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我的奇妙自然之旅(1 / 3)

1.百慕大三角

百慕大是世界聞名的一個地方,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正東約600公裏的海上。百慕大三角的具體地理位置是指位於大西洋上的百慕大群島、邁阿密(美國佛羅裏達半島)和聖胡安(波多黎各島)這三點連線形成的三角地帶,麵積達40萬平方英裏。百幕大三角由360多個島嶼組成的群島,這些島嶼好似圓形的環,躺臥在大西洋上由於百慕大群島與美洲大陸之間有一股暖流經過,因此,這裏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島上綠樹常青,鮮花怒放。百慕大又被稱為地球上最孤立的海島.因為它與最接近的陸地也有幾百英裏之遙,因此,百慕大群島四周是遼闊的海洋,具有藍天綠水,白鷗飛翔,花香四溢的秀麗風景。

不過,百慕大之所以出名,並非是由於它的美麗的海島風光,而是,提起百慕大,人們就會聯想到恐怖而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海區”。相傳,在這裏航行的艦船或飛機常常神秘地失蹤,事後不要說查明原因,就是連一點船舶和飛機的殘骸碎片也找不到。以致於最有經驗的海員或飛行員通過這裏時,都無心欣賞那美麗如畫的海上風光,而是戰戰兢兢,提心吊膽,唯恐碰上厄運,不明不自地葬送魚腹。現在,百慕大三角已經成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種失蹤事件的代名詞。

概況:“百慕大魔鬼三角”名稱的由來,是1945年12月5日美國19飛行隊在訓練時突然失蹤,當時預定的飛行計劃是一個三角形,於是人們後來把美國東南沿海的西大西洋上,北起百慕大,延伸到佛羅裏達州南部的邁阿密,然後通過巴哈馬群島,穿過波多黎各,到西經40線附近的聖胡安,再折回百慕大,形成的一個三角地區,稱為百慕大三角區或“魔鬼三角”。在這個地區,已有數以百計的船隻和飛機失事,數以千計的人在此喪生。從1880到1976年間,約有158次失蹤事件,其中大多是發生在1949年以來的30年間,曾發生失蹤97次,至少有2000人在此喪生或失蹤。這些奇怪神秘的失蹤事件,主要是在西大西洋的一片叫“馬尾藻海”地區,為北緯20~40°、西經35~75°之間的寬廣水域。這兒有世界著名的墨西哥暖流以每晝夜120~190千米流過,且多漩渦、台風和龍卷風。不僅如此,這兒海深達4000~5000米,有波多黎各海溝,深7000米以上,最深達9218米。

成因:到目前為止,對“百慕大魔鬼三角”的解釋可歸納為如下幾類:一類認為,這些失蹤是由於超自然的原因造成的,聯想到是否是外星人的飛碟在作怪。第二類則認為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如地磁異常、洋底空洞、甚至還有人提出泡沫說、晴空湍流說、水橋說、黑洞說等等,用一些奇異自然現象來解釋“百慕大魔鬼三角”。最近,英國地質學家,利茲大學的克雷奈爾教授提出了新觀點,他認為:造成百慕大海域經常出現沉船或墜機事件的元凶是海底產生的巨大沼氣泡。在百慕大海底地層下麵發現了一種由冰凍的水和沼氣混合而成的結晶體。當海底發生猛烈的地震活動時被埋在地下的塊狀晶體被翻了出來,因外界壓力減輕,便會迅速氣化。大量的氣泡上升到水麵,使海水密度降低,失去原來所具有浮力。恰逢此時經過這裏的船隻,就會像石頭一樣沉入海底。如果此時正好有飛機經過,當沼氣遇到灼熱的飛機發動機,無疑會立即燃燒爆炸,蕩然無存。與此相反,有些人認為這些奇特的失蹤現象彼此間並無聯係,因而也就否定百慕大魔鬼三角的存在。百慕大這層神秘的麵紗是否已經揭開,尚待後人的研究驗證。

本世紀以來所發生的各種奇異事件,最讓人費解的大概就要算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連串飛機與輪船的失蹤案了。

