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藏著屬於自己秘密的人會認為,這是他們的權利,朋友沒有必要占有它。勞倫斯基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秘密,那他不是一個可靠的人。”

張偉至今還在為三年前的行為懊悔。那時他有一個分不開的好友宋明。兩人性格迥異,張偉開朗、好動,無拘無束,宋明細心、沉穩,正是兩人不同的個性才吸引了對方。生活中他們猶如球場上一對配合默契的雙打選手,互相彌補著對方的不足。在公司裏業績顯著,令人羨慕不已。

一個煙雨濛濛的日子,張偉帶著女友逛商場購物,路過宋明的住所,順便去看看朋友的生活。打開宋明的房門,裏麵整潔有序,而人卻不在,他和女友一起坐下來等,手腳從不老實的他在朋友家更不閑著,為了顯示和朋友的關係比鐵還鐵,他亂翻了一通兒。女友一再勸阻,他毫不介意,突然他從抽屜的緊裏麵摸出了一個精致的筆記本,翻開一看,裏麵一片空白,第二頁夾著一張剪下的報紙,是記錄一女青年跳河自殺的新聞。那女青年的名字被兩塊血跡掩蓋,報紙的最下麵是宋明的一行筆跡:“沒有你,我就沒有了一切,今生我再也不會感到幸福。”張偉大吃一驚,難道那女青年是宋明的女友?此時,宋明抱著一摞書推門而人,當宋明看到張偉手中未及放下的筆記本時,立即扔下手中的書,劈手將筆記本奪了過來,他憤怒地大喊:“滾!離開這兒。”張偉覺得當著女友的麵,宋明做得太過分,一氣之下離開了。走出很遠,還聽見宋明在大聲的喊叫。

那天之後,宋明再也沒有到公司上班,張偉認為宋明的氣量太窄,很長時間張偉才登門去道歉,但遇到的隻是宋明的一房親戚,宋明已去了南方。張偉非常難過,他知道,那張報紙、那兩塊血跡、那一字一字包含著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在好友宋明的心中已沉澱為一個秘密,一個隻有宋明才能占有的秘密。

不要認為你與朋友的關係非比尋常就去隨便打探朋友的隱私,那是屬於他一個人的秘密,不要跨入他的禁區。

但有時候,人們遇到一些傷心事,譬如家庭糾紛、生理缺陷、個人恩怨之類純屬個人私事的東西,一個人悶在心中實在難耐,也無濟於事。一般都會向自己的知己好友訴說,目的是為了贏得朋友的同情、愛憐,及時幫自己出點子、想辦法。但這些“隱私”,知道者範圍不能大,隻能“你知、我知”。

好友萍萍找了個如意郎君,馬上就要步入禮堂了!李寧歡天喜地,比自己結婚還要高興。但她發現萍萍卻始終像有什麼心事一樣高興不起來。終於在結婚的前幾天萍萍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了李寧:原來萍萍患有透納症,子宮是呈線性纖維狀的,根本沒辦法生孩子。李寧聽了萍萍的話,心裏很難受,後來她又把這件事告訴了另一個好朋友,誰知此事被萍萍知道了。萍萍非常氣憤,結婚那天,她沒有請李寧參加,一對好朋友變成了陌路人。

朋友把自己的“隱私”告訴了你,即使沒有叫你保密,也證明了他對你的極度信任。對此你隻有為他分憂解愁的義務,而沒有把這種“隱私”張揚出去的權力。如果不把“保密”作為一種義務、一種責任,熱衷於流言蜚語,把朋友的“悄悄話”公諸於眾,如果是無意間的“泄露”,還情有可原。否則,可能會引起不少人的風言風語,甚至被歪曲事情真相,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相反還會把事情搞糟。同時還會使你失去朋友,甚至會失去周圍同事對你的信賴,最終成為孤家寡人。

朋友要你保守秘密並不是對你的不信任,而是對自己負責,所以你不應強行追問,更不能以你們關係好為由而去偷看或打聽朋友的隱私,擅自偷看或公開朋友的秘密,是交友大忌。

拒絕朋友要留有餘地

一個人在山路上行走,看見有個奇怪的東西擋在路上,便踢了一腳,沒想到那東西不但沒被踢走,還變得更大了。這個人更生氣了,一腳又一腳地踢過去,結果,那東西竟然大到擋住了路。這時一個老者走了過來:“孩子,別再理它,趕快走你的路吧!它叫仇恨袋,你越想報複它,它便越大,你不理它,它自然就變小了。”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一旦別人做了對不住自己的事,仍免不了耿耿於懷。看到這個人時,輕則如陌路相逢、視若無睹,重則似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其實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報複心不利於人際交往,你應該放開仇恨,原諒你的敵人。

