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計算機視覺技術
計算機視覺,也稱機器視覺。它是利用一個代替人眼的圖像傳感器獲取物體的圖像,將其轉換成數字圖像,並利用計算機模擬人的判別準則去理解和識別,達到分析和作出結論的目的。該項技術是20世紀中期在遙感圖像處理和醫學圖像處理技術成功應用的基礎上逐漸興起的,並應用於多種領域。目前,計算機視覺技術在農產品和食品檢測的應用研究日益增加。
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和食品的加工過程會受到自然和人為等複雜因素的影響,產品品質差異很大,如大小、形狀、顏色等都是變化的。計算機視覺不僅具備人眼的功能,還具備人腦的部分功能,能夠在檢測中具有足夠的調節能力來適應這些變化。計算機視覺技術可以檢測農產品和食品大小、形狀、顏色、表麵裂紋和表麵缺陷及損傷。它的優點是速度快,信息量大,可一次完成多個品質指標的檢測,還可完成定量指標的測量;另外就是精確度高,能夠克服人眼的差異和視覺疲勞。實現無損檢測。
計算機視覺技術可識別外形大小、顏色等,應用於雞蛋、水果、蔬菜等的分級,提高這些產品分級機械的速度和精度,而且可以應用於產品表麵缺陷和損傷檢測。
3.人工嗅覺檢測技術
人工嗅覺係統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電子鼻,它是一種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穎的分析、識別和檢測複雜氣味及大多數揮發性成分的儀器。目前食品氣味測定方法中用的最多的是氣相色譜法,但該法費時,且設備較大,不適用於現場快速檢測。而人工嗅覺技術操作快速簡便,樣品不需要前處理,測定一個樣品通常隻需要幾分鍾至幾十分鍾。與傳統的感官評定方法相比,人工嗅覺技術更為客觀,重複性更高。
人工嗅覺係統模擬人的嗅覺器官,因而其工作原理與人的嗅覺形成相似,包括三個部分:①氣味分子被人工嗅覺係統中的傳感器陣列吸附,產生信號;②生成的信號經各種方法加工處理與傳輸;③將處理後的信號經模式識別係統作出判斷。可用於生鮮肉製品的快速檢測,以判斷其新鮮度。
4.核磁共振(NMR)技術
核磁共振波譜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種現代儀器分析方法。1945年,F.Bloch和E.M.Purcell各自領導的科研組幾乎同時發現了核磁共振現象。NMR技術最初隻應用於物理科學領域,隨著超導技術、計算機技術和脈衝傅立葉變換波譜儀的迅速發展,核磁共振已成為當今鑒定有機化合物結構和研究化學動力學等的極為重要的方法,其功能及應用領域正在逐漸擴大。
核磁共振技術在食品科學領域中的研究應用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該技術利用某些帶有磁性的原子核在外加直流磁場作用下吸收能量,產生原子核能級間的躍遷,通過縱向弛豫、橫向弛豫、自旋回波和自由感應衰減等參數研究高分子結構和性質。
核磁共振檢測技術具有三個優點:①是一種非破壞性的檢測方法;②製樣方便,測定快速,精度高,重現性好;③受材料樣本大小與外觀色澤的影響較小。但是核磁共振技術也有缺點:①儀器的造價昂貴;②訊號分析方法具有專門性與複雜性等缺點。
5.生物傳感器檢測技術
生物傳感器技術的原理已在第一節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生物傳感器檢測技術中做了介紹。其可應用於農藥殘留、抗生素殘留、食品中其他成分以及細菌和病毒的在線檢測。
6.免疫檢測試劑條檢測技術
免疫檢測試劑條就是實時免疫學檢測技術,它將抗原或抗體固定結合在適當的膜上,檢測時隻需將測試樣品提取液滴加在試劑條上就可以在幾十分鍾或幾分鍾內得到檢測結果。將各種放大技術(例如脂質體放大技術)和試劑條相結合產生的生物放大試劑條,不僅可以縮短檢測時間,還可以大大提高檢測的靈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