所謂百慕大三角,即指北起百慕大,西到美國佛羅裏達州的邁阿密,南至波多黎各的一個三角形海域。在這片麵積達400000平方英裏的海麵上,從1945年開始數以百計的飛機和船隻,在這裏神秘地失蹤。當然,這些失蹤事件不包括那些機械故障、政治綁架和海匪打劫等,因為這些本不屬於那種神秘失蹤的範疇。由於事件疊出,人們賦予這片海域以“魔鬼三角”、“惡運海”、“魔海”、“海輪的墓地”等渾號。這些渾號反過來又烘托了這裏特有的神秘而恐怖的氣氛。

在我們熟悉的地球上,怎麼獨獨有這麼一個神奇而無法解釋的角落?怎麼會發生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在百慕大三角作祟?

失蹤的飛機群:第19飛行中隊由5架“報複者”魚雷轟炸機和14名飛行員(包括5名駕駛員,其他為無線電員和槍炮手)組成。其中四駕飛機由學生飛行員駕駛,第五架飛機的駕駛員是負責訓練這些學生的中隊長查爾斯·泰勒上尉。在1945年12月5日下午2點,這五架飛機從佛羅裏達的勞德代爾堡海軍航空基地起飛進行飛行訓練,既定航線是從佛羅裏達半島向東飛越大西洋抵達巴哈馬群島上空,然後折回勞德代爾堡,全程約300英裏,飛機上攜帶的汽油足夠飛行6個小時。在下午4點,基地接到了泰勒發來的遇到麻煩的信號。這時飛機已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上空,但是並未按原定的向南、向西折回,而是繼續向北、向東飛行,離開大陸原來越遠,向大西洋深海飛去。基地收到的最後一次通訊是7點過後不久,那時飛機還有一小時的燃料,但很顯然仍然繼續向大西洋深處飛去,直到汽油耗完沉落海底。飛行員可能試圖在海麵迫降,但在黑暗之中失敗而遇難。援救人員未能發現飛機的殘骸和屍體,顯然它們都已沉入了大海深處。“複仇者”綽號“鐵鳥”,空機重達14000磅,一旦掉到海麵上就很快沉落海底。但是這次悲劇並沒有結束,在當天晚上7點27分,兩架“水手”海上飛機起飛前去救援,其中的一架在升空23分鍾後發生爆炸,機上13名乘員全部遇難。“水手”海上飛機有容易漏油的毛病,綽號“飛行油箱”,如果有乘員吸煙或因別的原因出現火花,就可能發生爆炸而出事。“甘斯·米爾斯”號的海員目睹了這架飛機的爆炸經過,並發現了掉到海麵上的殘骸。

隨後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包括庫舍)的調查結果,都認為泰勒上尉必須為第19飛行中隊的失蹤承擔主要責任。泰勒並不是一名優秀的飛行員,而以馬虎著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曾經兩次因為在海上迷航而不得不棄機跳傘而獲救(泰勒還被迫在海上第三次棄機跳傘,不過那一次不是他的責任)。在這次飛行訓練時,泰勒既忘了帶手表又忘了帶基本的導航儀器。在飛行中,他報告他的飛機上的羅盤失靈,但是相信自己能夠根據目測繼續帶領飛行,聲稱無需幫助。在4點45分時,基地發現泰勒顯然已迷失了方向,要求他把指揮權交給跟隨的飛機,但是泰勒顯然沒有這麼做。從通話記錄可知,泰勒一直在率領飛行中隊向錯誤的方向航行,遲至6點時,泰勒還在命令飛行中隊向東飛行,而至少有兩名學生飛行員認為應該向西飛行,但是由於軍中的紀律,他們不得不跟隨泰勒飛向深淵。基地反複地要求泰勒改用更可靠的緊急頻道通訊,而泰勒也拒絕這樣做。因此這次事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人為錯誤導致,其次天氣也不佳。盡管在第19飛行中隊剛起飛時,天氣情況良好,但很快就變得惡劣。救援飛機報告遇到強烈的氣流和危險的飛行條件,當時在該海域的船隻報告風暴和巨浪。一位迷航而又剛愎自用的中隊長帶著沒有經驗的學生飛行員在惡劣的天氣中夜裏飛行,遇難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並沒有任何神秘之處。

