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何去何從?(1 / 3)

太平不是個好惹的人,聽到她的喝罵,李隆基總算安分下來不對唐鬆張牙舞爪了,嘴上卻是辯駁道:“梁惠王曾言:‘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男人誰無好色之疾,這算什麼毛病”

彼時風氣使然,便是一些個顯宦也好多蓄姬妾,人們也不會以好色斥之,反倒常讚譽為名士風流。顯宦們尚且如此,似李隆基這樣正牌子龍子鳳孫的郡王喜好美色就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因是如此,也就難怪他不服氣了。

口中說完,他指著一直盯住的唐鬆,“姑母,這廝是誰?”

太平看了唐鬆一眼後冷聲道:“放肆,天子禦口親封的襄陽郡開國侯,豈是你能用言語辱沒的”

“你就是唐鬆!”李隆基眼中帶著好奇與訝異將唐鬆上上下下好一番打量後,驀然臉色一變道:“哼,不過如此罷了,這真是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唐鬆就算再沒學過曆史,總也聽過唐明皇李隆基的大名。一個手創出開元盛世,做了半個明君的皇帝總該不會那麼不堪,如此以來,他故意放此大言的目的就很明顯了,分明是想激怒唐鬆,而後再求反擊。

這廝還真不是個善茬,剛一清醒過來就能控製住身體的原始衝動開始玩心眼了,而且還根據他唐鬆的年紀製定出了最具針對性又是最簡單有效的激將法,別的不說,這腦袋是足夠用了。

唐鬆也不理他,甚至都不看他,隻是麵向太平淺淺一笑道:“看來郡王殿下對我追隨公主的勤王之舉很是瞧不上眼哪!”

這次勤王出自唐鬆首倡,同樣也是唐鬆在最後關頭遏製住了太平的衝動之舉,但知道這內情的人很少很少,尤其是後一件事更是如此。朝野絕大多數人知道的就是太平在王室危急時刻果斷起兵並最終匡扶社稷,使天下重回李唐江山。此事不僅給她帶來了封賞這樣實實在在的好處,更重要的是通過此次起兵勤王將太平推上了曆史的前台,並在朝野及天下百姓中豎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初步的威望。

可以說,這次被唐鬆推動,甚至是逼迫後的勤王之舉,太平正是除李顯外得利最多之人,亦是她如今崇高聲望的支撐基石。即便隻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太平也絕不會允許有人詬病勤王之舉。

李隆基祭出激將法,卻不防那看著隻比他大上幾歲的唐鬆居然如此老奸巨猾,順勢一招順水推舟便將他的攻擊火力直接加速度的撞上了太平的命門。

現在的太平聲勢暴漲,絕不是此刻的李隆基願意得罪的,當下忙解釋道:“姑母,侄兒絕無此意”

說完,他怒目而視唐鬆,“你便隻會逞口舌之利行挑撥之事不成,是好男兒,咱們便約期再戰一場,你可敢嗎?”

唐鬆覷了他一眼,“此前先借酒撒瘋鬧事的是你,剛才先挑起口舌之爭的又是你,處處理虧卻還如此理直氣壯,安國相王府的家教果然別致。若是你這樣的也算好男兒,那這樣的好男兒某不做也罷。至於約期毆鬥,郡王殿下,你的酒真醒了?”

李隆基正是安國相王李旦庶出的第三子,唐鬆這番話夾槍帶棒說的他氣憤欲狂,偏還因為確實理虧而無法還口。自小到大他那裏吃過這樣的虧,一時氣的臉紅脖子粗,就跟那乍起羽毛的小鬥雞一般。

“丟人現眼的東西,還不回去”太平真一冷下臉來之後,自有一股凜凜的威煞,李隆基頗會察言觀色,當下再不說什麼就出去了,隻是在臨出門之前回身狠狠瞪了唐鬆一眼。

王孫公子意氣驕,這種人的臉麵與自尊心遠比一般人來的金貴與脆弱,一點小虧都不肯吃的,更別說拉這麼大麵子,丟這麼大人了。隻看他臨走時的這一眼,這梁子可就算結下了。

對此,唐鬆還了他一個冷笑!你是人,別人也是人,合著別人就該讓你欺負,受你侮辱,否則就是對不起你?爺爺還真不慣你這個操性!

帶著臉上的冷笑,唐鬆轉過身來向太平淺淺聲道:“你若真心疼這個侄子,最好能提醒他一聲,此事之後若是他再敢來找思思的麻煩,那可就是我唐鬆的死敵了”

與唐鬆相識這麼久,太平還真沒聽過唐鬆說這樣的狠話,這是第一次!而通過這麼長時間的相處,她又已深知唐鬆的為人,當下臉色變了變後,最終還是咬牙追出門去了。

這時沈思思湊到了唐鬆身邊,“他是封國在河北道臨淄的臨淄王李隆基,安國相王府第三子,你適才那樣對他,沒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