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會友,別無所求”是中國傳統觀念的訴求,好朋友是交出來的。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卻不時聽到有人抱怨:“大家怎麼都不理我!”獲得友誼,能使一個人如虎添翼!失去友誼,能讓一個人感到寂寞乏味!如何才能獲得友情?付出真心——這就是友情的真諦!

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

人世變化無常,人們不可能一帆風順,挫折、失勢是難免的。當人們落難的時候,正是對周圍的人,特別是對朋友的考驗。困難時離你而去的人可能從此成為路人,同情、幫助你渡過難關的人,可能讓人銘記一輩子。所謂莫逆之交、患難朋友,往往就是在困難時期產生的,這時形成的友誼是最有價值、最令人珍視的。

如果你認定了某個人是“潛力股”,此時正處在低穀期,但是有無窮的發展潛力,一定要把握住他,千萬別讓“潛力股”從你的身邊溜走,否則你會大呼“可惜”。呂不韋“奇貨可居”的典故足以證明選對“潛力股”可以帶來豐厚的回報。

戰國時候,大商人呂不韋到趙國的京城邯鄲做生意。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在路上他發現一個氣度不凡的年輕人。有人告訴他說:“這個年輕人是秦昭王的孫子,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名叫異人,正在趙國當人質。”

當時,秦趙兩國經常交戰,趙國有意降低異人的生活標準,弄得他非常貧苦,甚至天冷時連禦寒的衣服都沒有。呂不韋知道這個情況,立刻想到,在異人的身上投資會換來難以計算的利潤。他不禁自言自語說:“此奇貨可居也。”意思是把異人當做珍奇的物品貯藏起來,等候機會,賣個大價錢。

呂不韋回到寓所,問他父親:“種地能獲多少利?”

他父親回答說:“十倍。”

呂不韋又問:“販運珠寶呢?”

他父親又答說:“百倍。”

呂不韋接著問:“那麼把一個失意的人扶植成國君,掌管天下錢財,會獲利多少呢?”

他父親吃驚地搖插頭,說:“那可沒辦法計算了。”

呂不韋聽了他父親的話,決定做這筆大生意。他首先拿出一大筆錢,買通監視異人的趙國官員,結識了異人。他對異人說:“我想辦法,讓秦國把你贖回去,然後立為太子,那麼,你就是未來的秦國國君。你意下如何?”

異人又驚又喜地說:“那是我求之不得的好事,真有那一天,我一定重重報答你。”

呂不韋立即到秦國,用重金賄賂安國君左右的親信,把異人贖回秦國。

安國君有20多個兒子,但他最寵,愛的華陽夫人卻沒有兒子。呂不韋給華陽夫人送去大量奇珍異寶,讓華陽夫人收異人為嗣子。

秦昭王死後,安國君即位,史稱孝文王,立異人為太子。孝文王在位不久即死去,太子異人即位為王,即莊襄王。

莊襄王非常感激呂不韋擁立之恩,拜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並把河南洛陽一代的12個縣作為封地,以十萬戶的租稅作為俸祿。莊襄王死後,太子政即位,即秦始皇,稱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權傾天下。

與那些暫時不得勢的人交往,並成為好朋友,就像買股票一樣,買了最有價值的原始股。這個世界,有良知有信義的人還是主流,你在其最困難的時候幫助過他,在別人都嫌棄他的時候與之結交,等到他發達之後,也一定不會忘了你。無論對方是什麼樣的性格,有哪些喜好和特點,真誠地麵對他,在他困難的時候熱情地幫助他,雪中送炭都是吸引對方的最有力的方式。對於這些潛力股,應該用熱情和真心去跟他們交往,如果在剛開始接觸時,你主動地表現出自己的熱情,就能讓對方放下戒備心,拉近彼此心理上的距離。所以在人際關係的拓展中,千萬注意“購買”這樣的“潛力股”,會令你得到豐厚的回報。