但是泰勒的親屬對這個調查結果不滿。他們向美國海軍高層上訴。在40年代末,美國海軍最高當局滿足了泰勒親屬的要求,把事故原因歸咎於壞天氣和“未知因素”。“未知因素”激發了人們的想象能力。第19飛行中隊的失事成了“百慕大魔鬼三角”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神秘故事,在傳播中又被有意無意地添油加醋,於是惡劣的氣候被說成“當時天氣很好”,一次對學生飛行員的訓練飛行被說成“參加訓練的14名飛行員也都是有經驗的老手”,泰勒拒絕使用緊急通訊頻道被說成“無線電聯絡受到幹擾”,那架升空後不久就爆炸的“水手”救援飛機被說成“與基地保持一段聯係後也失蹤了”,好像也很神秘,而實際上那隻是當天出動的眾多救援飛機中的一架而已。

這件事被添油加醋再披露之後,百慕大海域出了名。隨著人們對這片海域的關注,不可思議的飛機失蹤事件,就顯得越發令人感到恐怖——1948年12月27日22點30分,一架DC—3型大型民航班機,從舊金山機場起飛,途經百慕大海域上空,地麵指揮塔曾聽到機長驚詫的話聲:“這是怎麼回事?都在唱聖誕歌哪?”

誰也沒有想到這句話裏所包涵的意味是什麼。28日淩晨4點30分,班機還向機場發過電訊——“接近機場,燈光可見,準備降落。”機場做好接受著陸的各項準備。可是這架DC—3型班機始終沒在機場降落。它在降落前就消失了,機組人員和全部乘客無一生還。

飛機一分鍾前還與機場保持著正常聯係,這次失蹤仿佛是在一瞬間之內發生的。就像天空破了個洞,飛機一下掉進洞裏,無聲無息了。

航海者的墓地:百慕大三角究竟是一片什麼樣的海域呢?我們從最早揚帆駛過這片海域的哥倫布的見聞中,也許能窺見300年前這片海域的若幹情況。

1502年,哥倫布第四次度過美洲時,曾途經百慕大三角。

這天,哥倫布仁立船頭,但見晴空萬裏,海麵平靜。突然間,狂風驟起,天昏地暗,幾十米高的巨浪像牆一樣向船隊撲來。

水手們齊心協力試圖調轉航向,但船上所有的導航儀器全部失靈,磁羅盤上的指針不是指著正北方向,而是指向西北方向,偏離6度。船失控了,任隨風浪推打。

哥倫布是幸運的,經過幾天幾夜顛簸,船總算沒有沉沒。令他奇怪的是,這場從天而降的風暴竟嘎然而止了,風浪說結束就結束,馬上就風平浪靜了。

哥倫布把這一切詳細地寫在他的航海日記裏。他在給西班牙國王的信中,也談到這次難忘的經曆——當時,浪濤翻滾,一連八九天時間,我們看不到太陽和星辰……我這輩子見過各種風暴,可是從來沒遇到過時間這麼長,這麼狂烈的風暴。

問題在於哥倫布活過來了,他的經曆至少屬於那些尚可解釋的遭遇。那麼,那些沒能活過來的人,他們的遭遇呢?當然,那是一種不可解釋的、誰也沒看到的經曆——1840年8月,一艘法國帆船“洛查理”號正在百慕大海麵航行。這艘船扯著帆,而且風帆飽滿,說明它在平靜地航行著。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它好像在沒有目標似地隨風漂浮。人們感到奇怪,便劃船靠上去。他們發現船上靜悄悄的。上船後才發現,船上空無一人,但貨艙裏裝著的綢緞等貨物完整無損,水果仍很新鮮,也沒人碰過。然而,為什麼船上的水手都跑光了呢?沒有人能夠解答,船上唯一健在的生物,就是一隻餓得半死的金絲鳥,可惜它不能說話。

到底船上發生了什麼,沒人知道,但誰都明白船上肯定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1872年,這一帶海麵又發生了一件怪事。

