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社會上“吃得開”、“行得通”、“玩得轉”,在言行舉止等諸多方麵必須符合社會和世俗的各種規矩,必須擺正位置,懂得應酬,隻有擺正了位置,才能把握好心態;隻有懂的了應酬,才能搞定自己的客戶,這一點,我們必須認真對待。

商務應酬中的基本禮儀

應酬都是與人接觸的活動,既然涉及與人接觸,那麼禮儀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麵。別人可以通過你的彬彬有禮、風度翩翩,來給予你好的評價,同樣你也可以從的細節處來觀察別人,通過他們舉手投足間的小動作來判斷潛伏在表麵下的一些特征,如個人的教養、素質等。

應酬中的禮儀基本上涉及應酬的每一個環節,例如禮貌地說話,包括感謝、道歉、讚揚、批評等基本的語言;又如敬酒、敬茶、點菜、吃飯等細小但卻彰顯個人修養的動作;還有穿著、舉止、儀態等整體形象,也包括圓場、造勢等一些特殊的技巧。應酬的禮儀真是一個龐雜的係統,沒有人能夠窮究其根源,不過我們卻有辦法走一條捷徑。

應酬的禮儀本質上是向別人傳達一個友好的信號,提升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既然說到了如何給別人留下好印象,那問題的答案就簡單了,總的來說,記住這三條,就不會出大錯:

第一,保持儀表整潔。

在人際交往中,交往對象對一個人發自內心的好惡親疏,往往都是根據其在見麵之初對這個人儀容的基本印象“有感而發”的。

一個人的儀表在某種程度上受先天條件限製,有人天生靚麗或是帥氣,“天生麗質難自棄”;而有人長得醜陋不堪,或是相貌平平,基本難以引起別人注意。這固然會對一個人的外在儀表產生重要影響,但卻不是最關鍵的因素。一個人天生的資質再好,如果沒有得體的修飾與打扮,也會讓自己看上去不過如此;一個人生得再普通,如果經過得體的打扮,再輔之以合適的言談和舉止,那麼也可以風度翩翩地成為應酬中惹眼的一員。很多出色的外交家都不是美女或帥哥,但他們仍舊可以引人注目,這難道不就是個很好的證明嗎?

因此,後天的修飾與維護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品味與修養,甚至比先天條件更能決定你的整體形象和氣質。人們常說,女人的美麗,三十歲之前靠天生,三十歲之後靠自己,也是這個道理。每個人的先天條件固然重要,然而,這也並不意味著一個在儀容上先天條件優越的人便可以過分地自恃其長,而不去進行任何後天的修飾或維護。一個人倘若不注意對本人的儀容進行合乎常規的修飾與維護,那在他人的心目中也難有良好的個人形象可言。我們在平時必須時刻不忘對自己的儀容進行必要的修飾和整理,做到“內正其心,外正其容”,在應酬的場合上,更要注意穿著、打扮得體,整潔利落,給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二,保持儀態美。

儀態,又稱“體態”,是指人的身體姿態和風度。姿態是身體所表現的樣子,風度則是內在氣質的外在表現。人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具有傳情達意的功效。人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儀態向他人顯示個人的學識與修養,並能夠用其交流思想、表達感情。正如藝術家達?芬奇所說:“從儀態了解人的內心世界、把握人的本來麵目,往往具有相當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用優良的儀態禮儀表情達意,往往比語言更讓人感到真實、生動,所以在社交中必須講究儀態美。

概括說來,儀態主要包括站姿、坐姿、走姿、麵部表情和舉止等五個方麵。

標準的站姿從正麵看全身筆直,兩眼正視,兩肩平齊,兩臂自然下垂,身體重心落於兩腿正中;從側麵看,兩眼平視,下頜微收,挺胸收腹,腰背挺直,雙手中指貼褲縫,整個身體莊重挺拔。

標準的坐姿是上身正直而稍向前傾,頭、肩平正,兩臂貼身下垂,兩手可隨意放在大腿上,兩腿外沿間距與肩寬大致相等,兩腳平行自然著地。

標準的走姿是上身基本保持站立的標準姿勢,挺胸收腹,腰背筆直;兩臂以身體為中心,前後自然擺動。上體的穩定與下肢的頻繁規律運動形成對比和諧,幹淨利落、鮮明均勻的腳步形成節奏感,前後、左右行走動作的平衡對稱,都會呈現出行走時的形式美。

