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長安,李璵生於斯,長於斯。卻從未看過長安全景,自小養在深宮,成人在十王院,遙領官銜。

重生的李璵,想看看,這座盛世落成的國際大都市。不下去體察民情,才知天下人需要什麼。

七月二十八,在七夕晚宴結束後的二十多天,除開朝政,李璵都在避免見到邊將,掌軍之人。同時告誡丈人與大舅子:無軍國要事,切莫私下隨意相會,以免聖人猜忌。

八月初三,於內廷,向聖人請命,白衣素服,輕裝簡從,巡遊長安城郭,天子初時不許,見其誠,遂允。

盛唐時,長安是當時規模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常住人口近兩百萬,共分108坊,劃分兩縣:長安,萬年。

要將這麼大的一座城市管理得井井有條,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大化小,將長安城(前隋大興城)建成棋盤樣式。龐大的城市,被分為108個方格狀的坊。坊如同一個個獨立的小城由土牆圍起,圍牆四麵有坊門,通常日出時開啟,日落時關門。從城市整體規劃看,唐長安城由三座宮(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108坊、25條大街(南北14條、東西11條)和東西兩市組成。

這座號稱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由內到外分為三個部分:宮城、皇城、外城(郭城、羅城)。其中,外城大致呈“凹”形,主要以“坊”為單位組成,裏坊街區以朱雀街為中軸,呈對稱布局。坊,先秦開始稱“裏”“閭”“閭裏”,是中國古代城市居住區組織的基本單位,南北朝開始出現“坊”的稱呼,隋開始正式改稱“坊”,本朝裏、坊稱呼互相使用。長安城以坊為基本單位的格局稱為“裏坊製”。唐長安城是一座以嚴格的裏坊製運營著的城市。

大城非一日可成。從選址建設到最終的完工,隋唐長安城,經曆了隋代、大唐四代帝王等跨越70多年的接力,這座壯麗的國都,方始建成。

十王院,在城東北角。八月初八,得到李三郎允許,在金吾衛禁軍的派出的兩名扈從的陪同下,李璵從十王院的太子宅邸出發,開始了為期一月的城市之旅。

官府規定,隻有三品以上官宦或“坊內三絕”(門第、才德、文學)者可以向坊外臨街開門,餘者一律向坊內開門。且對住宅大小有所限製,文宗“營繕令”從房屋的間數、架數和屋頂裝飾等住宅規範來表達門戶高低。下級官吏或平民商賈即便有錢也不可僭越。

“百戶為裏,五裏為鄉。兩京及州縣之郭內,分為坊,郊外為村。裏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坊正掌管坊門管理,每日日落後坊門關閉,是為宵禁。而每年僅有三天取消。

自出發,一路向南,先看看敦化坊,顏鎮卿出生的位置,長安城南。敦化坊,在曲江池畔。想來是文人墨客集中之地。這不來不要緊,果真碰上顏鎮卿,此時其母在神都洛陽病逝,正好碰上一家子人在打包行李,準備回去守陵丁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