一艘雙桅船“瑪麗亞·采列斯特”號,在亞速爾群島以西100海裏的地方漂浮。當它被人們發現時,船上也是空無一人,而且船艙的餐桌上還擺著美味佳肴,茶杯裏還盛著沒喝完的咖啡和水。壁上的掛鍾正常地走動,縫紉機台板上還放著裝著機油的小瓶子。這一切除了說明這艘船沒有遇到風浪之外,絲毫不能解釋它的主人為何棄船而去。

1944年,古巴籍的貨船“魯比康”號在同一海域同樣出現人去船空的奇案。當人們登上這艘漂浮不定的船時,隻有一隻狗孤獨地躺在甲板上。

1963年,美國籍油輪“瑪林·凱思”號穿過這片海域,航行的第2天,船上的報務員還向岸上通報說:“航行正常,位置北緯26度4分,西經73度。”但這是“瑪林·凱思”號傳給世界的最後訊息,它從此失蹤了。誰也無法想象這樣一艘裝有現代化導航和通訊設備的油輪,竟然連一點油花都沒留下,就從這片海域上失蹤了。

美國籍貨輪“獨眼”號是一艘長達542英尺、擁有309名水手的巨型貨輪。1918年3月,它在巴西裝滿錳礦砂,返回弗吉尼亞的諾福克的途中失蹤了。當時天氣很好,不存在風浪掀翻船隻的可能。有人推測說當時正值戰爭期間,“獨眼”號很可能遭德軍潛艇的襲擊。可是戰後人們查閱了德國海軍的戰時記錄,發現當時沒有一艘德國潛艇在“獨眼”號航線上出現過。如此龐大的一條巨輪,又有無線電通訊設備,它怎麼連個“SOS”的信號都沒發出就失蹤了呢?

1935年8月,意大利籍的貨輪“萊克斯”號的水手們,親眼看到美國籍縱帆船“拉達荷馬”號被海浪漸漸吞沒,他們奮不顧身地從海上救起了“拉達荷馬”號溺水的水手。但5天之後,“萊克斯”號的水手卻驚訝地發現,“拉達荷馬”竟然漂浮在海上。這並不是幻覺,因為“萊克斯”號上的水手,連同被他們救起的“拉達荷馬”號上的水手,一同登上了“拉達荷馬”號縱帆船。一艘已經沉沒了的船,怎麼可能又重新漂遊海上呢?人們無從解釋。

究竟誰在這裏作怪:既然這裏出現如此眾多的奇異事件,那麼,人們當然要問究竟是什麼在這裏搗鬼?1951年10月,一艘巴西的軍艦在亞洛爾群島西南方向的海麵上航行,後來船和水兵一起神秘失蹤了。次日,巴西方麵派出飛機和艦船前往找尋,一架水上飛機在海麵上搜尋時發現,海麵下有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在飛速前進,而且速度快得驚人。這說明這絕非海底生物,同時龐大的體積又說明,它又非水中的魚類。在這天夜裏和次日淩晨,有人在這一海域看見了一種奇異的極其明亮的光,但誰也無法說清這奇異的物體和奇異的光芒從何而來。

從這片魔鬼三角海域僥幸逃脫出來的人,他們的回憶也許能給我們提供一點線索。

美國海難救助公司一船長說,他有一次從波多黎各返回佛羅裏達,途中船上羅盤的指針突然猛烈擺動,雖然柴油機仍在運轉,但毫無功率。海浪從四麵八方朝船撲來,看不到水平線,船的四麵都是濃濃的大霧。他急忙命令輪機手全速前進,終於衝出大霧。奇怪的是這大霧以外的海麵浪並不大,也沒有霧。水手們都說,這輩子從未見過這種怪事。

1972年9月,美國籍貨輪“惡夢”號航經百慕大三角海域時,突然船上所有的燈都暗了下來,羅盤也失靈了。水手們感到事情不妙,趕緊根據陸地的燈光定向,把船朝西駛去。航行片刻,他們發現船原本是向北行駛,但無論如何他們也糾正不了航向。這時候,天空出現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遮住了星星。一道亮光射進這個物體。不久,它又不見了,船也恢複了正常航行。

天空中這個黑色物體和前麵說到的水下的那個黑色物體有無聯係?或者說,它們是否為同一物體?沒有人能夠回答。人們隻能說:這是耐人尋味的。顯然,這裏存在著一股神秘而強大的、看不見的力量。

