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血灑料羅灣:鄭家水師與荷蘭艦隊的碰撞(1 / 3)

3. 血灑料羅灣:鄭家水師與荷蘭艦隊的碰撞

對於荷蘭人來說,鄭芝龍被招安,是一件喜憂參半的事情。喜的是從此開始,他們真正成了台灣南部的主人,可以肆意宰割台灣島上屯墾的農民。憂的是,他們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活動,恐怕不會像以前那麼自在了。因為鄭芝龍的離開,雖然導致台灣徹底淪陷,但此時的明朝東南沿海,終於有了一支拱衛國門的強大艦隊。一直霸占台灣的荷蘭人自然不能坐視,他們也有樣學樣,拉攏了另一股海盜勢力劉香。明王朝與荷蘭艦隊的戰爭,再次一觸即發。

這裏有必要說說這位劉香,其實他也是當時中國海商中的一位名人。劉香,又名劉香老,廣東香港人。此人和鄭芝龍一樣,是當年與顏思齊結拜的二十八人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位非福建人。在鄭芝龍接班顏思齊的時候,他是鄭芝龍的重要助手,還曾是鄭芝龍“十八芝”的成員之一。此人原本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走得很近,給西班牙人做過買辦,但他是個火爆脾氣,性格凶狠殘暴,和西班牙人鬧翻後,轉而與顏思齊聯合。鄭芝龍盤踞台灣時,劉香是“十八芝”裏的重要戰將,尤其是對大陸沿海的侵擾,他往往是急先鋒,數次挫敗明朝水師。對於鄭芝龍當時的“部隊紀律”,他卻極為抵觸。他性格凶狠毒辣,最好奸淫擄掠,因此和鄭芝龍多次發生衝突。在明白了鄭芝龍的招安目的後,劉香堅決反對,結果和鄭芝龍分道揚鑣,拉著隊伍出去單幹了。

鄭芝龍受招安後,劉香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難過了。脫離了大部隊的他,數次遭到明軍的圍剿,偏偏鄭芝龍又是個翻臉不認人的人,對劉香的勢力下死命清剿。而劉香也是個執拗的人,拉出去單幹後,數次被鄭芝龍擊敗。有史料可查的,就包括他在崇禎四年(1631年)連續在海澄、漳州、廣州灣、西草灣四地與鄭芝龍發生激戰,雙方皆死傷千餘人。但鄭芝龍畢竟家底厚實,拚消耗自然是劉香吃虧。幾番打下來,劉香死硬到底,毫不服軟。對這樣一個人,荷蘭人自然要全力拉攏。在劉香最困難的時候,荷蘭方麵既給錢又給武器,很順利地把劉香拉到自己的陣營裏來。從此之後,劉香就成了荷蘭人的盟友,多次帶著荷蘭人竄犯,對沿海危害極大。借助劉香這股勢力,荷蘭人也動了打一場大仗的念頭。

打大仗的直接原因,就是此時荷蘭的台灣總督換人了。這時候的台灣總督,叫普特曼斯,這是一個欠著台灣血債的人。崇禎元年(1628年),他率領軍隊鎮壓台灣麻豆社的抗荷鬥爭,在當地大肆屠殺,製造了麻豆社慘案。他素來是心狠手辣的角色。他於崇禎五年(1632年)接替了台灣總督,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對鄭芝龍也心狠手辣一回。

而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經濟利益的驅使。這時候的荷蘭人在東亞海洋上的勢力,已經遠遠壓過了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但是讓荷蘭人不忿的是,明王朝始終沒有給過他們優惠的貿易待遇。所以對荷蘭人來說,是時候再和中國打一場大仗了。如果能消滅鄭芝龍的水師,剪除自己在東亞海洋上的最大威脅,固然是好;如果能迫使明朝政府屈服,給予荷蘭人“貿易最惠國待遇”,那就更好了。按照荷蘭人的算盤,兩個目的,至少也能達成一個。

