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出行自然是不趕時間的,走了一路自然也是要歇息一下的,很快入了夜就停了下來,肯定是不能讓他們趕夜路的,這走了夜路萬一滑了,摔倒皇上誰負責任?誰也負責不了自然誰也不敢冒犯,很快停了下來。
並不是荒山野嶺,走了一天走到了下一個小城,這些設計都是早早就安排好了的,安排了住的地方,自然是固若金湯的。
這個晚上卻沒有人睡得好,李穆這幾天就準備要跑了,皇帝這個東西,要找人替代自己自然是非常的麻煩的,一個不小心……
著名的不就是狸貓換太子嗎,這個要是操作不好,那結果可就非常的複雜了。
傳說中的包公最輝煌的功績是審出了發生在宮中的一件大案——狸貓換太子案,替宋仁宗皇帝找回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三俠五義》中用了好幾個回目大肆渲染了這件事。那是宋真宗第一個皇後死後的事情。當
時,劉妃和李妃都懷了孕,很顯然,誰生了兒子,誰就有可能立為正宮。劉妃久懷嫉妒之心,唯恐李妃生了兒子被立為皇後,於是與宮中總管都堂郭槐定計,在接生婆尤氏的配合下,乘李妃分娩時由於血暈而人事不知之機,將一狸貓剝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地換走了剛出世的太子。劉妃命宮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於心不忍,暗中將太子交付宦官陳琳,陳琳將太子裝在提盒中送至八賢王處撫養。再說真宗看到被剝了皮的狸貓,以為李妃產下了一個妖物,乃將其貶入冷宮。不久,劉妃臨產,生了個兒子,被立為太子,劉妃也被冊立為皇後。誰知六年後,劉後之子病夭。真宗再無子嗣,就將其皇兄八賢王之子(實為當年被換走的皇子)收為義子,並立為太子。
一日,太子在冷宮與生母李妃見了麵,母子天性,兩人都麵帶淚痕。劉後得知後,拷問寇珠,寇珠觸階而死。因此,劉後在真宗麵前進讒言,真宗下旨將李妃賜死。小太監餘忠情願替李妃殉難,放出李妃。另一太監秦鳳將李妃接出,送往陳州,秦鳳也自焚而死。李妃在陳州無法生活,隻落得住破窯、靠乞食為生。幸虧包拯在陳州放糧,得知真情,與李妃假認作母子,將李妃帶回開封。此時,真宗早已死去,李妃的兒子已經做了皇帝,史稱宋仁宗。包拯又趁進宮向
戲曲版圖片(19張)
仁宗狄皇後賀壽之機,將李妃帶進宮中,李妃才得以與自己的親生兒子仁宗見麵,並道出了真相。後來,包公又設計讓郭槐供出真相。已做了太後的劉氏知道陰謀敗露,自盡而死。由於包拯在這一案中立了大功,被仁宗任為首相。整個故事生動曲折,有頭有尾,於是有人把它編成戲劇,搬上舞台,在社會上造成很大影響。
2史料記載
情節梗概
之所以出現狸貓換太子這個故事,就是因為曆史上仁宗確有認母一事。據曆史記載,宋仁宗既非皇後所生,也非皇妃之子,而是侍奉真宗劉德妃的宮女李氏所生。仁宗生下後,劉德妃將其收為己子,親加撫養,後來在年幼時即繼了皇位。這樣,劉德妃就成了皇太後。由於仁宗年幼不能理政,乃由劉太後垂簾聽政。仁宗並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懼太後之威也不敢說。但劉太後仁慈厚道,當仁宗生母李氏病重時,劉太後將其由宮女晉升為宸妃。後來李氏病故,劉太後還以皇後之禮給予厚葬,這對一位宮女出身的人來說,也是備極哀榮了。過了若幹年,劉太後逝世後,仁宗左右有人奏明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於非命。”言下之意,宸妃乃劉後所害。究竟如何,仁宗自然要查清。好在宸妃靈柩尚在,於是仁宗親看開啟宸妃之棺察視。宸妃遺體由於有水銀保護,故其膚色就像活人一般,並非被人害死模樣。再看她的冠服,確如皇後。這就證明當初宸妃確實因病而死,劉太後也確實將宸妃按皇後禮安葬。仁宗看到這一切,感慨地說道:“人言哪能相信啊!”由此可知,劉妃、李妃確有其人,但其事絕非傳說的那樣。
子虛烏有
“仁宗認母”這一事件整個過程,也與包拯毫無關係。這件事發生在仁宗親政之前,也就是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以前,而此時包拯還是一個布衣百姓。直到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29歲的包拯才考中進士,本被派到建昌縣(今江西永修)任職,由於包拯為孝敬年事已高的雙親,請求回到家鄉附近任職,於是在和州(今安徽和縣)做官。但由於還不在父母身邊,包拯又辭職回家,孝養雙親多年。直到雙親去世,包拯守喪期滿,才在親友勸告下,離家去天長縣(今屬安徽)任職,而這時他已經40歲,步入中年了。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都沒有去過京城,哪能幫助仁宗尋找生母呢!
背後真相
關於趙禎的身世,有一種至今流傳的說法,這就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主人公的傳奇經曆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清末成書的小說《三俠五義》稱劉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時懷孕,為了爭當正宮娘娘,劉妃工於心計,將李氏所生之子換成了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汙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將李妃打入冷宮,而將劉妃立為皇後。後來,天怒人怨,劉妃所生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嬰在經過波折後被立為太子,並登上皇位,這就是仁宗。在包拯的幫助下,仁宗得知真相,並與已雙目失明的李妃相認,而已升為皇太後的劉氏則畏罪自縊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