1977年2月,一架私人水上飛機掠過百慕大三角海域,飛機上的幾位朋友正在吃飯,突然發現盤子裏的刀叉都變彎了。當時羅盤指針偏轉了幾十度,他們加速逃離這個可怕的航區。返航後他們發現,錄音機磁帶裏錄下了強烈的海的噪音。

海,怎麼能發出嗓音呢?一位老飛行員說了件怪事。一次,他在百慕大三角海域7000米高空做夜間飛行。起初,一切正常。忽然他發現機翼兩側光芒閃閃,他以為是機艙玻璃反光,但反光不可能這麼強烈,強光刺得他睜不開眼,連儀表也看不清楚,而飛機亮得像個透明的玻璃物體。他抬起頭,覺得天空亮得連星星都看不見了。他趕緊關閉自動操縱杆,改用手操縱著飛機飛行。幾分鍾後,亮光漸漸消失,一切恢複正常。

夜空中的亮光從何發射而來?老飛行員答不上來,相信你也答不出來。科學家們的種種解釋:全世界的科學家似乎都不允許百慕大三角的謎繼續存在下去。他們運用自己已知的各種知識,去解釋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種種怪事。

在各種解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下麵的這幾種:

1.磁場說。在百慕大三角出現的各種奇異事件中,羅盤失靈是最常發生的。這使人把它和地磁異常聯係在一起。人們還注意到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失事的時間多在陰曆月初和月中,這是月球對地球潮汐作用最強的時候。

地球的磁場有兩個磁極,即地磁南極和地磁北極。但它們的位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不斷變化中。地磁異常容易造成羅盤失誤而使機船迷航。還有一種看法認為,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有巨大的磁場,它能造成羅盤和儀表失靈。

1943年,一位名叫襲薩的博士曾在美國海軍配合下,做過一次有趣的試驗。他們在百慕大三角區架起兩台磁力發生機,輸以十幾倍的磁力,看會出現什麼情況。試驗一開始,怪事就出現了。船體周圍立刻湧起綠色的煙霧,船和人都消失了。試驗結束後,船上的人都受到了某種刺激,有些人經治療恢複正常,有的人卻因此而神經失常。事後,襲薩博士卻莫名其妙地自殺了。臨死前,他說試驗出現的情況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關。他沒有留下任何其他論述,以致連試驗的本身也成了一個謎。

2.黑洞說。黑洞是指天體中那些晚期恒星所具有的高磁場超密度的聚吸現象。它雖看不見,卻能吞噬一切物質。不少學者指出,出現在百慕大三角區機船不留痕跡的失蹤事件,頗似宇宙黑洞的現象,但難以解釋它何以刹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3.次聲說。聲音產生於物體的振蕩。人所能聽到的聲音之所以有低渾、尖脆之分,這是由於物體不同的振蕩頻率所致。頻率低於20次/秒的聲音是人的耳朵聽不見的次聲。次聲雖聽不見,卻有極強的破壞力。

百慕大海域地形的複雜性,造成了次聲的產生及其加劇了次聲的強度。波多黎各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爆發、海浪和海溫的波動都是產生次聲的原因。

4.水橋說。據認為百慕大三角區的海底有一般不同於海麵潮水湧動流向的潛流。因為,有人在太平洋東南部的聖大杜島沿海,發現了在百慕大失蹤船隻的殘骸。當然隻有這股潛流才能把這船的殘骸推到聖大杜島來;當上下兩股潮流發生衝突時,就是海難產生的時候。而海難發生之後,那些船的殘骸又被那股潛流拖到遠處,這就是為什麼在失事現場找不到失事船隻的原因了。

5.晴空湍流說。晴空湍流是一種極特殊的風。這種風產生於高空,當風速達到一定強度時,便會產生風向的角度改變的現象。這種突如其來的風速方向改變,常常又伴隨著次聲的出現,這又稱”氣穴”。航行的飛機碰上它便會激烈震顫。當然嚴重的時候,飛機就會被它撕得粉碎。

可惜,這些僅僅是假說而已,而且,每一種假說隻能解釋某種現象,而無法徹底解開百幕大之謎。何況,除了飛機和船隻無端失蹤之外,百慕大海底和海麵還有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怪事呢!