唐朝宰相陸贄,有職有權時,曾偏聽偏信,認為太常博士李吉甫結黨營私,便將其貶到明州做長史。不久,陸贄被罷相,貶到了明州附近的忠州當別駕。繼任宰相明知李、陸有私怨,便玩弄權術,特意提拔李吉甫為忠州刺史,讓他去當陸贄的頂頭上司,意在借刀殺人,通過李吉甫之手把陸贄除掉。不想李吉甫不記舊怨,上任伊始,便主動與陸贄把酒結歡,使那位現任宰相借刀殺人之計成了泡影。對此,陸贄自然深受感動,他積極出點子,協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

其實,怨怨相報,未必有什麼好處:他損害我在先,我懷恨於心在後,於是便費心費神地盯著他,一心想尋個機會,以牙還牙。終於有一天,他落到了我的手中,我便瞅準時機,給他當頭一棒;或是在他紅火之時潑盆冷水,損他一把;或是趁他失意之機落井下石,置其於死地……總之,我報了宿怨,泄了心頭之恨。

但靜下心來想一想,報複之後我又得到了什麼呢?而為一時意氣之爭,圖片刻之快,我又失去了多少本該屬於我的快樂和輕鬆啊!費盡心機去精謀細劃,絞盡腦汁來苦苦算計,最終換來的僅僅是別人的敵視與更深的怨恨。然後,我就不得不小心謹慎地生活,提心吊膽地過日子,生怕哪天一個不小心再被他算計了,這樣的日子挺累的,不是嗎?再說,我想報複人家,也未必能心想事成,鬧不好,落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豈不是有點太不值了嗎?

所以我們應當學會用大度和寬容,去原諒敵人,這樣,我們就無需絞盡腦汁勞心傷神算計別人,也不需緊繃神經,警惕一切動靜,防人算計;我們可以不再擔心自己得勝之時無人喝彩,也不用害怕陷入危難之機孤立無援;不會時時想著給別人使絆兒,也不用處處擔心落入他人圈套。這樣處世豈不堂堂正正?這樣做人豈不輕輕鬆鬆?

李吉甫與陸贄走的正是一條大路,一條用寬容拓展開的光明大道。李吉甫不計前嫌、不搞報複,陸贄深受感動,以德報德。二人化敵為友,打破了不懷好意者“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陰謀,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他們的政聲也一天比一天高。他們在寬待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美國競選,對手之間相互攻訐,甚至敗壞對手的名聲,但仍可在對手所組內閣中擔任重要職務,對人性的協調不能不說是一種啟示。能夠與你成為對手的人,必定有著與你能夠分庭抗禮的能力和實力,你能原諒你的仇人嗎?由林肯委任而居於高位的人,很多都是曾批評或者羞辱過他的政治對手,於是林肯得以統一了南北美。

可是,如果你用報複和仇視對待對手,你會招致一個什麼樣的局麵呢?它將使你的敵手更堅定地站在你的對立麵,去阻撓、破壞你的行動,破壞你創造的一切成果。而你,也會因為心中充斥報複的憤怒無暇他顧,你的理想和目標又如何能實現呢?“如果有可能的話,不應該對任何人有怨恨的心理。”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也如是說。

人生的路上,我們並非獨行。朋友多了,路自然就寬了。當你悠閑漫步在一馬平川之上,朋友多了,路邊的風景就會變得更絢麗多彩;當你艱難行進在崎嶇坎坷之中,朋友多了,大家相互扶持,在山重水複疑無路時,大家同心協力共鏟荊棘,於是便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如果我們沒有了寬容的心態,有怨必報,有仇必雪,那我們便給自己樹起了眾多的敵人。“多個敵人多堵牆”,仇愈積愈深,牆愈壘愈厚,路也就變得越窄了,就堵塞了人生的旅途,壘下了窒息生命的墳嘉。我們怎能用自己壘起的牆來親手埋葬自己的希望呢?

當我們回首往事時,也許昔日那些讓我們最仇視、最痛恨的人,恰恰是我們最懷念的人:那個對我責之甚厲的老師,那個與我競爭甚烈的同學,那個對我橫加指責的上司,那個揪著我的毛病不放的同事……正是他們,使我們的人格得到升華,使我們更加發奮圖強。如果我們把目光放遠一點,也許就能想到,今天那些最讓我們痛恨的人,也許就是那些將來最

讓我們懷念的人,這樣,我們就能恨意頓消和他們“相逢一笑泯恩仇”!在一笑泯恩仇的同時,我們將發現:我們不僅僅拆除了一堵牆,更重要的是,又為自己開辟了一條新路。於是心靈的空間不再狹窄陰暗多阻塞,人生的道路則會越走越亮越寬闊。

原諒你的敵人不是軟弱,而是聰慧大度的表現,一個人想在社會上吃得開,就要學會化敵為友,學會求同存異,這樣才能擴大交際麵,廣泛進行合作,而更重要的是,大肚能容天下人,進退自如,正是你成就大事業的本錢。

寬容可保友誼長青

認識人際交往的矛盾,積極避免衝突

一個人即使為協調人際關係作出了很多努力,事實上仍然不能完全免除同別人的衝突。隻要人們之間發生交往,就會或多或少產生矛盾,這是由人的天性所決定的。

發生矛盾的原因不外乎這麼幾點:

