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案發生後,歐洲盟軍統帥文森豪威爾等人為了整個戰局,特簽了一個“保密電令”,使這項演習悲劇一直隱秘了近半個世紀。
隱蔽雖然被法新社披露,但是,當時美軍搞這項實戰演習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搞的如此神密,隻有演習總指揮官知道實情?等等疑問接踵而來。
誤擊“海狼”號潛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潛艇曾利用美國特混艦隊和美國“海狼”號潛艇同在呂宋島以東海域活動的這一時機,狡猾的使用了借刀殺人的戰法,使“海狼”號潛艇成了無辜的深海冤鬼。
1944年10月3日淩晨,美國海軍的“中途島”號航空母艦和其他各型戰艦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特混編隊,在呂宋島東麵的海域執行巡航任務時,突然,從海麵下猛地鑽出了數條魚雷,直逼特混編隊中的一艘驅逐艦“謝爾頓”號,使其中雷受創。特混編隊總指揮很快判斷這是日本潛艇的攻進,迅速展開了嚴密的搜索。“羅亞爾”號驅逐艦很快發現在不遠處有潛艇發動機的工作噪音,僅憑直覺估計,這就是剛剛來襲擊的日本潛艇。編隊即下令對潛艇攻擊。為了達到可靠猛烈,接連發起了兩次集中攻擊,直到水下傳來了潛艇由於油料或是彈藥爆炸發出沉悶的轟鳴聲,才停止對潛艇的攻擊。此時,海麵漂起了片片汙油和殘存的破布、爛肉。
正當整個特混編隊歡呼勝利,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時,上級指揮部通報,正在此海域遊弋的美國久經疆場,功績累累的“海狼”號潛艇突然失蹤了。此海域未見其他戰鬥,“海浪”號怎麼會失蹤呢?直到戰後,美國聯邦調查局經調查後,才揭開“海浪”號被誤傷之謎。原來,日本潛艇在探得美國特混艦隊在呂宋島以東海域巡邏的消息後,開赴戰區,在即將接近特混編隊時,發現了美國的“海狼”號潛艇正在該水域遊弋。日本人即想出了引敵互殺的絕妙戰法。當日本潛艇攻擊美國的特混編隊之後,很快撤離了戰區,悄悄地潛伏下來。而全然不知戰事的“海狼”號潛艇正在此航行。它既沒有控製噪聲,也未想到回避聲納的搜索,直到大難臨頭,仍未覺察。
然而,給人們留下的思考是,美國海軍特混艦隊和“海狼”號潛艇都在同一海域活動,雙方為什麼都未獲得上級有關通報呢?這一指揮常識上的疑問,至今尚未透露。
誰下達的“彩虹”行動
德國海軍曾進行過兩次大規模自沉艦船的行動,都以“彩虹”作為沉船暗語。因而兩次行動都被稱為“彩虹”行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為了與英國海軍決一雌雄,傾盡全力建立了一支擁有戰列艦49艘、超級戰列艦4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及魚雷艇144艘、潛艇28艘的龐大海軍,
其中,由重型水麵艦艇組成的“大洋艦隊”,被德國海軍驕傲地稱之為海軍的主力,這支艦隊在“日德蘭海戰’衝共擊沉英國3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大洋艦隊”自身盡管也損失2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它依然還是一支具有強大打擊力量的海上艦隊。但是,“日德蘭海戰”之後,這支“大洋艦隊”就完全被英國皇家海軍圍在海港中,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實力未減。根據停戰協定,德國“大洋艦隊”全部集結到英國斯卡帕弗洛海軍基地等待接收。但不甘讓這些重型水麵艦艇落入敵手中的“大洋艦隊”,於1919年6月21日,隨著艦隊一聲令下:“彩虹”,艦隊全部自沉海底,灰飛煙滅。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西斯德國的潛艇曾對英美艦船和盟國商船構成巨大威脅,整個大戰期間,德國潛艇共擊沉盟國商船2500餘艘,總噸位1400萬噸以上,占同盟國戰時損失船舶總量的2/3以上。戰後,希特勒的繼承人,海軍元師卡爾·馮·鄧尼茨,於1945年5月8日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德國陸、海、空三軍放下武器投降。但德國潛艇水兵卻不顧鄧尼茨的命令,私下傳開代號“彩虹”的沉船暗語,將海上的220艘德國潛艇上浮,投降後全部自沉。使曆史又重演一次德國戰敗後的海軍沉船行動。
兩次“彩虹”沉船行動是如何發起的呢?至今尚無人考證。
