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國點頭同意,他深知兵工廠的重要性,它是根據地得以持續戰鬥的關鍵所在。鍾偉表情嚴肅,繼續道:“還有一件事,關於我們派出的人還是沒有和中央縱隊聯係上。”
羅興國眉頭微皺,這也是他一直關注的問題。
鍾偉又補充道:“但我們和川南、黔北遊擊縱隊聯係上了,他們這兩天就會和我們會師。”
“你倒是一口氣把話說完啊。”羅興國翻了翻白眼。
不過對於這兩支隊伍的到來,羅興國感到無比興奮,因為這裏麵可是有數個紅軍師的師長和政委啊。
其中川南遊擊縱隊麵對司令的叛變等沉重打擊,將來更是在敵後堅持鬥爭了12年之久。
這兩支遊擊隊兵力加起來不過五百人左右,可他們的到來無疑給根據地帶來了最需要的幹部,用羅興國的話來說這叫“注入紅心。”
把一切事情安排下去,羅興國心裏放下了一塊石頭,他知道自己這個政委雖然平時看起來不像個政委,但辦起事情來一向牢靠。
三天後,一片熱鬧的景象在根據地展開。
川南、黔北遊擊縱隊的同誌們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到達了這裏。
羅興國和鍾偉早早就帶領著士兵們來到根據地邊緣等著。
羅興國身穿軍裝,胸前的勳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他的眼神堅定而熱情,嘴角微微上揚,展現出他對同誌們的熱烈歡迎。
鍾偉則站在一旁,他的眼神同樣堅定,但更多的是一種責任感。他知道,這些同誌們的到來將為根據地注入新的活力,他們的力量將使根據地更加堅不可摧。
當川南、黔北遊擊縱隊的同誌們出現在視線中時,羅興國和鍾偉立刻迎了上去。
遊擊縱隊司令徐策走向前緊緊地握住了同誌們的手,熱情洋溢的笑容在每個人的臉上綻放。
原來紅軍轉移過程中,在活動過的黔北和川南地區,都留下了精銳幹部組建遊擊隊進行敵後戰鬥,他們在與敵人周旋,走投無路的時候,恰巧遇上了根據地的偵查員。
最令人雪中送炭的是,中央竟然給川南遊擊縱隊留下了一個長波電台,俺們八千人都沒有一個電台。
下午時分,他們一行人才回到總部,當天晚上舉行了一場影響紅軍戰史的會議,史稱“大婁山會議”。
經中央批準,成立川黔特委,徐策任書記,羅興國任副書記。
以100團與川南黔北遊擊縱隊為基礎,建立紅11軍團,羅興國任軍團長、徐策任政委、鍾偉任政治處主任,曾春鑒任參謀長。
下轄三個師,新編1、2、3師,劉幹臣、王勇、龍厚生分別擔任師長,各師政委由軍團指派。
羅興國在會議上指出,當前根據地的重心應放在反圍剿上,各部隊應抓緊時間提升戰鬥力,根據實際情況運用靈活多變的戰術。
會後羅興國給各師級幹部開展了為期半個月的軍事培訓班,隻恨不能把所有知識填鴨式地裝進去。
根據地一切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之中,那一個長波電台已經成為了連接中央的生命線。
羅興國恨不得讓自己的警衛員去保護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