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熱浪災難故事歐洲熱浪慘劇(3)(3 / 3)

從這一年入夏開始,重慶、四川便持續高溫少雨,幹旱在這一帶地區肆意蔓延。兩省(市)夏季的平均降水量僅為345.9毫米,是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曆史同期最小值。同時,重慶、四川盛夏(7-8月)的平均氣溫卻創下同期之最,其中,重慶綦江縣的最高氣溫高達44.5℃,為重慶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特大高溫幹旱造成重慶、四川兩地因旱出現飲水困難1887萬人,農作物受旱麵積320多萬公頃,僅農業一項便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0億元人民幣。

熱浪下的人們

烈日高懸,酷熱無比。在四川、重慶的廣大地區,人們經受著前所未有的熱浪考驗。

8月中旬的一天,一位姓董的重慶市民開車出去辦事。這一天,重慶主城區的氣溫高達43℃。因為天氣太熱,他將車上的空調開得很足。車在高速路上開了一會兒後,他覺得口渴,於是伸手拿過車前的一瓶礦泉水,剛隻喝了一口,他便“呸”的一聲全吐了出來——瓶子裏的水被陽光烤得像燒開了一般,燙得嘴唇生疼。他又將礦泉水邊的一包巧克力威化餅幹拿來一看,發現餅幹上的巧克力全都化成了水。車到達目的地後,他走出汽車,熱氣立馬將他裹住。他很快感到頭發昏,腳底燙得生疼……

類似的場景在重慶和四川屢屢上演,不管白天還是晚上,人們都無法逃避高溫熱浪的包圍——

一位吉林某大學畢業的小夥子,這年7月在成都找到了一份工作。然而,自從他到成都的第一天起,便沒有睡過一個好覺。由於經濟拮據,他租的房子環境較差,而且沒有安裝空調。不得已,他自己買了個小風扇,但是感覺風扇吹出來的風有些發燙。晚上,睡在用涼水擦過的涼席上,片刻之後,涼席便像烙鐵烙在背上一樣。

重慶和成都的老人們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重慶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盡管家裏的空調整天開著,但屋裏的溫度始終沒下過35℃。8月15日這天,他想衝個涼,可打開水龍頭,自來水管流出的水竟然燙手。無可奈何之下,他隻得往澡盆裏加了些冰塊,才勉強洗了個澡。

在建築工地幹活的農民工們,深夜才敢走進宿舍歇息,他們的床鋪熱得燙手,躺上去全身馬上便濕透了,他們不得不起來往床鋪上灑水,然後接著再睡。

……

酷熱難耐之下,商場、辦公室成了人們避暑的首選之地,而在重慶,防空洞也成了老城區居民避暑的最佳去處:白天,納涼的市民坐在防空洞裏,待太陽落山後,大家拿出涼席、竹榻,在防空洞外席地而坐,直到夜深才漸漸散去,而有的人幹脆帶著被褥,在防空洞裏蒙頭大睡。

中暑者不計其數

持續的高溫熱浪,對人類和動物的健康都造成了嚴重影響。

在成都市的各大醫院,自進入7月後病人便絡繹不絕,許多人不是中暑,便是患了熱傷風或腸道疾病。醫生們忙得團團轉,有的醫護人員由於天氣太熱,加上疲勞過累,竟然也成了病人中的一員。在氣溫更高的重慶市,這種情況尤為嚴峻。據重慶一名媒體記者統計,截至8月中旬,僅重慶各媒體報道的死於中暑的人數,大約就有30人。入夏之後,重慶市急救中心出車率高出往年10%左右。8月15日,重慶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市衛生局局長稱,持續高溫導致中暑人群急劇上升,8月14日,重慶有6000多人中暑。到了次日,中暑人數驟然升至1.4萬多人。

動物們也難耐高溫的侵襲。8月16日,重慶巴南區李家沱一養雞場,一天內有近萬隻雞死亡。經獸醫解剖,認定這些雞都死於中暑。此外,牛、羊、豬等家畜的生存也受到了極大威脅,有的牲畜在高溫下中暑死亡,而大部分牲畜由於農村出現飲水困難局麵,它們被主人不得不忍痛低價賣掉或者殺掉。

大地變得一片枯黃

夏季,本該是四川盆地萬物蔥蘢、生機蓬勃的時節,但高溫熱浪使得綠色一點一點地消失,在旱情嚴重的地區,大地變成了可怕的枯黃色:水稻田完全幹涸,裂縫越扯越大,稻秧一點火就能燃燒;玉米葉子全都卷了起來,變成了黃色;竹子和樹木成片成片地枯死,連一些長了幾十年的老樹也未能幸免。

缺水,成了村民的噩夢。人們不得不四處尋找可以喝的水源。據媒體報道,有位老婆婆每天走幾千米山路去河邊背水。有天她在路上昏倒了,醒來後發現水全漏光,不由傷心得哭了起來。有個老漢在山崖上挖了個洞,用水瓢去接細得像絲線的水流。到後來,他隻能用水瓢在大石頭上刮水。整整一個上午,老人隻接了兩半桶渾濁的泥水,但他還是笑得十分滿足。

為了逃避這場災難,農村的年輕人放棄田地的農活,放棄家園,紛紛外出打工。他們有的甚至遠赴新疆等地,隻求打工的收入能彌補一點大旱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