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回 襄陽大戰 (五)(2 / 2)

眼見那長矛猶似流星趕月般飛去,兩軍瞧得真切,人人目瞪口呆,忘了呼吸。隻見那飛雲騅猛地裏向前一衝,長矛距孛羅背心約有尺許,力盡墜地。宋軍大叫:“啊喲!”蒙古軍齊呼:“萬歲!”

這時郭靖、黃藥師、黃蓉、周伯通、一燈等相距均遠,隻有空自焦急,卻那裏使得出一分力氣去助楊過?蒙古兵將千千萬萬,也隻有呐喊助威,枉有盡忠效死之心,又怎趕得上飛雲騅的腳力?

孛羅在馬背上回頭一望,見將楊過越拋越遠,心下放寬,縱馬向西首一個萬人隊馳去。那萬人隊齊聲發喊,迎了上來,隻要兩下裏一會合,楊過本領再高,也傷不著大汗了。

楊過眼見功敗垂成,好生沮喪,突然間心念一動:“長矛大重難以及遠,何不用石子?”拾起兩旁枚石子,運功擲了出去。但聽得嗤嗤聲響,兩粒石子都擊在飛雲騅的臀上。那馬吃痛,一聲長嘶,前足提起,人立起來。

孛羅雖貴為有史以來最大帝國的丞相,但自幼弓馬嫻熟,曾跟隨成吉思汗、親王拖雷、忽必烈等數次出征,於拔都西征歐洲之役中,他更建立殊勳,畢生長於馬背之上、刀槍之中,這時變出非常,卻並不慌亂,挽雕弓、搭長箭,雙腿緊緊夾住馬腹,回身向楊過便是一箭。

楊過低頭避過,飛步搶上,左手早已拾了一塊拳頭大小的石塊,右手卻從背上抽去一柄黑幽幽的鐵劍,揮舞之間帶動嘶嘶輕嘯,猛的聽到一聲脆響,右手的大劍,帶著左手的石頭呼的一聲擲出,正中孛羅後心。楊過這一擲勁力何等剛猛,慣性之下孛羅筋折骨斷,倒撞下馬,登時斃命。

蒙古兵將見主帥落馬,無不驚惶,四麵八方搶了過來。黃藥師大呼號令,乘勢衝殺,城內宋軍開城殺出。郭靖、黃藥師、黃蓉等發動二十八宿大陣,來回衝擊。蒙古軍軍心已亂,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一路上拋旗投槍,潰不成軍,紛紛向北奔逃。

郭靖等直追出三十餘裏,眼見蒙古兵退勢不止,一直追到深夜,追到南陽城下,而郭靖等見士卒已經疲憊不堪,而南陽城急切不可攻下,放凱旋而回。

自蒙古和宋軍交鋒以來,從未有如此大敗,四十萬士卒北歸者不足十萬之眾,死傷約有二十萬之眾,宋軍俘虜也有數萬之眾。但宋軍的死亡人數也同樣令人心驚,三方人馬剩下的不足六萬之眾,嶽海的騎兵不足八千之數,讓他心痛不已,而且剩下的各個帶傷,幸虧也繳獲了不少戰馬,重新組建一支騎兵也不是難事。

郭靖領軍回到襄陽城邊,張貴等人率領親兵將校,大吹大擂,列隊在城外相迎。眾百姓也擁在城外,陳列酒漿香燭,羅拜慰勞。

郭靖攜著楊過之手,拿起百姓呈上來的一杯美酒,轉敬楊過,說道:“過兒,你今日立此大功,天下揚名固不待言,合城軍民,無不重感恩德。”

楊過心中感動,有一句話藏在心中數年始終未說,這時再也忍不住了,朗聲說道:“郭伯伯,小侄幼時若非蒙你撫養教誨,焉能得有今日?沒有大哥的教導也不可能有如此成就。”

郭靖拍拍他的肩膀道:“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啊!”

他二人自來萬事心照,不說銘恩感德之言,此時對飲三杯,兩位當世大俠傾吐肺腑,隻覺人生而當此境,複有何求?

二人攜手入城,但聽得軍民夾道歡呼,聲若轟雷。楊過忽然想起:“數年之前,大哥與郭伯伯也這般攜著我的手,送我上終南山重陽宮去投師學藝。他們對我一片至誠,從沒半分差異。可是我狂妄胡鬧,叛師反教,闖下了多大的禍事!若非大哥與郭伯伯教導,哪有今天各他攜手入天的一日?”想到此處,不由得汗流浹背,暗自心驚。

襄陽城中家家懸彩,戶戶騰歡。雖有父兄子弟在這一役中陣亡的,但軍勝城完,悲戚之念也不免稍減。

這晚郭府中大張祝捷之宴,眾人推讓良久,終於推一燈大師為首席,其次是周伯通、黃藥師、郭靖、黃蓉,這才是楊過、陸無雙以及公孫綠萼、耶律齊等人。

酒過數巡,城中官員、大將、士紳紛紛過來向郭靖、楊過敬酒,極口讚譽群俠功略豐偉,武藝過人。

好半響,大廳才靜了下來,郭靖站起身來,歎道:“今我等挫敗了,蒙古韃子的陰謀,但陛下西征四川,被困於巴郡城下已半月有餘,糧草早已用完,我等還是快速的支援才好。”眾人聞言,臉上皆露出愁苦之色。

楊過站起身來笑道:“郭伯伯,陛下英明神武,豈是一個巴郡所困的,侄兒就是從蜀中而來,十天前在樂至碰上了陛下的大軍。”當下把徐澤設計火燒了鷹溝峽的事情說了一遍,眾人皆驚喜不已,皆感歎徐澤用兵如神。

是晚群雄直飲至深夜,大醉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