崇禎五年(1632年)二月,回巴達維亞述職的普特曼斯得到任命,繼任台灣總督。接著他就給明朝福建地方政府寫信,要求明王朝給予荷蘭貿易特權,否則就兵戎相見。還沒等到答複,他就擅自帶領艦隊駛向了中國沿海。在行軍的路上,他才向當時新上任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維爾寫信解釋。按照他信裏的話說:“隻有通過武力,才能迫使中國人接受我們的條件。”到了是年七月,荷蘭東印度公司指令普特曼斯,同意他的作戰計劃。

按照普特曼斯先前給荷蘭東印度公司上報的作戰計劃,他顯然吸取了當年澎湖之戰的教訓。發動這場會戰,荷蘭人是做了周密的準備的。首先是堅決避免登陸,要發揮自己船炮機動性強的優勢,打完了就走。盡可能避免陷入膠著戰中。二是要拉攏海商勢力,劉香就是個很好的選擇,讓他發揮牽製的作用,盡量不給明軍以多打少的機會。三是要想辦法封鎖海口,斷絕明朝的海外貿易,迫使明朝就範。

這一次的荷蘭人,像是好好研究了中國兵法,也知道虛實結合了,基本不露任何戰爭意圖。鄭芝龍本人也給瞞哄了過去。在這一年的六月,他還和荷蘭人簽訂了自由貿易協議。是年六月底,鄭芝龍在自己的晉江豪宅裏舉行飲宴,普特曼斯還曾派使者到場祝賀。一片和風細雨下,鄭芝龍怎麼也沒想到荷蘭人會突然翻臉不認人。

是年七月七日,荷蘭人的進攻突然打響了。當日荷蘭軍隊先強攻南澳炮台,南澳守軍奮起反擊,將荷蘭艦隊擊退。事已至此,鄭芝龍卻還不相信荷蘭人會發動大規模進攻,不顧別人阻攔,依然堅持把自己事前準備待修的一批船隻送到廈門維修,結果一下子就被荷蘭人逮了個正著。七月十二日,荷蘭艦隊突襲廈門。戰鬥打響的時候,廈門守軍張永產竟然還在泉州出差。毫無防備的廈門遭到沉重打擊,僅停靠在港口的戰船,就被擊沉了十五艘。之後,荷蘭人又封鎖了廈門港口,勒令廈門居民向荷蘭人納貢。原本信誓旦旦認定荷蘭人不可能開戰的鄭芝龍,這下可是顏麵掃地了。

戰事爆發後,明王朝起初並不想鬧大。廈門被封鎖了幾天,明朝一直試圖努力用談判來解決問題。結果荷蘭人提出了相當荒唐的條件:明朝必須立刻停止同西班牙、葡萄牙的貿易,隻能同荷蘭一國貿易,同時允許荷蘭人在中國沿海修築據點,建立商站,中國的船隻隻能開往台灣或者巴達維亞,而絕不能開往馬尼拉。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明朝方麵的答複說:別的事情以後再談,現在必須先賠償明朝的經濟損失。雙方各執一詞,談判自然就破裂了,那隻有接著打了。

這次荷蘭人學乖了很多,首先不再盲目地搶占陸地修築要塞了,在海戰中也盡量發揮機動性,不給明朝重兵圍困的機會,最大限度地以堅船利炮重創明軍。在單個戰船噸位遠不如對手的情況下,這種打法確實讓明朝很頭疼。

火速從泉州趕回來的廈門遊擊張永產正憋著火呢,來得正好,打你沒商量。這次荷蘭人也玩大了,竟然派軍隊登陸攻堅。這就不是荷蘭人的強項了,上來就被張永產帶兵一頓狂打,死了十幾個人。冷靜下來的荷蘭人連忙退到外海。明軍追擊了一番,卻還是懼怕荷蘭人的海上優勢,未敢追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