這與向“冷廟”燒香的道理一樣。一般人燒香都選香火鼎盛的廟,是認為這種廟比較靈驗,可以庇護自己各方麵順利如意。而越是香火鼎盛的廟,越是吸引香客。其實,人趨炎附勢的行為和燒香的行為是一樣的,總是向當權的人、當紅的人靠攏,同道的當然奉承巴結,不同道的也要想盡辦法拉上一點關係,就像人們走遍千山萬水也要到某個名寺燒一炷香一樣。與暫時不得勢的人交往,其好處在於一方麵,未雨綢繆,超前蓄勢:另一方麵,由於沒有多少功利色彩,更可能成為生死之交。

彼特是美國一個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因一念之差,投資的股票幾乎盡虧,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他收到一封信。信是一家公司總裁寫的:願意將公司30%的股權轉讓給他,並聘他為公司和其他兩家分公司的終身法人代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找上門去,總裁是個40開外的波蘭裔中年人。“還記得我嗎?”總裁問。彼特搖搖頭。總裁微微一笑,從碩大的辦公桌的抽屜裏拿出一張皺巴巴的5美元彙票,上麵夾著的名片印著彼特律師的地址、電話。

彼特後來才想起這麼一樁事情。原來IO年前,那位總裁在移民局排隊辦工卡,排到他時,移民局已經快關門了。當時,他還少5美元申請費。如果那天拿不到工卡,雇主就會另雇他人了。正在他發愁的時候,是彼特從身後遞了5美元上來,他們還彼此交換了名片。

後來那位總裁有錢之後,第一件事就想把這張彙票寄出,但是一直沒有這樣做。因為他單槍匹馬來美國闖天下,經曆了許多冷遇和磨難。這5美元改變了他人生的態度,也改變了他的命運。因此它沒有隨隨便便就寄出這張5美元的彙票,因為這5美元不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了。

彼特以5美元買的“原始股票”,得到了豐厚的回報。所謂“投之以木瓜,報之以桃李”,當朋友有困難,或是因為某些特殊情況而暫不得勢時,我們不要用過度的功利心去交往,應以平和的心去麵對,也許我們獲得的不僅僅是友誼。

人們都喜歡往一些優秀出色的人身邊靠攏。好像能與事業有成的人締結關係,便可以巧妙地利用對方那股氣勢。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交上的朋友,通常無法培育出可靠的人際關係。

在失意的時候還相互扶持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一個人失勢時,經常會遭到眾人的漠視,原來與他交往密切的人都離他而去,如果此時你伸出援助之手,與之交往,他就會心存感激,銘記一輩子。對失勢的人說一句暖心的話,就像對一個將倒的人輕輕扶一把,可以讓他得到支持和寬慰。這就是與暫時不得勢人交往的巧妙所在。

言真意切結知己

兩個男人結伴穿越森林,突然,一隻大熊從叢林中衝他們跳出來。其中一個男人為了自己的安全爬上了一棵樹。另一個因無力一人同這頭熊搏鬥,便倒在地上一動不動地躺著裝死。那頭熊隻在他頭上嗅了一嗅,便像對他是死的感到很不滿似的走開了。爬在樹上的那個男人從樹上跳下來。“那頭熊好像在你耳邊說了什麼,”他說,“它告訴你什麼來著?”

“它說”另一個男人回答道,“和一個在危險時刻拋棄朋友的人做伴是愚蠢的。”

聖經上說:“忠誠的朋友是無價之寶。”忠誠的朋友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但要想得到朋友的忠誠,你就要敞開心扉,對朋友坦誠以待,這樣才能換來朋友真摯的尊敬。

忠誠的朋友完全承認你的自主權,從不幹涉你的所作所為。他隻佘帶給你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來自忠誠的友誼。

