是先給別人一點麵子。
每個人都愛麵子,一些人甚至把麵子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一旦傷了人家的麵子,可能就會給自己留下無窮後患,因此任何時候都要注意保全別人的麵子。
在經過幾個世紀的對敵之後,1032年,土耳其決心把希臘人逐出自己的領土。穆斯塔法 凱墨爾對他的士兵發表了一篇拿破侖式的演說,他說:“不停地進攻,你們的目的地是地中海。”於是,近代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展開了,土耳其最終獲勝。
當希臘的迪利科皮斯和迪歐尼斯兩位將軍前往凱墨爾的總部投降時,土耳其士兵對他們大聲辱罵。但凱墨爾卻絲毫沒有顯示出勝利的驕氣。
他握住他們的手,說:“請坐,兩位先生,你們一定走累了。兩位先生,戰爭中有許多偶然情況,有時最優秀的軍人也會打敗仗。”
凱墨爾即使在全麵勝利的興奮中,為了長遠利益,仍然牢記著這條重要的信條——讓別人保住麵子。
古訓有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我們常常無情地剝掉別人的麵子,傷害別人的自尊心,抹殺別人的感情,卻又自以為是。我們在他人麵前嗬斥別人——下屬或者孩子,找差錯,挑毛病,甚至進行粗暴的威脅,卻很少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考慮別人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