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遮掩恒星,是一種不常見的天象,但它會給我們帶來許多意外的信息。最好的例子是1977年3月天王星掩恒星SA0158687。當時,中、美、澳、印等國的天文學家通過這次觀測,意外地發現了天王星的光環。有人認為,這是自1930年發現冥王星以來,太陽係內最重大的發現。嚐到了這個大“甜頭”後,天文學家們對於掩星資料更是刮目相待了。
1978年6月7日,532號小行星赫克列娜(Hercalina)遮掩恒星SA0120774。美國的洛威爾天文台正好處在遮掩路線,因此他們很早就做了周密的觀測準備。
言歸正傳。6月7日這一天,洛威爾天文台的一架望遠鏡對準了恒星SA0120774,望遠鏡的末端接上了光電裝置,指針在記錄紙上畫出一條微微波動的水平線,等待著532號小行星的來臨。
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在預計的掩星時間之前一分多鍾,指針就驀地降落下來(這說明星光被什麼東西遮斷了),5秒鍾之後,指針又恢複了原來位置,又過了1分半鍾,才開始真正的532號小行星本體的掩星。
無獨有偶,據說在離開洛威爾500千米的一位業餘天文學家也發現了這一現象。
這當然不表示532號也有光環,產生這種現象的一個合理解釋是小行星532號有1顆衛星。按當時532號與地球的相對速度計算,這顆衛星的直徑為46千米左右,是532號直徑(約243千米)的1/5。它們之間至少相距977千米,區區小行星居然也會有“自己的”衛星,實在也是件大新聞。事隔半年,12月11日,忽然又有報告送來,說18號梅菠蔓的直徑雖隻135千米左右,但在離它650千米以外的地方,也發現了1顆直徑大於37千米的小衛星,也就是說,衛星超過了小行星本體的1/41
兩個小行星衛星的問世好像是一帖刺激劑,不少天文學家竟也回去翻箱倒櫃起來,他們把擱置多年的掩星資料找出,重新測量處理。於是“捷報”一時滿天飛舞,一下子有衛星的小行星據說達32個之多,而且似乎還有不少躍躍欲試的“候選人”等在後麵。
從天體力學上“引力範圍”和“攝動”等等計算表明,小行星完全有能力擁有自己的衛星並維係住它。但是九大行星中,尚且有兩個行星(水星和金星)沒有天然衛星,有衛星的小行星比例似乎不應當太高。何況,在掩星觀測中正好碰上衛星的概率不會太大,因此這麼多的“喜訊”反而叫人弄得真假難辨了。再說532號及18號小行星的衛星畢竟還隻是間接的證據,世界上還沒有人親眼目睹這些“舞伴”;所以也有一些天文學家對此還持慎重的態度。究竟如何,還要等待今後實踐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