在本世紀海上發生的神秘事件中,最著名而以最令人費解的,當屬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連串飛機、輪船失蹤案。百慕大是一個奇怪的地方。在這裏不明不白失事的飛機多達數十架,輪船100多艘,不僅如此,百慕大還出現過許多穿越時間隧道失蹤,而又突然出現,且“使人年輕”的傳聞。

在全球,當人們一提到百慕大,就會感到毛骨悚然,一個科學團體認為,此處可能有一個巨大的隕石。據研究,約1500年前,有一個巨大的隕石從太空飛來,掉入大西洋。這塊大隕石猶如一個大黑洞,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連光線也能吸引進去,何況飛機、輪船。墨西哥半島上的伯利茲也曾經飛落過一顆隕石,摧毀了地球上萬物生靈,其塵埃在地球上空彌漫十年之久。百慕大離伯利茲不遠,是否是受雙重影響也不得而知。

如果隕石造成百慕大魔鬼三角區的論點成立的話,那麼北緯30度一線附近的種種怪異現象是否也可用隕石論的觀點來解釋呢?

西方著名科學家赫爾比格曾提出過一個令人驚歎的理論,地球在其46億年的曆程中,先後捕獲了4顆衛星,即4個月亮。這4個月亮恰好跟地球的4個地質年代相符合,同地球4次大變動相印證。我們今天看到的月球是地球的第四顆衛星,前三顆由於在運行中離地球太近,最後都墜落了。在墜落到地球赤道偏北附近三個地方之前,他們發生了爆炸,摧毀了世界上萬物之靈,地球變形了,形成了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三顆月亮落地中心除印度洋以外,其他兩顆碩大的月球都是在北緯30度附近,不僅形成了三大洋,其地球內部地核結構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使地球自轉和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均呈傾斜。

但也有人認為,地球運轉軌道呈斜形是麵積217.56萬平方米的格陵蘭島億萬冰雪融化導致地球失去重心所造成。還有人認為,地球運行呈斜形(往西北方傾斜)並非上述兩大原因所致,而是地球的衛星——月亮在起作用。因為月亮始終是繞地球轉的,地球被月亮牽製住了。眾說紛紜,但這些說法與神秘的北緯30度主題都離得較遠。

據說自從1945年以來,在這片海域已有數以百計的飛機和船隻神秘的無故失蹤。失蹤事件之多,使世人無法相信其盡屬偶然。而該地區無法解釋的船隻或飛機失蹤事件,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

科學探索:1979年,美國和法國科學家組織的聯合考察組,在百慕大海域的海底發現一個巨大的水下金字塔。根據美國邁阿密博物館名譽館長查爾斯·柏裏茲派人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到這個水下金字塔比埃及大金字塔還要巨大。塔身上有兩個黑洞,海水高速從洞中穿過。

水下金字塔的發現,使百慕大三角謎變得更為神秘莫測,它到底是人造的還是自然形成的?它與百慕大海域連續發生的海難和空難有什麼關係?這些都有待於人們的進一步探討。百慕大這個黑洞,至今還沒有看見底。

《並不存在的“百慕大魔鬼三角”》:“百慕大群島是大西洋上著名的旅遊勝地,然而卻跟一個恐怖的名字聯係在了一起。在地理學上,並不存在“百慕大三角”這樣的劃分,但是神秘現象的鼓吹者將百慕大群島、美國佛羅裏達州的邁阿密和波多黎各的聖胡安這三個地方硬是劃了三條連線,組成一個三角形,然後聲稱在這一海域曾多次發生過莫名其妙的航船、飛機失蹤,稱之為“魔鬼三角”。有的甚至聲稱這種“魔鬼三角”在地球上還有多個,較著名的還有一個日本“魔鬼海”。這種說法經過無數文章、書籍的渲染,越傳越神,不僅家喻戶曉,甚至連某些專業人士也信以為真,比如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辦的中國海洋信息網也將“百慕大三角”當成“海洋奇觀”、“海洋之謎”,收錄了幾篇有關文章。國內海洋方麵的主要科普雜誌《海洋世界》在80年代初首次向國人介紹了“百慕大魔鬼三角”,以後又多次提起這個話題,直到2000年,上麵至少還有兩篇介紹文章,一篇是趙俊濤《百慕大:死亡三角》,一篇是洋洋《海洋中的神秘地帶》(2000年第4期),聲稱:“幾十年來,有許多船隻、飛機在這裏神秘失蹤,而且從來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在這片海域內,無人駕駛的鬼船飄來忽去,奇光異霧時隱時現……百慕大三角被人們稱為‘死亡三角’、‘魔鬼三角’、‘魔海’……”一個風景優美的人間天堂在這些作者筆下成了人間地獄,實在駭人聽聞。

