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卷 第一百八十一章 :清齋道人逃命惠風洞(2 / 2)

一會,探子打馬過來道:“後麵的白蓮好像沒有發現我們,隻是不知要去哪裏,隻是不緊不慢的跟著,也是朝龍潭峽過來了。”

清齋道人大驚失色,吼著軍士加速前進,一千人不敢驚動村子,留下探子,全部繞圈子過去,直接進到龍潭峽中。

到了龍潭峽穀青石牌坊,已是龍潭峽穀的入口。清齋道人看時,見牌坊前坊聯。

聯為:

八裏迷穀,樁樁迷景逗客佇;

千尺險峽,步步險象著人驚。

過了前麵的牌坊,又到後麵的牌坊,也有坊聯。

聯為:

關峽相望,嵐為輕雲繞;

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

就見那龍潭峽果然好景色:絕世天碑、石上春秋、陰陽潭甕穀、五代波紋石、天崩地裂、通靈巷穀、喜鵲迎賓、銀鏈掛天,果然是藏身的好去處。

而這裏的景色,真的令人驚歎不已,流連忘返。紅岩絕壁,飛瀑幽潭,狹溝深穀,奇石綠蔭,真乃世界上一個罕見的山水畫廊。

清齋道人心想,若是他是真的道人,在此修煉,倒也不錯。

又見那龍潭峽紫紅色石英砂岩,上隆下降、崩裂塌陷,水衝浪旋、風剝雨蝕,紅岩嶂穀,高峽長穀、山嶂岩洞,種種景色不一而足。

到了五龍潭,見周圍有五條山脈環繞猶如五條巨龍,環抱著一泓清水。

當地的旗兵介紹說,傳說盤古開天辟地時,有黑、白、青、黃、赤五條龍,因造設山河有功,被玉皇大帝封到黃河岸邊,就在荊紫山下一處極其幽靜的山林裏休養,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所以這裏就叫五龍潭。

旗兵道:“清齋將軍到了這裏,自然得到五龍的保佑,不會遭到戰火摧殘。”

五龍潭,潭麵長九十丈,南側為高三十丈,赤壁丹崖長十五丈,龍潭河水在此跌落而下,形成五龍瀑和懸溝,在赤壁丹崖之上,有兩座孤峰,其造型酷似兩隻猩猩在俯瞰瀑布,名曰雙猩觀瀑。

對麵赤壁丹崖上的瀑布,從五龍潭後的絕壁懸溝口處跌落而下,轟然作響,猶如虎嘯龍吟,聲震山穀,形成一條壯觀的瀑布,人們稱之為“五龍瀑”。

清齋道人叫軍士在此安營紮寨,剛剛發完話,就聽轟然的瀑布響處,夾雜流箭的風聲,見在距離五龍瀑最近的旗兵已有數個中箭到下,同時那瀑布之上兩側,已站滿了白蓮弓箭手,清齋道人急令旗兵回撤。

尚未衝回到五龍潭口,這時忽然聽見前麵火銃響,眼見有白蓮密密麻麻從五龍潭口朝上湧來,清齋道人這才知道自己的一千步兵已被白蓮前後夾擊。

旗兵一見前麵上下,都有白晃晃的鎧甲和白衣,白蓮人數在兩千,而且殺氣騰騰來戰,一下子亂了陣腳,全部集中在五龍潭岸邊,一瞬間見火銃亂射,箭如雨下。

副將見旗兵已被白蓮全數包圍,忙叫清齋道人:“將軍趕快施法,不然全軍將葬身在這五龍潭裏了。”

清齋道人原來是裝神弄鬼,此時哪會什麼法術,這時候茫然失措的道:“可有地方逃走?”副將道:“如此隻能殺出一條血路,到惠風洞去!”惠風洞在哪,清齋道人根本不知,於是,由副將領路。

一路旗兵朝惠風洞衝走,白蓮多來斬殺,一下子血流成河。到了外左側,在高高的石崖上,有尊象形石人頭像,形象巍然,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峽穀的路上,象是在阻擋清齋道人逃來一般,這是一塊將軍石。

清齋道人一看,膽戰心驚,以為是白蓮變化等他,不肯上前。副將道:“清齋將軍趕快走,白蓮之勢已抵擋不住。”

清齋道人還是不敢前進,隻是盯那石人看,副將這才道:“那不過是個石像而已,自古就有,清齋將軍不必害怕。”

清齋道人到了將軍石下,見乃是天然,心中念念有詞,求將軍石顯靈保佑,又見穀溝之下,旗兵和白蓮已殺成一團,黑白混淆,分不清你我。

急忙到了惠風洞,惠風洞,是位於仙人指路左下方崖底的一個天然石洞。它是由白雲質灰岩沿裂隙溶蝕而形成的天然洞穴。裂隙比較多,洞體寬窄不同,洞深莫測,洞口有風流動;這時候,盛夏森森然,冷氣爽人。

清齋道人忽然發現副將並沒有跟過來,而是朝外衝殺,不一會,就見他淹沒在廝殺的人群中,再也不知是死是活。

總之,清齋道人進到洞穴深處,兩個耳朵仍然是洞穴外瀑布的轟鳴和人群的廝殺聲,和叫喊聲,他一直朝洞穴深處走去,再也不管身後旗兵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