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始皇本紀》記載:“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來、方丈、瀛洲,仙人居之雲”。
《漢書·地理誌》記載:“江南多濕,丈夫多夭,會稽海外有東鯷人,分為二十餘國,以歲時來獻見”。
《三國誌·孫權傳》記載:“將軍衛溫遣諸葛直以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所在絕遠,不得卒至。但得夷洲,數千人而返”。
《隋書·東夷列傳》記載:“流求國居海東,當建安郡東,水行五日而至”,“將軍陳棱要求土著投降,被拒,遂擄其男女數千人,載軍實而返”。
自秦代開始,琉球島早已與中國素有來往,直至元朝,琉球已經屬於元朝政府所管理。
秦時稱琉球為瀛洲,三國時稱為夷州,隋時更稱為流求國,到了元朝時則更名為留求,時至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時已更名為琉球。
朱建文一邊趕路,一邊觀看著琉球的海島風光,被烈日曬得金光閃爍的金沙,日光充足的琉球盛產椰樹,海岸邊的瓊崖海棠,呈現出一派活力。
古人常稱琉球為神仙之地,想必也不是不可,此等無限風光,真猶如人間天堂。
可惜一路上少有人煙,也可見對於琉球的發展尚未成熟,但若是發展了起來,人多了,不知這人間天堂又會變成如何呢?
忽然,一路隨身所帶的天仙鈴發出了鈴聲,鈴上的一支鐵針忽然受到了感應,一直指著北麵,朱建文想起師父的話,立即又向北而去。
海風山,東臨大海,西有江河,易守難攻之地,因是海風必臨之地,冬暖夏涼,慢慢成了興旺之地,也使得百年前天仙派選為門派的立腳點。
自天仙派在此建派以後,海風山腰設有仙鶴殿,山頂為曆代掌門及長老的祠堂,仙鶴殿下有四宮,分別為龍回宮,沉雪宮,靈風宮,羽雲宮。
四宮聽命於掌門,但主要的事務都由仙鶴殿負責。
“麻煩通傳一聲,我是來送信的”朱建文對於著前麵守山童子說道。
守山童子禮貌地答到:“你有天仙鈴在手,必是我家主人的朋友,請上。”
隨後,守山童子又再提醒一句“請不要騎馬上去,我家主人喜歡幽靜的環境。”
朱建文“哦”了一聲,點了點頭,隨即又舉步而行。
海風山不時有大風吹過,但風無聲,葉有聲,雖聽不到風聲,卻看得到落葉,實乃奇觀。
據說,山頂之上,還建有“洄風塔”,每到大風將至,即鍾響,作用在於可以提前預報風雨,可使弟子做好準備,迎接暴雨。
在仙鶴殿之前,架設了一個門,名為“太仙門”,天靈大仙梁音華為創門者,在門中架設了一個“大仙驚鶴陣”,以防抵禦敵人入侵。
等梁音華逝世以後,中原正道各自聯合掃除邪派,等到朝廷默許,正道圍攻天仙派,嵩山劍門世家掌門李天功行至太仙門則被法陣所困,功力被消去六七成,使得劍門世家大敗而逃。李天功回到嵩山劍宮不到六個月就病逝了。
從此可看出此陣的厲害。
越過太仙門,仙鶴殿前左右各擺一隻銅製獅子,朱建文十分不解。
向剛才的守山童子問到:“此兩銅獅有何用?”
“這兩隻銅獅乃仙祖天祥老仙所建,內附西域密魂術,必要時可以啟動這兩隻銅獅驅敵,不要小看它了,它是靈物,會自行修煉,時至現在已是真陽境界啦。”守山童子詳細地答道。
朱建文沒再問什麼,向大殿行去。
進入大殿,地磚由大理雲石所製,晶瑩而又不失威嚴,殿中設九椅,一掌門,四宮主以及四長老,宮主大都在自己宮中辦事,不到危機之時絕不登入大殿,所以九椅,常在的隻有五椅。
仙鶴殿是由大殿,東殿與西殿所構成,大殿為議論之地,東殿負責弟子管理,西殿則是掌門辦事之處,西殿以出為“仙行宮”,為掌門及其弟子的修養之地,大殿向北,則是“古仙湖園”,十分幽靜,景色也很迷人,傳說湖園中還隱藏一個絕世功法,此就不知了。
“你要找誰送信呢?”守山童子問道。
“就是叫古月的人。”朱建文答道。
守山童子顯然是大嚇一驚,又再道:“古月乃我派長老,仙號蒼聖大仙,派中大事雖有掌門,但必要時還需古長老決定,是我派最有權威的人,我這就給你送去,你先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