五花八門的理論、假說被提出來試圖解釋這個神秘現象,簡直成了一門學問。比如上麵的這篇文章,就提到了“外星人綁架”、“大西國發射激光”、“黑洞理論”、“海上次聲波振動理論”、“高壓油氣說”、“平行宇宙”、“第二重力”、“四維空間”、“時空收縮論”等等。最流行的說法認為百慕大三角海底有個外星人基地,那些失蹤的飛機和船隻被外星人掠走了,失蹤者被外星人帶去當實驗品,科幻電影《第三類親密接觸》就有幾十年後那些失蹤的飛行員被外星人放回的鏡頭,而且還跟失蹤前一樣年輕。還有一種很迷人的科幻說法,說是這些飛機和船隻進入了“時間旋渦”或第四維空間,去了另一個世界。也有人試圖根據現有的科學知識,給出合理的解釋,比如海嘯、地震、龍卷風、重力異常、磁異常(美國海軍在普查繪製海圖時測量過這個海域,並未發現任何異常)。其中有一個“磁偏角異常”的說法,看上去似乎很合理,甚至連一些懷疑論者也接受。眾所周知,地球的磁極和地理極往往是不相吻合的,導致羅盤所指的北極與實際的北極有一定的偏差,不同地點的磁偏角一般均不同,這種磁偏角現象早在宋朝就已被中國人發現,是航海的一個基本常識。

有人聲稱,百慕大三角這個地方與眾不同,磁北極和北極是在同一直線上,即磁偏角為零,如果海員、飛行員在百慕大三角繼續保持校正磁偏角的習慣,就會迷失方向。這種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磁偏角現象是每個海員、飛行員都時刻牢記著的,如果他們一時忘了,在別的地方會偏離航向,在磁偏角為零的地方卻偏偏不會。即使有海員、飛行員發神經突然在不需校正羅盤的地方去校正羅盤,也隻能解釋為什麼飛機、船隻偏離了航線,卻無法解釋它們為什麼會消失。地磁上有很多地方磁偏角為零,將這些地方連接起來,成了一條假想的“零磁偏線”,這條線從美國五大湖區,經美國東部、佛羅裏達、古巴一直延伸到南美。百慕大三角實際上並不都在零磁偏線上,隻有在靠近佛羅裏達的地方磁偏角才接近零,往東則磁偏角逐漸增加,在百慕大群島處達到15度。

神秘現象的鼓吹者都承認,並沒有一個合理的理論、假說能夠解釋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失蹤現象。問題是,如果這個神秘失蹤現象本來就不存在,又何必挖空心思去解釋呢?但是這些“研究者”卻沒有一個想到要去調查調查是否真有那麼多船隻、飛機在百慕大三角失蹤了。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圖書館員拉裏·庫舍決定為他們代勞,挨個挨個地調查神秘現象鼓吹者所具體提到的全部五十多(因為有的相關事故很難說該算在一起還是分開,所以不用確定數字)起事例的真相,查閱美國空軍、海軍、海岸警備隊、倫敦勞埃德保險公司的有關調查報告,事故發生時報紙的報道,以及向有關人員寫信查詢,在1975年出版了《百慕大三角神秘——已解》一書,詳細地介紹了他對每一起事例的調查結果。該書被美國海岸警備隊、倫敦勞埃德保險公司和許多權威機構認為是對百慕大三角現象的定論。在這本書中,庫舍得出了十條結論:

