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直將歸路指茫茫(2 / 3)

他一字一字吐出。

殺機,在他的掌心躍動。隻有鮮血,才能讓魔王平息怒火。

秋璿抬起頭,靜靜地望著他。

一如望向那朵永無機會綻放的海棠。

是不得好死,還是同歸於盡?

她展顏微笑,等待著命運的降臨。

毫無畏懼。

“卓兄,你相信佛嗎?”

卓王孫回頭,隻見郭敖正微笑看著他,卻已是小晏的容顏。

那如諸神精心雕琢的麵容,在如血的玉山上綻放著晴明的光芒。

晏清媚失聲道:“不要過去……”

她的心願已了,現在,她隻想帶著他回到扶桑國,給他轉輪聖王該有的一切。她絕不願意對抗一個如神魔般的卓王孫。

郭敖轉身:“母親,你相信佛嗎?”

那一刹那,晏清媚竟至於無言。不相信佛,她何須去求二十四種啟示?不相信佛,她何必苦苦讓他複活?

郭敖的眸子照著卓王孫。

“唯有佛之心,才是真正純潔無罪。我前生可以舍身救鴿,此生也可以剜心以救天下人。”

“唯有我的心,能壓起這座天平。”

卓王孫目光中露出一絲譏嘲。

“你?你能救世人?”

“弑父殺母,背信棄義,你無罪?”他冷冷道:“真是天大的笑話。”

郭敖沉默片刻,緩緩道:“正因我有罪,魔王開啟的煉獄,隻能由我來終結。”

他緩緩轉身,向那巨大的天平走去。

玉盤的一端,已堆積起小山一般的心髒。但無論多少顆心,都無法令這個天平平衡。隻因步小鸞的死,實在太過沉重。

魔王的震怒與悲痛,將這座天平化為眾生罪之審判,他將殺盡世人,方能平息自己的怒火。

而今,佛站在這座天平前,逆著魔王盛怒的目光。

他不禁想起在地底看到的那尊雕塑。

佛陀慈眉善目,坐在自己的母親之前,為她講經。仞利天上的美景雖然繁華,但佛母因為思念佛而悲苦。佛雖超出塵緣,四大皆空,但仍為母講經,消解母親的思念之苦。

他的母親呢?

記憶仿佛已經過去了很多年,褪色得那麼淡。他隻記得,自己的母親青鳳,是死在他懷中的,蒼蒼白發萎頓在他手臂上,宛如一蓬秋草。

那便是他的罪,無可寬恕之罪。

佛微微垂目。

躬身。

鮮血爆出,心被他從胸腔中生生挖出,擎在手上。秋璿與晏清媚臉色齊齊大變。

佛展顏,微笑。

他終於看到了自己的心,正如看到了自己的一生。

他亦曾是另眾生驚懼的魔。峨嵋峰頂,他曾殘忍地屠戮武林同道,鮮血染紅了古刹;華音閣前,他曾發動閣眾與天羅教的火並,讓兩個傳承數百年的門派,幾乎走向滅亡。

他亦曾調轉劍鋒,刺入救命恩人的身體;亦曾用刀鋒,將一生中最好的朋友,逼入火海;亦曾當著華音閣眾的麵,冷靜地將姬雲裳殺死於長空的秘密公布於世。

甚至,他亦曾暴虐地對待秋璿,幾乎強行侵犯於她。[注釋12]

他心中的陰霾,曾是那麼的重;他心底的罪孽,曾經是那麼的多。多到連自己都不忍寬恕,重到輪回都無法承受。

但,這一刻,他寬恕了自己。也寬恕了世界,寬恕了眾生。

當他打開自己的胸膛時,天地萬物都發出輕輕的歎息。

他抬頭,望向卓王孫:“魔王,看,天平即將傾斜。”

說著,他將心輕輕放到天平上。

奇跡,在這一刻發生。

就在心剛剛觸及到天平的一瞬間,玉盤像是被人猛擊了一掌般,緩緩沉了下去。

天平的那一端,步小鸞的身體徐徐上升。

天平,在這一刻傾斜。

大地隆隆震響,沾滿了鮮血的曼荼羅陣,在地上重新綻放出金色的光芒,徐徐蔓延,凝結出八瓣之花的形狀。

珞珈山頂響起諸天梵唱。

玉山崩摧,瑩潔的碎屑卷起千堆雪,八瓣之花綻放出洞徹天地的光芒,這一切恍惚又回到了當年岡仁波吉峰頂的景象。

佛,依舊站在八瓣曼荼羅花之中,為神,為魔,為天地萬物,為芸芸眾生,托起一顆心的重量。

炫目的天空宛如一副淒絕的背景,朵朵流火在天幕中綻放出十萬蓮花,侍奉著他飛揚的身姿。他長身立於蒼穹之下,廣袖淩風,紫袍上垂下道道瓔珞,在變幻的光影中飄動不息。

他瀚海一般的眸子中有無盡悲憫,靜靜注目著掌中。那裏,曾托起的,不是一顆心,而是眾生、日月甚至整個宇宙。

天雨飛花。

光芒將大地映得血紅,然而連這光芒也絲毫不能沾染他的身體,隻有一種冥冥而來、宛如自天庭垂照下的清華籠罩著他的麵容,讓他本來毫無血色的臉顯得如此生動。

那一刻,他破顏微笑。

那一刻,歲月奇跡般輪回,仿佛回到了佛滅度的一幕

那一刻,所有人都不再疑惑。

是佛,再度降臨了這個世間,再度為眾生舍身。

這個荒穢的世界何幸,這些帶罪的世人何幸,竟要讓佛舍身兩次?

千百年後,佛再度將自己的血肉割舍,親手放在天平之上。

隻為了壓起天平另一端,那羸弱的白色影子。

隻為了讓這個世界,從魔的震怒中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