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亡靈黑沼以北有,險山隘口,以南有光武強軍,西土蠻夷,不能攻入,而在亡靈黑沼西方有一新起斷崖,名為:伏魔山。
相傳,伏魔山本為高山一座,存世已有歲月,但在光武四百九十九年時,忽遭變故,一夜之間,秀麗高山竟峰頂喪失,山體裂為兩截。
周邊有觀者看者,眾口不一,距此百裏地一樸素老者有言:那夜本為重陽日,夜空本是靜謐,卻是忽的聽來一聲遙響,大地輕顫幾下後,便是沒了動靜,次日向東一看,伏魔山巒竟是斷為兩截,難尋究竟。
山下十裏地有一林間,住有僧尼幾名,據悉,那日山體忽動,偶有藍光乍現,純淨可比靜泉幽水,又有氤氳黑霧漂浮,瑰麗奇色,令大家以為仙臨,竟是虔誠膜拜一夜。
後來便是,巨響傳來,霹靂乍現,黑夜中伏魔山竟像倒塌似的向西邊倒來,最後一道青光掃過,山體動蕩戛然而止,眾僧尼麵麵相覷,心中皆是膽寒,一夜無眠,拂曉觀望,尖山竟是傾斜一半至此,本是平原高坡上的尼姑庵現已坐落為伏魔半山山陰一處廟宇,甚為驚奇。
時有雲遊瘋癲道者,聲稱曉得真相,卻是無人聽信,聽來當做飯後笑侃話題,不以為真。
據他所言:天穹破裂,黑影撲朔,竟有吞天之意,藍光緊逼,夜落飛雪,色竟為藍,伏魔山頂,白晝裏有二神鬥舞,黑影為男,麵似凶神,雖是遠觀卻受其煞氣所逼,身體動彈不得,幸得女神也在,藍衣倩影,妙曼白膚時有清涼傳心,終撿一命。
暮色降臨時匆匆下山,卻是見兩金色光影攀山飛上,不一會便見山頂寂靜多時,勁風自山頂慢慢湧起,奇異之光交融猛現,強力震撼下,山體動搖,道者也因身心皆疲無法逃離,竟是暈厥。
半夜醒時,見得空宇竟有仙女飛過,隻是遠看,便是心神安寧,重新尋得氣力,得以離開。虛空亦有武者踏空尾隨,英姿勃發,金影格外矚目,緊追仙女逝在空宇,至於後話道人也是不知了。
後江湖有歌謠:“千載興亡誰評述,不若笑看。風且起兮雲且過,萬年已逝,塵土一堆,身後事,放任又如何?仙女飛天猶為何,霹靂金甲伏魔過。”
光武五百年,又逢大災之年,恰在此年初,馬銳忽與一神秘女子共結連理,並於當年得一男孩,可就在男孩出世後,其母竟是神秘失蹤,再無音訊,一時間竟成當時一大謎案。
同年,東方蠻敵蠢蠢欲動,舉兵數萬,意欲暗襲光武,此時亡靈黑沼尚未變異,敵先鋒萬人紮於此地,依傍憑伏魔山巒為抵擋,心懷不軌。
光武有老將韓某,請命率三千鐵甲偵查,伏魔山西側留軍守備,一人獨翻大山,夜摸敵營,卻是三日後才歸,軍士看其歸來,紛紛懾其身新生殺氣,不敢與他言。
後歸,韓某稟明聖上,韓家數代流傳一詭異道法,名號:萬血靈陣,由八卦陣分裂而得,乃至陰法陣,依據“盛極而衰,物極必反。”八字道言,借助敵軍駐紮的桃園仙地為引,施展道術,將其萬人血祭淨土,終滅敵者,但自此此地也杜絕生命踏入,入者必亡,此乃亡靈黑沼誕生之真實緣故。
光武朝野上下,聽韓將道明邪門道法,無不為之驚攝,一時,竟分為兩派,一麵極力維護拉攏,一麵極力要求斬除妖人。
時任光武帝皇者,勇猛好戰,崇尚無極力量,竟是大肆封賞韓將,尊其為泡菜國公。
皇城聖京後有流言,護國大將馬永康曾言:“韓公至邪,絕非常人,如若害己,吾必除之。”
也正因這半真半假的傳言,韓家與馬家也是結下了梁子,至光武五百零三年,馬永康暴死伐東戰場,光武帝君營中離奇病逝。
事後,光武其餘三大將紛紛卸甲歸田,馬泰然與馬銳父子則力挺新君楚政贏,至今光武五百一十四年,終是和平十一年。
不過,凡塵總是留有傳言,光武四百九十九年本是一場末日浩劫,馬銳那神秘之妻乃天降仙俠,以大神通之力解救世人,而後匆匆離去,因似觸犯天法,不得不去,盡管馬家曾是否定過,但民間卻一直將這段過往堅信不疑,譽為美談。
後江湖又有邪物出現,是血色琉璃一具,製造多起無頭迷蹤案件,而那血色琉璃似乎又與曆史中的一幕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