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找人的故事(1)(3 / 3)

找神

而這本書也隻有兩個目的,如果你願意打開它、認真看完它,我相信它能幫助你

找到自己找到人

人生中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呢?

找人―西方現代化的新詮釋

找!

辛苦地找!

從16世紀開始直到如今,

現代人一直在辛苦地拚命地找!

現代人究竟在找什麼呢?

找人!

西方現代化的終極目標究竟是什麼呢?

找人!

找人?有沒有搞錯?一個一個人不是都在那兒嗎?有什麼好找的?

打開所謂現代化的開端一也就是把現代人類的曆史翻到16世紀時期的文藝複興時代,你看到了什麼?16世紀以後驚心動魄的現代人的曆史與文化其終極目標究竟是什麼?找人!是的,你答對了。曆史的巨輪轉到16世紀時,人們忽然逐漸地覺醒起來。回顧過去的一千年古代的人類曆史,他們悲痛地發現,在過去一千年左右的曆史、文化發展形成之中,人竟然不見了。人們稱那一千年為“黑暗時代”,因為在那一千年中,人漸漸地不見了。於是,16世紀時期的人類開始了找人的努力,這就是現代化曆史的開端。

黑暗時期的形成

黑暗時期!聽過這飽受詛咒、憤懣的聲音嗎?現代人在檢視中古那一千年的曆史文化以後,憤怒地指責那一千年是黑暗時期。因為那一丁年中,人不見了,人在一團漆黑的文化社會宗教的壓榨之下不見了,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尊嚴,失去了人之所以為人的獨特性與自主性。人的存在隻是一種客體性的、可資利用的“東西”,屬於人的主體性的自由與尊嚴、獨特與自主,完完全全地喪失不見了。人不見了,所以那個時代被稱為黑暗時代。

為什麼會有黑暗時代呢?在黑暗時代逐漸形成的那一千年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竟然因此形成了“人不見了”的悲慘世界呢?

探討中古世紀“人不見了”的形成原因,有兩條線索可資覆按:一條是從社會文化的發展來看。研究者會指出中古時期政治上日趨完善嚴整的君主製度,使君臣之間形成一種絕對的二分,君主臣屬的關係是一種絕對不可更改的關係,君以及代表君的皇親責族,甚至代表他們執掌君權的官吏,都居於一種絕對的地位,相對的所謂臣民則居於完全從屬不能自主的另一端。君王無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當一切的理由都在君主那一邊的時候,臣民就完全失去了自我,“我”不見了,結果,人在極端發展的君主至高無上論中不見了。“人不見了”,在政治的係統中,人不見了。另一條再由封建社會的結構去觀察,我們也會發現擁有土地的地主階級,掌握了人賴以生存的糧食物質的供應。現代人不是開玩笑地說:“要掌握你丈夫的心?先掌握他的胃吧!”在人類曆史中,掌握胃的地主,也逐漸掌握住人的一切。於是在一個以農業為主調的封建社會中,地主領主逐漸成為一個絕對的為“主”的階層,相對的則是萬萬千千以務農為生的、居於絕對附屬地位的農夫階層。地主是主,農夫是奴;地主是絕對的,農夫是附屬的。於是在封建社會中,絕大部分的農夫,他們隻是一個農夫而已。他們不是人,他們隻是地主用以壓榨其勞力,嫌取暴利的工具而已。他們是地主的生產工具,他們勞力生產的一切成果,完全歸屬於地主,他們的存在隻是為達成地主的目的而已。在這種情形下,他們沒有尊嚴、沒有選擇的自由,他們失去了自主、失去了獨特的存在意義。人不見了,在一個封建的農業社會中,人不見了。當然最為文藝複興以後的學者們所津津樂道的,則為在宗教體製的絕對發展中,人也不見了。學者們指出在中古一千年的曆史發展中,希伯來式的基督宗教逐漸與希臘的人文主義,特別是羅馬的法政製度緊密結合,結果使得追求聖化的希伯來宗教,大大地被俗化,形成一套可見可摸的世俗化宗教組織,這便是中古時期的羅馬天主教。在嚴密俚化的聖職製度下,產生了兩種不同的人,一種是位居神聖地位、代表上帝的聖職人員及其層層相因的聖職組織體係,一種是代表一般教民的世俗階層。這樣的聖俗二分使得聖職人員及教廷組織居於絕對的、至高無上的主要地位。神職人員與教廷組織成為一種神與一般庶民俗民之間的阻隔,神職人員及教廷組織是絕對的,唯有他們可以隨時覿麵見神,甚至代替神宣示神絕對的旨意。《聖經》是神聖的,一般庶民絕對禁止閱讀,更遑論解釋宣達;至於向神祈禱呼求,一般庶民教友,則必須透過神職人員及教廷組織才能間接向神呼籲訴求。人不能直接麵見神,必須通過聖職人員為中介,結果使人完全失去了人的獨特自主性,使人在天地萬物的創造主麵前,不再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一一他在神的麵前不能獨特自主地呈現自己。神職人員或教廷組織掌控了人與神之間的一切對談、交往與關係,於是一般庶民教友在宗教中失去了自我,在神的麵前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尊嚴,失去了自由。人又不見了,人在上帝的眼中不見了。

第一波的找人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