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王拿著姚之富的梨花槍,那是愛不釋手,又叫人牽來姚之富的寶馬,道:“姚將軍雖名震一方,可本王卻無緣一見,請隨我到後園,我和姚將軍都用梨花槍法,一究高下如何?”
姚之富隻好隨他去,隻聽常王道:“姚將軍這梨花槍又與本王的梨花槍有所不同。”
“將軍的這梨花槍,長七尺三寸,槍頭兩個直刃就有五寸,橫刃六寸,刃下裝竹藥筒,長二尺六寸,束三道鐵箍,內裝毒性煙霧火藥,鐵蒺藜、碎鐵屑。卻又比我那梨花槍好了些。”
姚之富也不說話,跟著後麵,到了後園,見是一塊漫無邊際的石鋪場地,遠遠的,見場子外有一些雲霧升騰。已有人牽著一匹棗紅馬,一柄梨花槍,等在場子的中央。
常王將馬匹和梨花槍交給姚之富,道:“一會,姚將軍盡管使出全部招數,不要害怕傷到本王。”
姚之富道:“梨花槍下的竹筒,可是有毒性煙霧火藥,鐵蒺藜、碎鐵屑噴出來,常王乃是神仙之身,而姚之富是實實在在的筋骨皮肉,哪裏抵擋得了常王的進攻,刀槍無情,不如換成射擊比賽,如何?”
常王已蹬到馬上,哪裏聽他,策馬奔來,手中的槍擺著蓮花路數,使一招梨花擺頭,朝姚之富殺來。姚之富隻得上馬迎戰,用槍把常王的槍架住,常王橫著搖擺於姚之富的槍之下,左右換槍進槍。
姚之富或左或右,進步挐攔。繼而策馬左走。
常王在後道:“這梨花擺頭,最重要的是如風舞雪,上刺你的眼,下顛你的槍。這是要訣,豈要記得清楚了。”
“記清楚了!”他知這常王並非與他比試,不過傳他槍法要訣,於是高興道:“我豈勒馬在一邊,常王表演來,我有不解之處,再請教常王如何?”
常王勒馬,笑道:“姚將軍是害怕我梨花槍的火銃吧?不要緊,即是噴出火來,也不過是一種幻像,傷你不著。”
姚之富道:“在下倒不是怕死之意,隻是兩個人對戰,我忙於應戰,便看不出其中奧妙所在了。常王豈看看我使一套崩槍,可有不到之處?”
?於是,他在馬上槍尖向上崩彈,又向左右疾速下崩彈,力到槍尖,使槍杆顫動起來。常王見了,道:“上崩槍尖高不過頭,平崩槍尖高不過胸,低不過腰;下崩槍尖高不過膝,低不觸地。”
“實戰中,崩槍講究取部位,斜上崩槍,以對手的太陽穴為準,平崩以對手背、腰、胸為準;上崩槍以對手的前手或前臂為準。這個過程需要馬匹的步型、步法、跳躍配合得當。”
姚之富按照他的指導在場子裏演練了一遍,果然比之前更進步了。
之後,又練了揭掛槍,
常王道:“他前紮來,我兩手便提起,將槍向下揭起他的槍,疾轉他的身後。他後紮來,我便槍尖向下掛住他的槍,疾轉到他的麵前。因為是在馬背上使槍,所以馬匹要配合得好,騎馬人的兩跨,用鬆緊,左鬆右緊,左緊右鬆,這些微妙的動作,來暗示馬匹走動的方向。”
常王道:“不知姚將軍的颯露紫寶馬,是否馳騁的得心應手?”
於是,姚之富在馬上使了一回揭掛槍,颯露紫寶馬果然能感應他的動作,前後左右疾行。使姚之富做得揮灑自如。
常王又教了姚之富朝天勢、鋪地錦、逼槍、琵琶勢。最後傳了一招“跨劍勢”。
常王道:“這是一套裙攔槍法。我大開門戶誘他,好逐我中途拿紮,他虛我實時,用搖花槍,他實我虛時,或左或右,進步挐攔。”
姚之富一一記下。
常王道:“我傳與姚將軍這一套蓮花槍,乃是南宋有位武將李全所傳,當時他曾憑借一杆梨花槍稱雄山東,人稱‘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到了明代,又有胡宗憲大將,在領兵抗擊倭寇中,用梨花槍殺敵,取得了巨大勝利。”
姚之富抱拳至謝,常王道:“這梨花槍法,姚將軍初有所學,隻是動作尚未規範,如今指點一二,使姚將軍如虎添翼。今又有一錦囊獻與姚將軍,攻打欒川時,見道人使妖法時,再打開來看,定能破他。”
姚之富接過錦囊,放到兜裏,稱謝不已。這時候,那女子過來道:“姚將軍不宜久留,是時候回去了。”
於是姚之富匆匆與常王道別,出了宮殿之外,又和那女子上了颯露紫馬背,姚之富覺得她咬住自己的耳朵,不知悄悄說了些什麼,感覺竟然心悅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