(1)觀點不同

這是人們之間發生衝突的最主要的原因,多見於領導成員之間,也經常發生在學術界。古人雲:道不同不相為謀,由於對同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的看法,人們之間便相互產生矛盾和隔閡,進而導致雙方互存偏見,相互攻擊,以致發展到勢不兩立的地步。

(2)趣味相異

這類衝突多發生在同事之間、鄰裏之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趣味和愛好,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甲所崇尚的東西乙未必就崇尚,乙所追求的東西甲可能嗤之以鼻。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誌趣完全相同的人。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誌趣不同的人是難以建立密切的聯係的。

(3)感惰不和

這類衝突主要發生在親屬之間,如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父母與兒女之間的矛盾等。家庭是一個人生活的主要場所,如果後院經常起火,一個人是難以把精力和注意力全部投入到事業上的。一個在事業上建立了輝煌成就的人,必定離不開家庭的支持。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定有一個作出巨大犧牲的女人,反之亦然。

(4)個性抵觸

性格、氣質不同以至相反的人,相互吝間也會產生衝突。例如一個急性子人,會看不慣一個慢性子人做什麼事都磨磨蹭蹭;一個慢性子人,又會抱怨一個急性子人幹什麼都風風火火,總之,這兩種人常常互相不能理解和諒解,結果便產生一些矛盾。

(5)產生誤會

人和人相處,即使主觀上不想發生摩擦,但仍然難以避免產生一些誤會,有些誤會甚至還是根深蒂固、難以消除的。

(6)發生糾紛

生活中有些衝突是隱性的,比如誌趣不同的兩個人之間的衝突未必就公開化,但是也有不少矛盾是會激化的。例如同事之間、鄰裏之間,甚至兩個陌生人之間,都往往會因一點小矛盾而發生顯性的衝突,輕則產生口角,重則拳腳相加,以至於發展到不共戴天之仇。

產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由於諸如狹隘自私、敏感多疑、剛愎自用等人性的弱點造成的。人們思考和處理問題往往習慣於從自我出發,平時疏於同別人理解和溝通,因而出現矛盾後,總認為真理在自己手中,別人都是錯的。

發生這樣那樣的衝突,應該說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必然會對各自的事業產生消極的影響。一個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必須想方設法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千方百計地消除各種矛盾,使自己有一個寬鬆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那麼,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怎樣才能維持和諧的人際關係,防止同別人產生衝突呢?

(1)要胸懷寬廣,高瞻遠矚,保持冷靜

相互之間有了不同的看法,最好以商量的口氣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語言得體是十分重要的,應該盡量避免用“你從來也不怎麼樣……”,“你總是弄不好……”,“你根本不懂”這類絕對否定別人的消極措辭。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傷害了他人的自尊心,必然會引起對方反感。即使是對錯誤的意見或事情提出看法,也切忌嘲笑。幽默的語言能使人在笑聲中思考;而嘲笑使人感到含有惡意,這是很傷人的,真誠、坦白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讓人覺得你是希望得到合作而不是在挑別人的毛病。

同時,要學會聽,耐心、留神聽對方的意見,從中發現合理的成分並及時給予讚揚或同意。這不僅能使對方產生積極的心理反應,也給自己帶來思考的機會。如果雙方個性修養、思想水平及文化修養都比較高的話,做到這些並非難事。

如果遇到一位不合作的人,首先要冷靜,不要讓自己也成為一個不能合作的人。寬容忍讓可能一時覺得委屈,但這不僅表現你的修養,也能使對方在你的冷靜態度下平靜下來。當時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見,不妨把事情擱一擱,認真考慮之後,或許大家能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善於理解、體諒別人在特殊情況下的心理、情緒是一種較高的修養。有的人生性敏感,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發泄怒氣,這就可能是造成態度、情緒反常或過激的原因。對此予以充分諒解,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心胸開闊是非常重要的,誰能沒有一點言行上的失誤和過錯?別人無意間造成的過錯應充分諒解,不必計較無關大局的小事情。

(2)要注意留心觀察,防患於未然

要及時掌握別人的思想動態,努力把各種矛盾和摩擦化解和消除在萌芽狀態,減少或完全消除人們之間的隔閡。

(3)以理解的眼光看別人

要知道,大千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人也是各種各樣的。別人不可能完全同我們有一樣的誌趣,我們不能像要求自己那樣要求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有不同的長處和短處。

(4)寬容別人的過錯,對別人不要求全責備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包括自己在內誰都有缺點,誰都有可能犯錯誤,要給別人改正錯誤的機會,就像希望別人也原諒自己的過失一樣。

要小事糊塗,大事明白,記住:水至清則無魚。對別人要求過高就會曲高和寡,對別人太苛刻就會拒人於千裏之外,對別人橫挑鼻子豎挑眼,就沒有人願意同我們共事。

除非是涉及原則性的問題要搞清楚是非曲直之外,對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不能抓住不放,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有意裝糊塗。絕不應簡單問題複雜化,本來沒有多大的事,卻非要弄個水落石出,論出個我是你非,那隻能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