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河奔流永向前,俞敏洪的人生信條(1 / 1)

《大河奔流的精神》作者是新東方集團創始人俞敏洪。

新東方集團以培訓中國學生在托福、GRE等考試中創高分的英語培訓業務起家,後涉及多項教培業務。

俞敏洪被新東方培訓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戲稱作“老俞”。

俞敏洪1962年出生,作為上世紀70年代末的高中畢業生,三次高考才考上了北京大學。

1985年畢業後,俞敏洪留校任教,教授英語。

在普通人的眼裏,一個農村的學生,在北大畢業後留校任教,就是很好的前程了,應該好好珍惜。

俞敏洪那代人,恰逢80末的出國留學熱潮。

為給出國積累資金,俞敏洪和同學相約在校外辦英語培訓班賺錢,這種創收行為讓學校不滿。

1990年,北大給了俞敏洪一個處分,處分的理由中,一條就是打著北大的名義私自辦學,影響了教學秩序。

第二年,俞敏洪從北大辭職,自立門戶。

1993年,俞敏洪正式創辦了北京新東方學校。

1995年,新東方的學生就已經發展到一萬五千人,這時候俞敏洪已經不再考慮出國的事情了。

俞敏洪還把同為北大教師的徐小平,和已經出國了的北大同學王強拉回國,加盟自己的新東方。

三個人一起創業,號稱新東方的“三駕馬車”,創業故事還被改編成電影《中國合夥人》。

作為一個學習型的創業者,俞敏洪很喜歡閱讀,並經常到高校和各種企業家論壇做演講。

俞敏洪自己也出了不少書,這本《大河奔流的精神》還是延續老俞以前的風格。

由俞敏洪寫的散文、作為企業家、教育家的采訪錄、作為老師在各地巡回的精彩的演講稿構成。

散文,一般是俞敏洪對生活的思考,對於生活、對人生的感悟。

采訪錄、演講多是基於教育領域、互聯網領域、企業內部書信交流這些內容,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浮華的大道理。

俞敏洪說自己喜歡河,因為俞敏洪是一個在河邊長大的農家孩子。

俞敏洪的家鄉,江蘇省江陰市的某個小村,就在長江邊上。

小時候,俞敏洪最喜歡的事就是坐在江堤上發呆,看著江水從西邊浩蕩而來,向著東方奔流而去。

每當夕陽西下,幼小的俞敏洪看著江中白帆點點,船來船往。

聽著傳來的聲聲汽笛,還有蘆葦被風吹過的聲音....

這些來自“遠方”的聲音,都會讓俞敏洪心中會充滿對遠方不可遏製的向往。

後來,俞敏洪離開家鄉,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

但不管行走到哪裏,隻要有河的地方,俞敏洪仿佛就會聞到故鄉的味道,也會找到繼續前進的動力和理由。

每一條河都會努力尋找出路和方向,不管道路多麼曲折,遇到多少困難。

小河奔向大河,大河奔向海洋。

對於河流而言,失去了奔向海洋的夢想就失去了一切,最終的命運也許隻能幹涸在荒漠之中。

不管黃河和長江的曲線多麼不同,他們奔向大海的夢想是一致的。

人生就像大河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曲線,世上沒有任何兩個人過著一模一樣的生活。

但是從那些事業有成就的人身上,能看到相同的特點。

這些人,都有明確的誌向,都有著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都有著像河流一樣奔流到海的堅定信念。

俞敏洪現在的生活,無疑是值得人羨慕的,閱讀、記錄、出書、旅行、傳播。

北大雖然給了俞敏洪一個處分,但俞敏洪並沒有辜負北大對他的教育。

俞敏洪還是延續了北大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