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日本最古老的監獄是1879年西南戰爭結束後,為收容薩摩戰俘建造的。監獄的建築物以被稱作六角堂的了望樓為中心,向六個方向延伸,形成六角形。在這座建築物中,有近千名囚犯,被剝奪了作為人的生活權利,過著動物般的生活。
但今天將被處死的小山榮太郎沒有關押在這裏。他被關押在另外的候斬牢房,每天麵臨著不知何時降臨的死的威脅。
他可能還沒有發覺,死的恐懼將在今天變成為現實。雖然這個問題或早或遲是要成為事實的。
死刑一般都在上午執行。死囚們一到中午吃飯的時間就知道他們又可以多活一天了。
看守人員將在一小時以後到候斬牢房“迎接”小山榮太郞。他能否咽下最後一頓午餐就難說了。
“那是刑場。這條路叫賽河原,也稱三途之河。”
一條平淡無奇、用粗沙鋪成的道路,同河毫無相似之處。對於踏著這條道路返回的人來說,這種奇怪的路名沒有任何意義,但霧島三郎這時卻想起孩提時代見過的地獄極樂圖,不禁渾身一顫。
刑場是一座約30平方米大小的平房,走過所謂的“賽河原”,來到平房的入口處,本村典獄長回過頭來對霧島三郎說:
“我沒有直接看到過死囚能單獨走完這條路的1/10。無論多麼凶狠的犯人,一看到這座建築物就腿發軟,走不了路,要由看守人員架著胳膊拖過來。但進入房間,接過升天經文後,犯人的情緒反而能平靜一些。”
懺悔室是在建築物左側的一間小屋。裏麵有一張小桌子和一把椅子,還有一個祭壇,沒有任何裝飾。
“犯人的信仰事先知道,所以根據信仰,祭壇設佛像或耶穌像。犯人聽過祈禱以後,有遺書可以寫遺書,還可以提出最後的要求。”
“能抽煙喝酒?”
“可以給一盒和平牌香煙和一小瓶酒,一個人的最後的心願,這點兒要求是無法拒絕的。你知道99%的人都想要製什麼嗎?”
黴島三郎想象不出死囚們在人生最後的瞬間都希望什麼。
“飯團。而且要白米飯的飯團。”本村典獄長大歎一口氣說。
“他們也是日本人啊。因為在監獄裏長期吃不上白米飯,而且人在生命的最後關頭容易產生思念家鄉的感情。”
“當然也有這些原因。但我們感覺到的是有著哪怕一分一秒也希望在這世界上多活一會兒的本能欲望。”
“這個欲望和飯團有什麼關係?”
“監獄裏沒有白米飯。所以要吃白米飯飯團,就得到監獄職員家去做。淘米幾分鍾,做熟幾分鍾,做成飯團幾分鍾,送到這兒幾分鍾,死囚們似乎都下意識地計算這段時間。他們很清楚,要飯團比要其他東西可以多活30分鍾,但實際上,他們要的飯團大都被收屍的囚犯們吃了。”
典獄長的說明使霧島三郎不寒而栗,他預感更可怕的事情還在後麵。
“請到這邊來。”
典獄長先走步打開一扇門。旁邊的一間用木板隔開的不大的房間就是執行室。光禿禿的房梁上固定著兩個滑輪,下麵垂著一根有套子的繩子。
繩套的正下方有一塊米見方的木板,四周有一條縫。這塊木板下塌,死囚的身體便自動落下。但更令霧島三郎驚訝的是距木板不遠的一根鐵棍。
“這、這就是控製木板的扳手?用手一扳它,死囚的身體就落下去了吧。我原以為這扳手是設在死囚看不見的地方呢。”
“大家都這麼想,但實際上離得很近,扳這扳手的人是從看守人員中隨便指派的,當然大家都不願意幹。年輕人幹了這差事後要和最下賤的妓女連續廝混五、六天才能恢複過來。他們也不是要把死囚的亡魂轉移給裸體女人……”
霧島三郎覺得可以理解他們的心情。雖然這項工作必須有人來做,但扳這扳手時,人們會感到自己象一頭野獸一樣吧!這種原始人類般的感官刺激的痛苦是無法忍受的。
霧島三郎又看了一下執行室旁邊的監斬室,回到了典獄長辦公室。剛剛看過的刑場的淒慘景象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坐立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