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3 / 3)

隻有一對姓盧的夫婦,年齡跟她差不多,有個兒子,叫盧明,英語名字叫Lewis,跟小今一樣大,在同一所ElementarySchool(小學)讀書,同一個年級。

美國的中小學,跟國內有點不一樣,國內是固定的教室,流動的老師。學生分到哪個班,就待在那個教室裏,不同課程的老師輪流到那個教室去教課。而美國的中小學,雖然也有一個HomeRoom(主教室),還有一個HomeRoomTeacher(班主任),但教室不是固定的,很多課都不是在HomeRoom裏上,而是像大學生一樣,到不同的教室去上。

盧家的孩子比小今早來美國,英語比小今好,很多課都在GiftedClass(天才班,快板,資優班)上,而小今那時剛來美國,很多課都在普通班裏上,跟Lewis在一起上課的時間其實很少,岑今從來沒聽女兒說起過Lewis。

但兩個孩子都在學校的Orchestra裏拉小提琴,而Orchestra是當做一門課來修的,每天都有一節Orchestra課,五十分鍾,所有Orchestra的學生都到音樂室去上課。

學校的orchestra每學期都要開幾次Concert(音樂會),聽眾主要是Orchestra那些孩子的家長,岑今是每次必到的,一是自己的女兒在台上表演,做媽媽的自然要去捧場,還要拍照拍錄像留念;二是Concert一般都在晚上,家長得接送孩子,中間不便跑回家來,就幹脆留下觀摩Concert了。

岑今跟盧家的人就是在學校的Concert上認識的。

在一大片美國家長中,兩個中國女人一下就發現了彼此,而且一下就坐到一起,攀談起來。

像很多家長一樣,兩個人互相介紹的時候,就不再是通名報姓,而是以“我是某某的媽媽”自稱。

小今來美國後,岑今按照女兒漢語名字的發音,給女兒起了個英語名字叫Jean,但女兒不喜歡,自己給自己起了個英語名字叫Petal(花瓣)。

兩個媽媽做了自我介紹後,Lewis的媽媽問:“Petal的媽媽,怎麼Petal的爸爸沒來?也跟我們家老盧一樣,忙著做實驗啊?”

岑今坦率地說:“不是,我們離婚了。”

Lewis的媽媽很不好意思,忙把話題扯到一邊去了。

交談中,岑今得知Lewis的爸爸盧正剛最初是來A大做訪問學者的,做著做著,就改成了博士後,現在正在邊工作邊讀統計學位,準備讀完後用統計學位找工作。

Lewis的媽媽帶著兒子探親來美國,但英語不大好,考不過托福GRE什麼的,就沒在美國讀書。好在盧正剛很快就把一家人的綠卡辦了下來,Lewis的媽媽找工作就很容易了,在Wal-mart炸過雞翅,在FleaMarket(自由市場)賣過鞋,最近剛在A大找了個實驗員的工作。

Lewis的媽媽讓岑今把女兒小今指給她看,一看就讚不絕口:“哦,那就是你女兒啊?真可愛!真漂亮!”

後來Lewis的媽媽就經常約著兩家一起玩,大概是想為兩位小朋友創造竹馬青梅的機會。

但岑今不太欣賞盧家的小孩,覺得他成績是好,但有點書呆子氣,雖然會拉提琴,但一看就知道是父母逼著孩子下笨功夫下出來的,而不是真有什麼音樂天分。Lewis的五官還長得不錯,眉清目秀的,但頭型長得不好看,扁扁的,沒後腦勺,而岑今從照片上看到過的著名音樂家,都是後腦勺很突出的。

Lewis的媽媽對小今似乎也不是百分百滿意,主要是擔心小今成績不好,經常打聽:

“你們家Petal還在上ESL(EnglishasaSecondLanguage為外國學生開的英語課)?”

“Petal進了GiftedClass沒有?”

“你為Petal請了小提琴Tutor(輔導老師)沒有?我們Lewis從一年級開始就請了Tutor的,光靠在學校Orchestra練琴不行的,一定要請Tutor—”

岑今有點膽寒,如果攀上這麼一門親家,還真有點招架不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