麵部表情最重要的就是微笑,它是一種特殊的情緒語言,可以和有聲語言及行為相配合,起“互補”作用,溝通人們的心靈,架起友誼的橋梁,給人以美好的享受。微笑時要口到、眼到、神色到;要笑眼傳神,才能扣人心弦;要笑出感情,笑得親切、甜美,反映美好的心靈;要笑出謙遜、穩重、大方、得體的良好氣質;要聲情並茂,相得益彰,微笑方能發揮出它應有的特殊功能。

一個人的舉止端莊、行為文明、動作規範,是良好素養的表現,它能幫助個人樹立美好形象,也能為個人贏得美譽;反之,則會損害個人形象。在應酬場合上,更需要舉止端莊、行為文明,雖然每個人的舉止都不盡相同,但是有一些公認的行為是絕對不應該在應酬場合上出現的,如:

打哈欠,容易給人留下你不耐煩的印象;

掏耳和挖鼻,這都是很不雅的小動作,往往令旁觀者感到惡心,而且失禮;

剔牙,宴會上誰也免不了有剔牙的小動作,既然這個小動作不能避免,就得注意剔牙時不要露出牙齒,而且不要把碎屑亂吐一氣,最好用左手掩嘴,頭略向側偏,吐出碎屑時用紙巾接住;

搔頭皮,這種現象在公共場合尤其在社交場合是非常失禮的,特別是在宴會上,或者較為嚴肅、莊重的場合,搔頭皮的小動作是很難叫人諒解的;

雙腿抖動,這種小動作雖然無傷大雅,但雙腿顫動不停會令對方覺得不舒服,而且也給人情緒不安定的感覺;

頻頻看表,在與人交談時,如果無其他重要約會,最好少看自己的手表。這樣的小動作會使對方認為你還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不願意使談話繼續下去;同時,也可能引起對方的誤會,認為你沒有耐心再談下去。如果確實有事在身的話,不妨婉轉地告訴對方改日再談,並表示歉意。

第三,應酬語言得當。

應酬語言是交際場合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決定著交際應酬的成功與否。如果想在交際場上穿梭自如、風度翩翩、魅力無窮,成為令人刮目相看的佼佼者,那絕對少不了得體、風趣的語言來給自己增色。

應酬場合絕不能信口開河,嘴上沒有“把門的”。要避免與人爭辯,避免無謂的爭論攪得大家不歡而散;不要在語言上為難對方,沒必要非得與別人表示出不同的意見,或是質問別人的觀點,也沒必要當場指明別人話裏的錯誤,讓對方丟麵子;不懂不要裝懂,千萬別為了找話題、拉關係而冒充內行,誰都不是百科全書,但是如果自欺欺人,便會給別人留下很差的印象。

應酬的前三張牌無非就是如此:儀表整潔、儀態優雅、語言得體。有了這三張王牌保駕護航,你一定會在應酬中給人以良好的印象,並表現出彬彬有禮、風度翩翩的外交家風範,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

要善於激發客戶的自豪感

沒有人不喜歡別人的讚美,除非讚美的方式不對。讚美顧客,能夠使他們在心理上接受我們,從而接受我們的服務或產品,但是在讚美顧客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你表達真誠的方式,否則會適得其反。比如一個學生為了讚美老師教的方法對他作用很大,就對老師說:“老師,我覺得你就像我的指路明燈,指引我前進的方向!”雖然老師很感謝他對自己講課內容的肯定,但如果你是那位老師,難道不感覺這種讚美很做作嗎?

因此,我們在讚美顧客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l.如果是新顧客,不要輕易讚美,隻要禮貌即可。因為在大家還不是很熟悉的情況下冒然去讚美顧客,隻會讓其產生疑心乃至反感,弄不好就成了諂媚。

2.如果是老顧客,下次來的時候一定要留意其服飾、外貌、發型等有無變化,有的話一定要及時獻上你的讚美,這樣做效果會非常好。

3.如果你要讚美別人,請你一定要從具體的事情、問題、細節等層麵讚美,比如你可以讚美其問題提得專業或者看問題比較深入等,這樣可以讓顧客感覺你的讚美很真實、真誠。

4.最好借別人的口去讚美顧客。比如你可以說:“是的,剛才旁邊的那個顧客也說你很有品位!”這樣更容易使人相信。

5.顧客購買產品後,也要通過讚美來堅定顧客購買的信心。一般來講,顧客購買完產品後,總是懷疑自己買虧了或者買得不合適,所以他們會去詢問身邊的朋友、家人,以判斷自己這次所買的是否合適。所以,如果顧客買完後你能對他說;“先生/小姐,你真是太有眼光了,這款是我們目前賣得最好的(如地板/櫥櫃/衛浴/瓷磚>等,很多客戶都很喜歡!”聽了你的話,顧客心裏會感覺很舒服,這次讓他感覺得了便宜,再次光臨的可能性當然就很大了。