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之謎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的顆原子彈,使兩城市毀於一旦,約20萬人喪生。事情已經過去約半個世紀,然而美國使用原子彈是否符合道德規範以及當時是否有必要對日本使用原子彈?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疑團。
美國為什麼要悍然對日本使用原子彈?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研究中,一直有著爭議。總的來講,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的原因有三種說法。
政治原因。根據雅爾塔協定,蘇聯在德國投降後兩三個月對日宣戰的日期迫近。美國為了確立戰後對蘇聯的戰略優勢,在太平洋戰爭勝利在望之時,企圖使用原子彈來加快戰爭的進程,迫使日本在蘇軍參戰之前投降,達到對日本的單獨軍事占領,從而削弱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影響。
軍事原因。當時美軍當局認為,雖然日本本土正在遭受美軍大規模的戰略轟炸,日本經濟趨於崩潰,海軍力量消耗殆盡,美軍準備11月在日本九州登陸。但是在日本本上尚有200—300萬陸軍,保存的自殺飛機尚有6000~9000架。日本人準備以他們的自殺性和頑抗精神,將使美軍在日本登陸付出巨大的代價。若使用原子彈能使日本喪失抵抗意誌,不等美軍登陸而提前投降,則至少可以挽救50萬美國人的生命。
經濟原因。這是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的又一說。80年代末,日本共同社駐華盛頓的又一說。80年代末,日本共同社駐華盛頓的7名記者通過查閱當時美國政府有關機密文件、日記、著作之後提出的新觀點。他們認為美國花在試製原子彈上的開支達20億美元,相當於整個二次大戰期間美國用於生產彈藥的全部費用。而原子彈的研究又是在極端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以致議會和政府圍繞這筆經費的去向問題長期發生爭執。為了說明這筆巨額花費的必要性和工作成就,有關人員在原子彈試驗成功後,堅持要實驗“有視界爆炸”,檢測其威力。
究竟是那種或那幾種原因促使美國在日本使用原子彈?還有待軍事家做出正確的決斷。
美國當年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彈是幾顆
1945年8月6日8時15分,美國的一架B—29轟炸機在廣島上空轟鳴,突然出現了一個直徑約50米的大火球。接著一排排高大的建築物傾刻間倒塌,12平方公裏的市區被夷為平地,傷亡約15萬人。這就是美國投下的人類戰爭史上第一顆綽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
3天後,也就是9日的10時58分,悲劇在長崎重演。美國另一架B—29轟炸機在長崎上空投下了綽號為“胖子”的第二顆原子彈。該市長3.7公裏,寬約3公裏的麵積被破壞,傷亡約10萬人。之後,日本當局於8月15日即宣布無條件投降。
美國當年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1992年7月28日俄羅斯《絕密報》卻報道:根據蘇軍當時情報局局長依瓦舒舍將軍掌握的一份文件得出了另外一種結論。即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共投下3顆原子彈,而不是人們幾十年來所說的兩顆。但這第三顆沒有爆炸,後由日本大本營代表交給了蘇聯情報人員。日本之所以將這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交給蘇聯,是因為它們不願讓美國壟斷核武器。日本代表當時對蘇聯情報人員說:“我們完蛋了,美國使我們屈服了,美國將把日本變成自己的殖民地,我們將永遠不會有東山再起的希望。但如果原子彈為美國和蘇聯所同時掌握,我們深信日本在不久的將來定能重新站立起來並在大國之中占有適當的位置。”
從當年美國研製原子彈的過程來看,這第三顆原子彈也並不是沒有可能。
1941年12月,美國確定秘密研究原子彈工程,代號為“曼哈頓計劃”。該計劃投入人力約50萬,經費達22億美元。科學家們研究了兩種原子彈,一種以鈾原料為基礎的原子彈,綽號“小男孩”。每顆需要60公斤鈾,經過6個月加工提煉後,才能造出。另一種以鈈原料為基礎的原子彈、綽號“胖子”,每顆僅需12磅鈈,一個月加工即可製成。1945年7月16日,美國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試驗鈈原子彈成功。科學家們建議,到1945年11月初,可製造出15顆原子彈。但是負責人的答複是:根據預定計劃,美國需要投第一顆“小男孩”彈和第二顆“胖子”彈,還可能照早先方案再投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