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注意醫院建築功能及衛生學方麵的合理性,使之有利於擔療活動,有利於病人,有利於科學管理。
第一節醫院建築管理的任務
對新建醫院,根據醫院任務、特點和醫療技術發展的需要,提出合理的計劃和設計要求,
對已建成的醫院合理使用。
對舊有醫院建築改造和擴建,合理規劃並組織實施。
第二節醫院建築的特點
1適應醫院的整體功能,有合理的整體建築規劃,做到最大限度的有利於發揮醫療技術效能。
2還要考慮教學和科研用房麵積和特殊用房要求,適應防止交叉感染的需要,如室內牆角、地角應做成鈍角。
3適應為病人提供良好休養環境的需要,提供寬敞、安靜、淸潔、整齊的綠上環境。注意為病人安排飲食、起居、環塊、精神等服務設施。
4適應醫院綜合性、多學科的特點,既要依據各科室的特點設計相對獨立的單元,又要將其有機地連接成一個整體。
5適應衛生學的要求,如濕度、溫度、采光、照明、通風、顏色、上下水道、空氣調節等都應考慮。
6適應醫院設備設施不斷更改的需要,留有發展餘地。
第三節總體設計
醫院總平麵設計和建築組合是醫院建築設計中影響全局的重要環節,對創造院內良好的醫療衛生條件,保護院內外環境以及發揮建築使用的合理性、經濟性等都起著重要作用。
【總體設計要點】
1.院址選擇
醫療網點的規劃與布局考慮當地人口密度、患病率、服務半徑、城鄉發展、醫院任務與建築規模等。
交通方便處,盡量利用已有的公用事業設施係統。
環境綜合醫院可設在居民區內,但應遠離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等少年兒童密集區。
用地在節約用地原則下,考慮日照和通風要求,保證衛生隔離、交通等的需要,提供必要的綠化麵積。
2.總平麵設計要求
醫院建築總平麵設計關係到今後擴建、布局等,應予重視。
區域劃分:可分為醫療區、後勤輔助區、職工生活區等。
建築物出入口,考慮能連接兩條道路,服從痛離、衛生的要求。
交通流線及道路:要求便捷,流線分消。
3.醫院建築組合形式有分散式、集中式及混合式等。
4.醫院的改建與擴建
從現有基礎及實際情況出發,總體規劃做到有主次,逐步實施。統一規劃,一次設計,分期實現。
盡量利用原有建築,使新老建築形成統一、協調的有機整體。
要注意醫技科室的特殊要求。
第四節醫院建築與環境衛生標準
1.用地麵積按國家建委和衛生部規定。
2.建築麵積我國目前綜合醫院建築麵積標準分兩類,平均每張床位麵積衛生部新標準。
【環境衛生標準】
1.醫院色彩:色彩有醫療價值、實用價值和心理價值。如病室宜采用冷色(如淺藍、淡綠、淡紫等,可使病人安靜。又如醫院走廊和樓梯間可采用暖色,使之有陽光感,總之,醫院色彩應用對整個醫院的氣氛,對病人、工作人員、家屬影響都很大,不應忽視,
2.采光與照明按照我國《綜合醫院規範》規定,候診室、病室的窗與地麵積之比為1:6。手術室、處置室、口腔科、分娩室等的小照明度係數為1.5,醫護辦公室、洽療室、實驗室為1.0,病房、值班室、掛號處、走廊為0.5。
3.控製規定病房、手術室的容許聲級為38分貝。生理學研究證明噪聲強度預防分貝時,情緒明顯增加50-55分貝時,妨礙工作和日常生活,55-60分貝時,會影響身體健康。
4.溫度、濕度與氣流最適宜溫度,冬天為18-21攝氏度,夏天為24攝氏度,超過27攝氏度時病人有不適感。由於病情1年齡不同,每個病人對溫度的感覺有差異,若要維持病室一定溫度,冬天要供暖,夏天要用電扇或空調,室內濕度以保持在60度為宜。按氣流量衛生學要求,每個病人每小時需要25-50立方米的換氣量,最適宜的空氣流動率為每分鍾10-80立方米。
5.綠化:綠化是環塊保護的一項重要措施,可以增強大氣的自淨作用。每公頃公園綠地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90公斤,放出氧氣600公斤。
綠化對醫院來說,不僅可以淨化空氣,還可以防塵、防隻、吸聲、調節微小氣候、美化環境。一般規定新建醫院綠化麵積約為60%,但也要因地製宜,不能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