這裏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一位先生,他有一個朋友坐了牢。這位朋友既不是行凶搶劫犯,又不是強奸殺人犯,更不是縱火犯,隻不過是因為經營投資無意中觸犯了法律。這位先生當時不知道自己的朋友進了監獄,當他打電話到對方的辦公室得知此事以後,便在星期六清晨,開車跑了60多公裏路去探望他。到那兒以後,由於探監的親屬太多而未能看到朋友。第二個星期六清晨,他又去了一次,可是這次監獄方麵要求他辦個通行證。第三次雖然又遇到別的障礙,但他還是想方設法要見朋友,卻沒想到他的朋友因為感到羞愧,不願見他。可他依然滿不在乎,徑直往監獄裏走去,像在咖啡館裏一樣自然,終於跟朋友會了麵。朋友獲釋後,兩人繼續保持著友好關係。當這位朋友談到自己在監獄的經曆時,他隻是靜靜地聽著,不提問,不做任何評價。當然朋友與他在一起覺得安全了。

世間再沒有可以跟古希臘民間傳說中的達蒙和皮斯亞斯之間真誠的友情相比的。皮斯亞斯由於反抗君主被判死罪,達蒙用生命做擔保,使他能回家料理私事及與家人告別。但是,執行死刑的日子快到了,這時皮斯亞斯還沒有回來。君主嘲笑皮斯亞斯的忠誠,說達蒙是個傻子,把友情看得過重,白白為朋友灑熱血。君主還說如果達蒙能真正了解人的本性,他會明白現在皮斯亞斯早已逃之夭夭了。執行死刑的那一天,正當達蒙被押上刑場時,皮斯亞斯趕到了,他十分激動地衝上前去,上氣不接下氣地解釋自己遲到的原因。兩個朋友親切地互相問候,做了最後的告別,場麵非常動人。君主被他們的真摯友誼深深感動了,寬恕了皮斯亞斯。並帶著羨慕的口吻說:“為獲得這種友情,我甘願獻出我的王國。”

很多人都沒有那種願為他們貢獻生命的朋友,不過人們也不願讓朋友去經受這種考驗。考驗真誠友情的主要方法僅僅是真誠就可以了。

如果你對朋友並不是真心實意,此刻不是懲罰自己的時候,而應從中汲取教訓,抓緊時機表達你的真誠友情才是最好的補救方法。

如果你對他忠誠,那麼你就找到了一位忠誠的朋友。然而,不是每個朋友都能成為這種“寶石”,有的朋友不可能成為“寶石”。所以,你的手中一定要有一塊試金石。

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就是說是什麼樣的人就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因為他們的價值觀相近,所以才湊得起來。即《易經》中所說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所以性情耿直的就和投機取巧的人合不來,喜歡酒色財氣的人也絕對不會跟自律甚嚴的人成為好友。所以說觀察一個人的交友情況,大概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性情了。

沒有真誠便沒有真正的友誼,如果你希望朋友對你推心置腹,那麼就不要以自己的圓滑和虛偽作為條件,換取朋友的友情。忘掉傳統給你的隔閡,伸出你的雙手,你就會結交到真正的朋友。

學會給朋友留麵子

人與人的關係,一旦變得親密就容易不拘小節,甚至逾越界線。界線一旦逾越了,必會危及彼此的交情。氣味相投就很容易陷於鬆懈或粗心大意,心裏想到了什麼就隨意地衝口而出。

阿拉伯有句諺語說:“腳步踩滑總比說溜了嘴來得安全。”不論多親密的朋友,還是必須有所節製,才不致壞了交情。

所以,在和朋友的長期交往之中,隨時要注意恪守禮儀與自我節製,一旦你逾越了禮儀或失去了節製,你也就失去了朋友。

安吉麗娜和朋友一次去酒吧,正巧遇到了以前的幾個好友,她們是在邁阿密認識的,真是有緣,在紐約她們又見麵了。談話的時候,她們把目光轉向了安吉麗娜的朋友辛迪,安吉麗娜高聲喊著:“這家夥是個女鬼,吸毒是個能手,卻是性冷淡者。”同伴們哈哈大笑,安吉麗娜還拿了一把香蕉放在了辛迪的頭上,引得周圍的人一起起哄。辛迪憤怒地把香蕉摔在了地上,掏出了安吉麗娜的車鑰匙放在了桌子上,疾步離開了酒吧,臨走時轉頭對安吉麗娜說:“我永遠也不願意見到你這個不尊重我的家夥。”

