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18日夜,美國天文學家科瓦爾,在帕洛瑪天文台的大望遠鏡中拍得了一張白羊座天區的照片,11月1日,他用儀器在底片上搜索,終於發現了一個很暗的陌生天體。它在天空中移動得慢極了,僅及一般小行星的1/10,其亮度隻相當於星等18等。而算出的軌道更叫人大吃一驚:半長徑是13.62天文單位,介於土星(9.6)與天王星(19.6)之間。近日距是8.42,遠日距是18.83天文單位。它的遠日點差不多達到了天王星的軌道。當時給了它一個臨時編號:——“1977UB”有人稱它為“科瓦爾天體”。
顯然,科瓦爾天體決不會是彗星,因為它絲毫沒有彗星的特征,而且從軌道特征看來,它更像是1顆行星,於是一些人不免喜氣洋洋,眉開眼笑地爭著說,我在多少年以前就預言過第10顆行星的存在,並且為它起了名字。隻是(由於疏忽)沒來得及指出它的位置,現在這不是證實了嗎?倘若果真如此,無疑又是天文學上的一段佳話。不少人為此費盡了心機,又是計算,又是推測,大談特談什麼冥外行星、水內行星,卻不料現在“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在這中間地帶冒出了這樣一個天體來。但如果科瓦爾天體真是一顆大行星,那麼提丟斯定則不就“泡湯”了嗎?這不光使提丟斯在九泉之下臥不成寐,更會令許多天文學家大傷腦筋——他們的太陽係起源演化學說需要重新寫了。
還好,後來細細一算,才發現大可不必為此煩惱,那些“預言家”也未免高興得太早了,所有這些,都隻是空歡喜一場而已。因為科瓦爾天體畢竟太小了,估計直徑隻有200千米,如果算作第10顆大行星,那末夾在幾顆龐大身軀的巨行星中間,倘若有些自知之明,它就將無地自容了。
現在事情明朗了,1977UB隻能是一個不平凡的小行星,而且人們經過翻箱倒櫃查找已往的資料,又發現了它過去已有記錄在檔。早在1895、1941、1943及1952年就留下過它的足跡。因此它又獲得了2060號的正式編號。科瓦爾也為它正式命名為“喀戎”(Chiron),在希臘神話中,這是一個絕頂聰明的半人半馬的肯陶斯人,他的上半身是人形,下半截是馬體,以智慧、善良、公正著稱於世,又有各種本領,神話中許多著名希臘英雄都曾在他門下習藝。
後來又有人對喀戎的軌道作了進一步的計算,證明它的軌道至少在上下幾千年內都是穩定的。不過由於它在近日點和遠日點附近分別受到土星和天王星的攝動(由於軌道的傾斜,它總在土星的“上麵”或“下麵”通過),軌道傾角變化較大,傾角的最大值約為7°。
據已故的我國天文學家、南京大學天文係戴文賽教授推測,喀戎應該是太陽係形成晚期1顆沒有來得及並人行星的“大星子”。也有人認為,它可能原來是土星的1顆衛星,由於某種原因逃逸了出來,因而它的軌道會與土星的軌道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