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特為何轟炸日本東京
1942年4月18日9時許,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參謀詹姆斯·杜立特中校率16架B—29轟炸機,從東京以東1000餘公裏的航空母艦上順序起飛,飛向日本。空中編隊的每架飛機乘員5人,載227公斤炸彈4枚。於當日12時30分對東京、橫濱、名古屋、神戶、大阪等城市成功地實施了轟炸。整個轟炸過程持續約30秒鍾時間,故人們稱之為“東京上空30秒”。
杜立特轟炸東京,完全出乎日本人的意料,空中編隊未遭抵抗就順利完成了任務。爾後按計劃飛往中國的浙江衢州機場。由於空中編隊比預定起飛點遠了300餘公裏,再加上天氣惡劣,油量不足,雖經過13小時飛行,卻未能到達目的地。其中飛往中國的15架飛機,11架飛機上的飛行員被迫棄機跳傘,4架迫降墜毀。另一架飛往蘇聯的海參威,安全迫降,被蘇軍扣留。
杜立特首次轟炸東京,被人們稱為“曆史上最勇敢的行動”,杜立特本人也從此成為美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對於這樣一次影響深遠且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行動,卻也留下了一些令人迷惑不解的懸案。其中生還飛行員的人數問題,甚至仍是各說其是。
一則說,在中國迫降和棄機跳傘的15架飛機上的飛行員,5名犧牲,8名被日軍俘虜後送往東京(其中3名被處決,1名死於獄中),其餘包括杜立特在內的70名經中國軍民救援,最後都返回了美國。
另則說,飛往中國的15架飛機,在油料耗盡之後,75名機上人員全部棄機跳傘。除8人落入日軍手中外,其餘人均被中國軍民救起。
也有人說,在杜立特率領的80人中,包括由戰俘營返回的,生還的隻有14人。
還有人說,在飛往中國的15架飛機75人中,3人在迫降中死去,8人被日軍俘虜(其中兩名飛行員和一名機槍手被處死,後來有4人返回美國),其餘都被安全護送到國民黨戰線後方。
對於這些本來不難弄清的懸案,不一定會再繼續困擾後人了。
人鳥戰爭之謎
1942年夏天,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打破太平洋日本海軍奪占中途島的企圖,曾派遣了一艘戰艦去占領一個無名荒島。當美艦駛到距無名荒島一海裏時,夜幕已經降臨了,即派偵察參謀尤利斯帶領10名偵察兵,上島偵察。當他們利用夜幕靠近無名荒島時,發現島上有一條足有半米多高的灰白色“圍牆”。於是尤利斯指揮偵察兵分成兩組,接近目標投入戰鬥,當靠近“圍牆”時才發現是一大群熟睡的海鳥——信天翁。
偵察兵們企圖從熟睡的海鳥群中通過,盡快登上海島。但他們的行動驚醒了島上數以萬計的信天翁騰空而起,這些海鳥在烏王的率領下,對這些不速之客就是一陣風狂俯衝,用尖
嘴啄、利爪抓、翅膀打,弄得這些偵察兵們手足無措,一個個痛得抱頭鼠竄。在危急中,為了行動的隱蔽,隻能用匕首與海鳥展開生死搏鬥,刀光閃處,信天翁一隻隻慘叫著跌落到地上。當擊退第一群後,坐下來正要喘口氣時,誰知第二群又有組織地發動了新的進攻。偵察兵們隻得再次奮力自衛,經過兩小時的激戰,打退了信天翁的第二次進攻。疲倦使他們隨地就寢。天亮醒來偵察兵們才驚奇地發現,他們夜裏睡在了約1米厚,40米見方的信天翁的屍堆上。
第二天,他們以為危險已過,繼續搜索全島。突然發現空中一朵朵烏雲從四麵八方向小島飄來,直到臨近才看清是信天翁戰敗後,搬來救兵的第三次進攻。這次,它們采取了新戰術,低空盤旋,像轟炸機一樣把又臭又粘的鳥糞拉在偵察兵頭上。霎時間,島上鳥糞已厚得驚人。偵察兵企圖退到棕櫚樹林裏隱蔽,卻被信天翁截住了去路,它們用尖嘴啄和爪子抓,把士兵哈森圍攻啄得滿地亂滾,把湯姆眼睛啄瞎,衝鋒槍和匕首叨走。尤利斯等人竭盡全力逃進棕櫚林,用步話機向艦上呼救,當允許他們開槍還擊,並得到附近海域快艇和十幾架飛機的增援後,從陸上、海上和空中用火力夾擊信天翁。戰鬥持續近兩小時,島上信天翁屍橫遍野,但其它島上飛來的信天翁越來越多,不甘失敗,在空中盤旋,有機會就會俯衝下來啄人抓人。被圍困的偵察兵撤收不回來,對此,美軍隻得又動用了轟炸機轟炸,施放毒氣,並用推土機開路,推開島屍島糞,坦克緊跟其後以火力掩護才慢慢進入棕櫚林解救被圍困的偵察兵。
