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初夏,有辛與陝西省工藝美術館館長胡振西先生會麵在他的書房。我們一見如故,交談人生,暢敘書藝,好不默契。他隨即簽名贈我一本他的書法作品集。帶回家裏後,我一直置於案頭,閑暇之餘,常常翻閱,感慨良多。
他是一位書寫能手,書法、詩詞、散文都寫。因為專業是工藝美術,在這一行當他是全國很有影響的知名人物。而我和他談的更多的是書法。他給人的感覺是沉穩凝練、溫和雅靜,對藝術有說不完的話題,儼然一副學者風範。
先生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對書法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父親常常給他買些他喜歡的書和字帖,他有空就鑽進書堆裏讀書練字,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早年專於揩書,對於顏、柳、歐、趙、二王、東坡、於右任這些名家大師的法帖都下過很深的功夫。他從小學到大學這段時間裏,業餘習書寫字一直沒有停止過。參加工作後,隨著閱曆的增長和知識的積累,勤學苦練,書藝大進,得行草之真諦,自成本家麵目。
先生諸體皆能,尤以行草和篆書突出。他的榜書結體狂放,神采飄逸,莊重沉穩,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很是耐人尋味。如收編在集子前麵的“觀遠”“墨趣”“風采”“雲海”“飛舞”“龍騰”等6幅榜書大字,正體現了這些特點,給人以神采飛揚的陽剛之壯美和飄逸灑脫的陰柔之秀麗,令人賞心悅目。先生用墨很講究,濃淡相宜,以中鋒入筆,側鋒取勢,一氣嗬成。使整幅作品隨意率真,豪氣飛揚。給人引人入勝的詩意美,創造出了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在書法藝術中,榜書易寫難工,工而不精更難。這對於作書人實在太苛刻了,這就要求作書人地地道道地不溫不火地把握書寫的每一個細節。我們從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出先生書寫的情緒和狀態是多麼地讓人心動不已。細細品味他的榜書,如詩如畫,氣勢磅礴,韻致高遠。實乃書家之楷模也。
我曾親眼目睹過先生作書的全過程,他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一如他的個性,散淡閑適,隨心流韻,於不經意間信手揮就。無論鬥方、對聯、長卷,運筆如雲卷風渡,揮灑自如。時而如高峽出平湖,一波三折,波瀾四起;時而如和風細雨,洋洋灑灑,沁人心脾。作品給人的感覺如浩空明月,平和朗潤,靜謐深邃。於拙巧中顯稚嫩,從平穩中見功夫,全然一派心靜如水的狀態,使人心曠神怡。他的《千字文》長卷,更顯神采和風骨,於體筆意躍然紙上,通篇寫得筆酣墨暢,恣肆率真,章法簡練疏朗。於體是中國書法的一座高峰,確切地說,書家如果追求境界的高度升華,總想在於體上下大功夫,多數都因功力和學養不濟而事與願違。於體有一種簡約高古、蘊涵物華的字外功力讓多少書家望塵莫及。胡先生正是看準了於體的這一精髓,因而,他就能如願以償,寫得神靈活現,氣韻生動。所以,在他地書法創作過程中,他就能心領神會地做到了這一點,發揮得恰到好處。字字寫得散淡閑適,心由所至,氣韻和暢,一種高潔麵目讓你神清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