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起匆忙,皇伯父壽辰,兒臣確實無貴重禮物獻上,自回宅之後,兒臣苦思,父親與大伯,無論寒來暑往,都是花萼相輝,兄弟友慕,感情至深。”李璵聲情並茂地說道,“自散朝,兒臣歸宅與妻韋氏商談,自覺實無貴禮,而妻拿出一堆玉璧,合則一體生輝,分則各有華美,此物不正是象征著父親與大伯的兄弟之情,為我大唐增輝?兒臣不才,待眾臣獻完壽禮後,才想著如何應答父親,祝大伯壽辰心愉悅,父親與大伯的兄弟之情,是大唐之幸。”

說罷,李璵從袖中取出一對玉璧,呈現在眾人麵前。確實如他所說,合則一體生輝,分開則各自有華美之美。

“好!好玉璧!”寧王連聲讚歎,顯然十分滿意。

“此物,是你成婚時太子妃的陪嫁吧?”李三郎雖然高興,但顯然,十王院沒什麼事能瞞過皇帝的雙眼。

“稟父親,正是。”李璵叉手回答道。

“如何拿你夫妻二人的嫁禮,來做壽誕的賀禮呢?”李三郎看著這個兒子,心中又有了心疼,對這個兒子,年輕時,朝政風波,為了保住一家人,李三郎差點在懷胎十月時打掉他,親自熬打胎藥,結果睡著了,夢中三次想繼續熬藥,都是被宮人推翻藥鍋,醒來後,才下定決心,不打掉這個孩子,後來政事順遂,李璵才降生。

真實的李璵,是不知道的,重生的李璵,知道這個典故,因此緩緩道來:“兒臣性命,仰賴父親,才來到世上,昔時,前晉李密陳情表書: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可前晉耽於享樂,生靈塗炭,此言真正說的,應該是我大唐,開元盛世,天子聖人,唯有父親一人,父親自受命於天,以孝治理天下,寬宥兄弟,廣開言路。政清明,人和睦,太傅賀執章也曾著《太和太和》一詞,無父親,何來太平盛世,無父親寬仁,何來李璵,兒臣不才,謹具此雙壁,為大伯壽,也為謝父親愛子,舐犢情深之情。”

“太子寬仁謹慎,忠守孝悌,感恩天父之恩,臣等恭賀聖人,大唐萬福!”聽聞學生點到自己,賀執章趕緊起身,向皇帝跪拜,看到此情景,眾人不得不都跪下。

李三郎麵色漲得通紅,他陷入沉思,雙手緊緊握拳,心中暗自懊惱不已。當他聽到李璵那一番平靜卻又穿透力十足的陳詞時,隻覺得無地自容。

此前一日殺三子,自己是聖人,不會有人明著說什麼,但也足以讓朝廷成為眾矢之的,被世人唾罵。而今日,自己的親生兒子卻在這裏替自己辯解、開脫,說自己是天子聖人,以孝悌治天下,往自己臉上貼金,這讓他如何能夠承受得了?

李三郎再也無法保持沉默,他猛地站起身來,聲音略微顫抖地說道:“朕有個好兒子,此為大唐幸事,眾臣,向太子跪拜吧。”

“聖人!”林國輔不解,怎麼今天想使壞,卻被李璵輕鬆破局。

“國相何意?太子孝悌,懂大義。這是大唐福分,你想說什麼?”寧王見此,趕緊從座中出來,“老臣不敬,向太子回禮。”說完就要拜,眾臣見此,也跟著跪下拜太子。

“大伯,不可如此,今日為您賀壽,您請上座。”李璵扶著李弦,回到座上。轉身走向中台:“諸位臣工,請起身。”

“今日是為賀寧王壽,父親與大伯,是我大唐表率,還請受李璵叩拜。”說完,向李三郎跪下,行叩拜之禮,眾臣見如此,也跟著照做。

林輔國見狀,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他本想借機讓太子難堪,卻不想反被太子一番話,占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