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古代的祈禱”為何在這裏進行呢?說法不一,也無非是祈求神靈保佑航海安全,保佑開往朝鮮的軍隊出師順利等等。
這裏出土的鎏金銅杏葉、雲珠、銅鏡、水晶彎月、玉鐲、刀劍等兩萬多件祭祀遺物,證明曾經在這裏進行過規模宏大的祭祀活動。
與唐三彩同時發現的還有“鎏金銅龍頭”。它非常類似東魏時代(六世紀中葉前期)的龍頭,大概也是六世紀中期的產物。
提到唐代,立刻使人聯想到“遣唐使”,他們在赴唐途中,很多人在暴風雨中遇難死亡。
島上的唐三彩,也是由遣唐使帶回的嗎?
果是如此,以前宗像氏族舉行祭祀活動的衝津宮,是否也是大和朝廷舉行全國規模祭祀活動的場所呢?這樣,唐三彩的發現既充實了日本古代傳說、故事,也豐富了我們的想象。
衝島遺跡考察又提出了新的謎。
為何自繩文、彌生時代開始,古人就在這樣不自由的小島上生活?又於何時,古人離開這個島子?並且,被發現的“唐三彩”本身也是個謎。
第一次考察,找到十八件陶器片。它們散失在五號遺跡西側入口至內牆附近。第二次考察廣七號遺跡又有未經鑒定的四件陶器片被發現,和上次的十八件恰好能對合。
五號遺跡和七號遺跡相距二十米。一件陶器破碎後,為何在相距二十米的地方找到呢?這也是個謎。
給研究日本曆史帶來光明的唐三彩的出土,又把新的謎擺在我們麵前。
*正倉院是日本奈良東九寺儲存珍貴藝術品的寶庫……1。2。一把鑰匙(根據中國古典小說《今古奇觀》)在中國明代短篇小說《今古奇觀》裏,有很多題材新穎之作。第十七卷中關於“蘇小妹”巧解啞謎的故事,更是妙趣橫生。
雖說是打啞謎兒,但絕無庸俗味道。它是漢族文化高度發展時期,才子佳人之間的一種風流遊戲。
蘇小妹是著名詩書世家的閨秀。父親蘇老泉是文壇上頗負盛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哥哥蘇東坡,眾所周知,是一家人中佼佼者,是大詩人和畫家。二哥蘇潁濱,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國文學史上他們號稱“三蘇”。
蘇小妹不落父兄之後,頗有才氣。
小妹接受了秀才秦少遊的求婚。少遊是出類拔萃的才子,由於他在科舉考場中坦蕩瀟灑,很受當時文人的器重。
入洞房前,小妹向少遊提出三道考題。若能答出,才得享合巹之喜。
這傳說當然有些過於矯飾,令人難以置信,但在天下第一流時代書城,也難肯定不發生這種爭競才華的風流韻事!頭兩道考題順利地通過了。第三道是對句。上聯是:“閉門推出窗前月”必須很據上聯的意思續出下聯。如果下聯搭配不當,就不會前後呼應。麵對這種考試,必須有超越前句、略勝一籌的才智。
在灑滿月光的庭院裏,少遊正為找不出佳句而苦惱。蘇東坡瞧見妹婿為難的神情,忽然,一個奇巧的構思湧現在他的腦海裏。
但又不能明著告訴少遊。因為考場作弊,這在當時極為尊重獨立見解的一流文人中間,是絕不能幹出來的事。
庭院裏,有一養花用的水缸,裏麵盛滿了水。蘇東坡拾起一石子,“咚”地一聲丟進缸裏。
微波晃動,月光下激起無數漣漪。濺起的水花,打濕了少遊的衣袖。一瞬間,少遊靈機一動,續出了下聯,“投石衝開水底天”。
下聯意境高深,又不離上聯格調。這個故事是當時的一個優雅戲謔的插曲。
文字富有哲理,又含有詩味,足供欣賞玩味。這種遊戲,風趣雋永,遠遠超過那些枯燥無味的猜謎。
某日,蘇東坡收到佛印撣師送來的一首長歌。它以兩個字為一組,共一百三十組,令人費解。
看到這首長歌,蘇東坡有些不知所雲。即令是曠世之才,也會智盡能索。
下麵錄出開頭部分:
野野鳥鳥啼啼時時有有思思春春
氣氣桃桃花花發發滿滿枝枝鶯鶯
雀雀相相呼呼
小妹看了,朱唇輕啟,象流水一樣念出一首詩來,“野鳥啼,野鳥啼時時有思。有思春氣桃花發,春氣桃花發滿技。滿枝鶯雀相呼喚”蘇東坡十分驚歎妹妹的才華,佩服她能巧妙地聯成一串念珠般的相互呼應的詩句。
少遊聽說後也很讚賞,並送給小妹一組費解的字:睹掣扣閩絛斜期歸阻久伊思又被小妹順利地讀成一首疊字詩,靜思伊久阻歸期,久阻歸期憶別離,憶別離時聞漏轉,時臥漏轉靜思伊。若用“才子佳人”這個成語來形容少遊、小妹夫婦,真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