激烈的人鳥之戰持續了一整天,當夜幕再次降臨時,信天翁才停止進攻。美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連夜在該島搶修了一條簡易飛機跑道和公路,但是天剛剛亮即被信天翁占領,甚至它們舍身撞壞旋漿或發動機使飛機墜毀。盡管美軍采取了各種措施,信天翁卻誓死如歸保衛家園,美軍總部無奈隻得命令撤離該島。
這場罕見的人島戰爭,曾震驚過世界各國軍事界和科學界。人們一直在探索信天翁為什麼能這樣的舍身拚死地保護自己的家園和搶救它們的夥伴呢?這是不是由於它們好群居、戀家園和有紀律的緣故呢?至今仍是尚未完全揭開的人鳥戰爭之謎。
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的座機擊落之謎
1943年1月18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一行分乘兩架轟炸機,在6架零式戰鬥機的護航下,由西南太平洋新不列顛島的拉包爾飛往前線視察。在布於維爾島附近同美軍的16架P—38閃電式戰鬥機遭遇。美軍由托馬斯·蘭菲爾、雷克斯·巴伯、貝斯拜·霍姆斯、雷·海因4架飛機組成的攻擊隊向日本編隊撲去,惡戰持續約30秒鍾。結果,日方除3架戰鬥機虎口餘生外,其餘均被擊落。其中山本乘座的一架轟炸機墜毀布於維爾島叢林,機上人員全部遇難。另一架轟炸機墜毀海上,山本的參謀長宇垣海軍少將等3人獲救。美方海因陣亡。
是誰擊落了山本的座機?大多文章記載是蘭菲爾所為。然而從美國人伯克·戴維斯經過大量采訪和查閱有關曆史資料所著《所羅門海空伏擊戰》來看,不免使人們產生疑惑。
當天上午11時剛過,美軍飛機大部返航著陸,凱旋的飛行員們卻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論。蘭菲爾嚷著“我擊落了山本”!包佰說“我擊落了兩架轟炸機和一架零式飛機”。而且都講得活靈活現。後來,二人一致同意各自在叢林上空擊落一架轟炸機,包佰另擊落一架轟炸機墜入大海,每人還擊落一架戰鬥機。
當霍姆斯最後一個歸來時,他聲言擊落了一架轟炸機和3架零式飛機。這樣一來人們更加莫名其妙了。因當時無法確定是誰擊了山本的座機,美軍所羅門地區航空隊提交的戰鬥報告沒有明確提到擊落山本座機的事。給他們報的功是每人擊落一架轟炸機和一架零式飛機。後來在授予他們勳章時,在蘭菲爾的嘉獎令中曾提到:他的攻擊使“前麵的轟炸機起火爆炸了”。由於山本座的是前麵的轟炸機,1945年9月11日,陸軍部據此正式承認蘭菲爾擊落了山本。此後,關於蘭菲爾擊落山本的文章,都沒有離開這份文件的基調。
包佰認為,“把擊落山本的功勞歸於蘭菲爾太不公平。因為蘭菲爾正在緊急升高還擊敵戰鬥機,在重新捕捉轟炸機時,不可能認出那架飛在前麵的轟炸機”。陸軍部要麼犯了錯誤,要麼他們倆在一刹那間連續攻擊了同一架轟炸機。
1956年,日本披露出山本一行隻有兩架轟炸機時,美國空軍也沒有重新審議戰果,依然是每人擊落一架轟炸機和一架戰鬥機。空軍史學家認為,這不是一個“完全令人滿意的解決辦法”。
1967年,一位研究過所羅門地區航空隊提交的戰鬥報告的空軍軍官說:“報告實在令人失望,讀起來像幻想小說,仿佛用希臘神話中女妖的鎖鏈把事實禁銅起來,沒有說透。”在涉及這次攔截行動最緊要情節方麵成了一筆糊塗賬。
究竟是誰擊落了山本的座機,看來仍有待進一步查證。
諾曼底登陸之謎
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著名的戰役,它以輝煌的戰績載入了史冊,但是,在載人有大量史實的史冊中,卻難以找到記述諾曼底登陸之前,美軍的一次鮮為人知的登陸演習。
直到近年來,法新社報道了一則諾曼底登陸之前的一次登陸演習。報道披露,美軍為進行這一次實戰演習,將法國的斯萊帕托沙灘沿海城鎮裏的居民,在演習前半個月全部撤離該
地區。於1944年4月26日晚,利用月黑天昏的條件,下了絕密軍令,令美軍第4步兵師,第29聯合機械化部隊,第70坦克營,乘登陸艇向法國的斯萊帕沙灘登陸。絕密軍令指示,這是一次實戰演習,一律使用真槍實炮,登陸後要在沿海城鎮進行一次模擬進攻演習。但是,一切行動要求,除了演習總指揮官以外,所有“參戰”人員並不知道這是一場演習。於是,各登陸部隊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遭遇交火,擔任護航任務的英國驅逐艦也在混戰中被炮彈擊中,“戰鬥”一直持續了近半個小時。據事後統計,這次演習有747名士兵做了不白的冤鬼,300多人身負重傷,堪稱有史以來的一個特大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