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公道就是要求不能撒謊、實話實說、公平對待。中國古人講“人言為信”,即言必行、行必果,公共生活就應建立在誠實公道的基礎上。

大家既然都在同一個社會生活,相互之間就存在無形的契約,並受其製約,人們隻有互相信任,才能保持社會秩序的穩定。這樣,人們的一言一語都要納入信任與被信任的關係之中。這種信任與被信任的關係也構成了人們相互熟悉的憑借,社會學所講到的“背景知識”就存在於這樣的信任關係之中,人們依據共同的規則對即便未謀麵的人也能做出合理預期,並采取相應的對等行為,社會交往就會順利,各種人為的內耗、不必要的摩擦就會銳減,這樣的社會也是經濟效率最大、最合理的社會。

譬如,許多商家都報虛價,但有這麼一家商店,真正做到“貨真價實、童叟無欺”,這一家雖然有時不能占小便宜,但逐漸地願意到他的商店買東西的人必然會較別的店多,從長遠看,他還是合算的。所以西方人有句諺語是“誠實乃上策”。誠實公道的本質是善意待人,有時也不一定非要說真話,“白色謊言”即無惡意謊言也是可以接受的,例如你到一位朋友家拜訪,他們正在吃飯,你的禮貌做法就是告訴他們“我吃過了,剛剛吃完”,以免打擾他們,給他們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