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熱浪災難故事歐洲熱浪慘劇(3)(1 / 3)

除了氣溫偏高,這年夏天英國的降水量也極不正常。據氣象部門統計,7月過去了大半,而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的平均降水量隻有4.9毫米,僅為該地區往年7月全月平均降水量的15%。沒有雨水降溫,熱浪越發猖獗。這一波高溫熱浪一直持續到8月,對當地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可怕而又真實的夢境。

火熱悲劇層出不窮

在高溫天氣剛降臨的那段時間,不少英國人還挺高興的。因為過去夏天英國的天氣雖然很涼爽,但天空時常陰陰沉沉,雲霧較多,晴好的日子總是屈指可數,現在天天都是大太陽,這讓喜歡曬日光浴的人們樂不可支:過去為了曬太陽,要跑到地中海或非洲等地去,現在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日光浴,真是太幸福了!於是,那段時間去英國旅遊的人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不管是在海邊還是公園,一群一群的人光溜溜地躺在那裏,把自己曬得汗流浹背,皮膚變得像醬牛肉一般深色。

不過,在這些曬日光浴的人之中,有不少人被強烈的陽光灼傷了皮膚,在痛癢難耐之下,他們不得不到醫院裏就醫。還有人被太陽曬暈而釀成了悲劇,在達姆勒郡康賽特地區,一名21歲的青年在房頂上曬日光浴時,不幸滾下來當場身亡。醫生分析認為,這名青年可能是在屋頂曬太陽時,被高溫曬暈而滾下房頂的。

隨著高溫天氣加劇,各地的火熱悲劇越演越烈:一名叫格雷厄姆·貝內特的英國皇家郵遞員在送信過程中,因為氣溫太高突然中暑,倒地後不治身亡,死時年僅29歲;在一次出警中,兩隻警犬因為被獨留在戶外的警車上而死亡;在熾熱的陽光誘使下,人們成群結隊擁到河邊遊泳,結果在數天內便有10多人溺亡;在牛津郡的一個劃船比賽中,數十名觀眾在高溫下呐喊助威,但很快便有人因天熱而暈倒,不得不被緊急送到醫院;因為天熱,園林工人在修剪草坪時穿著拖鞋,結果一些人不慎被剪掉了腳趾……高溫熱浪還導致火災頻頻發生,僅在倫敦,7月便平均每天發生21次草地著火事件,其中在克裏登附近的一次火災,使一塊麵積大約4塊足球場之大的草坪幾乎被燒毀。

高溫熱浪天氣使一切都亂了套,很多人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失去知覺,甚至暈倒的症狀,僅在7月的高溫天氣中,便有760人因為熱浪而死亡。而醫院也成了最忙的地方,隨著英國氣象局將倫敦和東南部的熱浪警告由第2級提升至第3級,所有醫院都進入了戒備狀態,病人家屬被要求縮短探訪時間,以防太多人擠在病房中,而醫院員工也加緊監視病房,確保溫度適中。

悶罐車熱煞人

高溫極端天氣,對人們出行造成了極大影響,特別是那些不得不冒著高溫到單位去的上班族。由於英國一年四季氣候溫和,因此很多公交車和地鐵都沒有安裝冷氣。猝然而至的高溫熱浪天氣,使公交車和地鐵成了名副其實的悶罐車。7月17日,白天氣溫達到32℃時,地鐵內的溫度更是高達36℃,不少乘客因悶熱而暈倒。

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起地,也是火車的發源地,其首都倫敦的鐵路交通十分發達,因此有鐵路故鄉之美稱。持續的高溫熱浪,將火車鐵軌也烤變形,使得倫敦重要鐵路中轉站滑鐵盧站的4個月台必須關閉,上千名乘客的出行受到了影響。

與公交車和地鐵一樣,英國許多辦公室、超市都沒有冷氣,人們冒著高溫酷暑在火熱的辦公室裏上班,與在悶罐車裏一樣難受,一些人因此中暑暈倒。因為擔心高溫可能造成員工發生意外或死亡,英國國會議員發出建議:氣溫達到30℃時應放高溫假。而工會也發出通知,呼籲雇主讓員工不用打領帶和穿西裝,可以換上T恤、短褲上班——洶湧的熱浪,讓素有紳士風度的英國人徹底放下了麵子,他們不得不打著赤膊坐在辦公室裏處理工作。

美國芝加哥高溫熱浪

美國也是一個常遭高溫熱浪肆虐的國家。1995年夏天,一場可怕的高溫天氣襲擊該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短短一周之內,熱浪便奪走了600多條性命。

這場高溫熱浪災難,被認為是美國曆史上該地區惡劣的自然災害之一。

高溫襲擊芝加哥

咱們先來了解一下芝加哥這個城市。芝加哥位於美國中西部,東臨密歇根湖,是美國最重要的鐵路、航空樞紐,同時也是美國最為重要的金融、文化、製造業、期貨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這個誘人的大都會,被譽為全球十大最富裕城市之一,富裕指數僅次於東京、紐約、洛杉磯,排名世界第四。美國著名作家諾曼·梅勒曾寫道:“芝加哥是一座偉大的城市,它也許是美國碩果僅存的偉大城市。”

不過,這座偉大的城市在1995年的夏天中,迎來了最為悲催的一周。芝加哥的氣候一年四季分明,一年中最熱的7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9℃,之所以氣溫不算太高,是因為芝加哥夏季雨水很多,時不時地下雷陣雨,總能將高溫澆滅在萌芽狀態。但是,1995年的7月中旬,當地幾乎滴雨未下,高溫持續不斷,最終釀成了一場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