折中求全讓客戶心滿意足

一般人往往隻會想著如何向目標努力奮鬥,隻想著如何全力以赴向前衝,可是現實並不總是盡如人意的,如果遇到了障礙怎麼辦?如果遇到了麻煩怎麼辦?如果自己累了沒力氣再向前衝了怎麼辦?其實很簡單,大家都以為隻有向前走才是前進,卻沒有想過,其實向後退為前進蓄勢,也是為了更好地前進的一種策略。

比如舉個例子來說,跳遠和跳高的運動員總是先退後一定距離,然後借衝刺的力量跳得更遠、跳得更高。人際關係也是如此,暫時退後一步不與別人針尖對麥芒,暫時忍讓吃虧,就仿佛是為了跳高和跳遠而蓄勢一樣,將會獲得長遠的利益和勝利。以退讓開始,以勝利結束,是在做人做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方式。你開始表現得以他人利益為重,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利益開辟道路。在做有風險的事情時,冷靜沉著地退一步,往往能取得絕佳的效果。

退一步,就離開了風口浪尖,那麼那些把你當成潛在敵人的對手就會減輕對你的懷疑甚至放棄對你的警惕,這樣一來,你就少了很多外在的阻力,可以安安穩穩地暗中進行自己的計劃,不受外在力量的破壞。司馬懿就曾經裝病裝傻向後退了一大步,才很好地躲過了魏家權臣的懷疑,很好地保護了自家勢力。

魏明帝曹睿死時,太子年幼,大將軍司馬懿與曹爽共同輔佐太子執政。曹爽是皇室宗族,自從掌握大權後,野心勃勃,一心想要獨攬大權,但司馬懿是三朝元老,功高有威望,而且謀略過人,在朝廷中有相當大的勢力,因此,曹爽還不敢公開與司馬懿較量。同時司馬懿也想奪權,他早把曹爽的舉動看在眼裏,但表麵上仍然裝糊塗,後來,幹脆稱病不再上朝。

曹爽雖然一人獨攬朝廷大權,可他對司馬懿仍然不放心,司馬懿雖然自稱年老多病,不問朝政,可他老奸巨猾,處事謹慎,因此,曹爽對司馬懿仍舊不敢掉以輕心,他經常派人打聽司馬懿的情況,但就是摸不到實情。後來曹爽想辦法安排他信任的人李勝以探望為名,到司馬懿府中去探聽虛實。

那天李勝在客廳坐了很久,才見司馬懿衣冠不整,不斷地喘息著,由兩個侍女一左一右地架著,從內室慢慢走出來。李勝連忙站起身來,向司馬懿行禮問安。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對李勝說:“李大人免禮罷,家父身體難支,還要更衣。”旁邊走過一個侍女,用盤子端著一套衣袍來到司馬懿麵前,請司馬懿更衣。司馬懿顫巍巍地伸手去拿衣服,剛拿起衣服,他的手無力地往下一垂,衣服掉在了地上。侍女趕忙拾起衣服,幫司馬懿穿上,兩個侍女攙扶著,小心地讓司馬懿躺著坐在躺椅裏。

李勝看見司馬懿這副樣子,就走上前去,對司馬懿說:“太傅,大家都說您的中風病複發了,沒想到您的身體竟這樣糟,我們真替您擔心!”

司馬懿慢慢地睜開眼睛,氣喘籲籲地說:“我老了,又患病在身,活不了多久了。我不放心的是我的兩個兒子,你今天來,我很高興。我以後就把兩個兒子托付給你了。”說著說著,眼中流下淚來。

李勝連忙解釋說:“太傅不必傷心,我們都盼著您早日康複呢。我馬上要到荊州赴任,今天特意來拜望您,向您辭行的。”

司馬懿故意裝糊塗,說:“什麼?你要去並州上任,並州靠近胡人,你去了要很好地加強戒備,防止胡人入侵。”

司馬昭湊上前去,大聲對司馬懿說:“父親,李大人不是去並州,而是去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