親密的友誼,不應該是粗魯的、無禮的。在理解和讚揚聲中,友誼會不斷成長。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美國人為了做好一筆生意,事先訂下了一個自認為絕妙的計策,那就是一個人先出麵談價錢,訂得價格要高出幾倍,談到進入僵局以後,另一人再出麵調停,並指責第一個人的貪婪和無知,借機獲取良好的顧客印象,然後做成買賣,事情正像他們估計的一樣發展,談判很快地進入了僵局,談判人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向第一個人說:“不,先生,您的開價讓我難以置信,如果您不是開玩笑的話。”第二個美國人馬上出場了,他大聲指責他的同伴蠢笨無知,還不如鄉下的一頭驢子,隻知道貪婪地張著沒有牙齒的嘴。他的大聲喊叫引來了周圍許多人的注意,這時他的同伴忘記了在演戲,憤怒地站起來給了他一拳,並說:“你難道不知道我以後還要在這裏陪著小姐喝酒嗎?”聰明的談判人看出了端倪,計策宣告失敗。

你覺得這兩個美國人愚蠢嗎?其實生活中很多人也都犯過這類錯誤。以密友相稱便完全忘記了應當恪守的禮儀,隨便在人前指責朋友,無禮地指揮朋友……朋友之間講究禮儀,並不是說僵守不必要的客套和熱情,而是說彼此應當互相尊重。

社會上幾乎人人都知道朋友的重要,都珍惜朋友之間的感情,但凡是人們珍惜的,也一定是稀少的,因而自古以來人們便慨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其實,我們置足社會中,未必把每一個朋友都交到“知己”的程度。朋友可分為不同層次,有的是於事業有益的,有的是於生活有益的,有的是於感情有益的,也有的是於娛樂有益的。每一種朋友應該交到何種程度才恰到好處,才於人生有益,並沒有一把尺子能量得出來的。不拘深交也罷、淺交也罷,朋友之益人人皆知,但這“益”並非信手拈來,重要的是方法,是怎樣交友、怎樣獲得朋友之益。

許多青年人交友處世常常涉人這樣一個誤區:好朋友之間無須講究禮儀。他們認為,好朋友彼此熟悉了解,親密信賴,如兄如弟,財物不分,有福共享,講究禮儀太拘束也太外道了。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朋友關係的存續是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容不得半點強求、幹涉和控製。彼此之間,情趣相投、脾氣對味則合、則交,反之,則離、則絕。朋友之間再熟悉、再親密,也不能隨便過頭,不講禮儀,這樣,默契和平衡將被打破,友好關係將不複存在。

和諧深沉的交往,需要充沛的感情為紐帶,這種感情不是矯揉造作的,而是真誠的自然流露。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用禮儀來維護和表達感情是人之常情。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朋友之間過於隨便,就容易侵入對方的禁區,從而引起隔閡、衝突。譬如,不問對方是否空閑、願意與否,任意支配或占用對方已有安排的寶貴時間,一坐下來就“屁股沉”,全然沒有意識到對方的難處與不便;一意追問對方深藏心底的不願啟齒的秘密,一味探聽對方秘而不宣的私事;忘記了“人親財不親”的古訓,忽視朋友是感情一體而不是經濟一體的事實,花錢不計你我,用物不分彼此。凡此等等,都是不尊重朋友,侵犯、幹涉他人的表現,偶然疏忽,可以理解,可以寬容,可以忍受。長此以往,必生間隙,導致朋友的疏遠或厭惡,友誼的淡化和惡化。因此,好朋友之間也應講究禮儀,恪守交友之道。

不尊重朋友,對朋友舉止失當看起來隻是一件小事,但這件小事卻能給友誼造成致命的傷害。所以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對怎樣親密的朋友都不要忘了禮儀二字,隻有客客氣氣地交朋友,友誼才能維持得長久。

每個人心裏可能都藏著一些屬於自己的秘密,或者不願意告訴別人,或者隻想跟自己最好的朋友訴說。所以,千萬不要去打探朋友的隱私,但如果他(她>願意告訴你,那你就一定要守口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