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頭去看上麵的洞口,隻見洞口隻像碗口那麼大了,而且已是天黑了的樣子。張朋良一時間恐懼襲來,道:“我張朋良難道就死在這自己挖的洞穴裏了?這難道就是通常所說的自掘墳墓嗎?”
別急,按理說,張朋良就此死了,也是罪有應得,可是,老天偏偏讓他不死。忽然他發現旁邊有一個洞,進去之後,見洞中逐漸寬敞。此時能夠活下去,成了重中之重,他爬著往前。
爬著爬著,漸漸的可以起來行走,走了幾十步,往前看,好像有亮光。
張朋良高興起來,心想,真是大難不死啊!循著光亮走,一裏地左右之後,洞穴漸漸變高變大,他在洞穴裏轉彎抹角的又走了一裏多,就見前麵越來越亮了。
原來,他已從一個洞口裏出來。
他出來後,仰頭一望,自己原來在一條河邊。而河岸對麵的斜坡之上,有一個幾十戶人家的村落。
這河岸兩邊,也有花草樹木,天上也有遊雲日光,景色如同欒川二三月的樣子。隻是他看河岸對麵的村落裏,見那些男男女女,穿著打扮與大清不同,男人不用留辮子,女人不用裹小腳。隻是清一色的著白,白衣白褲白頭巾。
有一個耕地回來的人見到張朋良,就上前去問:“你是誰?怎麼會到這裏來?看樣子你不是這裏的人。”回過頭去問他的黃牛,道:“老牛,你可知道他從哪裏來?”
張朋良感到奇怪,正要開口,就聽見黃牛道:“這人從山那邊來的,心腸壞,不要理他!”於是,那人搖了搖頭,拉著牛走了。
張朋良很奇怪,這黃牛如何就說話了,但他饑餓難忍,而且渾身無力,就對河上遊一個打漁人道:“我又累又餓,能不能用你的漁船把我渡到河對岸的人家討一點吃的?”那打漁人同意了,也不問張朋良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打漁人用漁船把他渡到對岸後,進去弄東西給張朋良吃,張朋良一看,都是些桔梗、天麻和太子參,他把這些東西搗爛,煮成湯,然後加了小米煮。煮熟後,張朋良吃起來覺得很香,根本沒有藥材的味道。
住了幾天,張朋良覺得自己的身體壯實了,而且也沒有之前的笨重,那胸腔裏有清氣在流動,很是舒服。
這日裏,打漁人煮了魚,張朋良吃起來味道很奇怪,雖然新鮮,卻沒有魚的味道,覺得好像是一種山裏的橘子,有一點酸,又有一點甜。這時候,他問:“這是什麼地方?”還問回欒川的路怎麼走。
那人對他笑了笑,道:“你是塵世的人,不知道這裏是白蓮聖景。你能到這地方來,也是與白蓮有一點緣分。你可以暫時留在這裏,我帶你去見一見無生老母。”
張朋良一聽就急了,他想,那齊王氏在大清造反,拜的就是無生老母,我豈能夠同流合汙,於是道:“既是無生老母就罷了,我們人間將她視為邪神,道家不容她,佛家不容她。朝廷也不容她。”
那人便道:“你莫管他是人是仙,是佛是妖,且看他如何做事,如何與人相處,對人有沒有用。”張朋良無言以對,隻好跟著他走。
走了一會,來到懸崖前麵,他道:“你是凡人,又不相信無生老母,所以不能騰雲駕霧,我便讓你乘著木葉架在雲氣之上。”於是,那人從懸崖邊上的樹枝取下一葉,在上麵念了咒,叫張朋良坐上去,那葉子變大了,朝懸崖外飛去。
那人乘架一隻鶴,就飛在張朋良旁邊。
不多時,來到一座城。
這座城全都是用金玉裝飾,其中的宮殿樓閣,全都是金銀珠寶鑲嵌成的。那人道,這就是無生老母住的地方,我們就要去無生老母的宮殿拜謁。
那人道:“無生老母名叫碧霞元君,全稱叫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黃帝與蚩尤九戰不勝後,黃帝歸於泰山,三日三夜霧冥。”
“有一個婦人,人首鳥形,黃帝見了,認為她是神仙,於是稽首跪拜,之後越想她越是神仙無疑,就伏不敢起。婦人道,我是玄女,人稱無生老母,你要問什麼事?”
“黃帝道,我懇求無生老母教我百戰百勝之法,於是,無生老母便傳給他方法。這位人首鳥形的女神就是後來的碧霞元君,也就是人世間稱呼的無生老母。”
於是那人按照一定的次序進去拜謁,唯獨把他留在宮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