1.在找到了足夠的資料以後,大多數的事故都能有合理的解釋,並不神秘。比如,有的是因為遇到了颶風,有的是船體結構本身有缺陷又遇到壞天氣,這些在事後的調查報告中都有結論。

2.在一些傳說的“事故”中,關鍵的細節,甚至整個事故,都是虛構的。

3.一些明顯發生在別處的事故也被算進了百慕大三角之中,最臭名昭著的是1902年發生在太平洋的一起海難和1951年發生在愛爾蘭的一起空難,都被當成了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事故。如果我們根據鼓吹者所提到的百慕大三角事故劃定百慕大三角,它將包括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和北大西洋的無比廣闊的海域。船隻、飛機失蹤是全球各地到處發生的,比如,自1850年以來,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和北歐之間,有近兩百艘(架)船隻或飛機失蹤或被遺棄。事實上百慕大三角的失蹤現象並不突出。

4.有一些失蹤的船隻的航線經過了百慕大三角,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它們是否是在那裏失蹤的。

5.在許多事例中,船隻或飛機的失蹤地幾乎完全未知,搜尋者不得不被要求尋找廣闊的海域。

6.許多事故在發生的時候,當時的人並不認為有神秘之處,但在許多年後,神秘現象的鼓吹者在尋找證據時,卻開始把它們也算入了神秘事故。這時候要再去完全搞清楚發生在多年前的事故的詳情,一般是很困難的。

7.與傳說的相反,在許多事故發生的時候,天氣都非常惡劣。在幾起事故中,颶風應承擔責任。

8.許多事故發生在下午或晚上,使得援救人員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看清現場,因此大海有整夜的時間“破壞”現場,難以找到殘骸。

9.許多作者在介紹事故時,並未做原始的調查,而隻是引用別的作者的文章,因此以訛傳訛,越傳越離譜。

10.在介紹某些事故時,鼓吹者隱瞞了那些能對失蹤有明顯的解釋的重要細節。

庫舍在書中(第二版)並沒有具體統計有多少起事故是可以確定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我根據他對每一起事故的具體描述算了一下,在這五十多起事故中,隻有二十起左右可以確定是發生在百慕大三角或其鄰近海域。考慮到那是一個船隻、飛機出入極其頻繁的地區,在一百多年中隻發生了這些事故,並不算多。此外,與傳說的相反,有的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事故找到了殘骸,甚至還有幸存者。

這些結論也同樣適用於其他的“魔鬼三角”,比如日本的“魔鬼海”,庫舍發現實際上是美國人捏造出來的。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想到,如果百慕大三角真的頻繁發生神秘的海難、空難,最該重視的是海洋保險公司,應對經過百慕大三角的船隻收取額外的保險費。但是保險公司並不認為百慕大三角是個特別危險的海域。1975年,在答複《命運》雜誌的詢問時,壟斷英國海洋保險的倫敦勞埃德保險公司聲明:“根據勞埃德記錄,自1955年以來,在世界範圍內有428艘船隻被報失蹤,而你們也許有興趣知道,我們的情報部門未能發現任何證據支持百慕大三角比其他地方有更多失蹤案的說法。美國海岸警備隊有關大西洋事故的計算機記錄可以追溯到1958年,其結果也支持這個結論。”

如此看來,所謂“百慕大魔鬼三角”神秘現象是根本不存在的,神秘的倒成了這個神秘現象是如何被炮製出來、流傳開去的?這必須從美國航空史上一起著名的空難事故--美國海軍第19飛行中隊失蹤說起。

對“百慕大三角”的渲染可以追溯到1950年9月16日,合眾社在那一天發表了一篇文章,聲稱“在佛羅裏達海岸和百慕大之間,船隻和飛機神秘失蹤”,該文的作者瓊斯可視為“百慕大魔鬼三角”之父。兩年以後,《命運》雜誌發表了一篇署名喬治·桑德的文章,總結了在百慕大一帶發生的“奇怪的海上失蹤案”。隨後又有幾本描述百慕大一帶的神秘現象的書籍出現,比如傑薩普著的《不明飛行物案件》,奇霍著的《飛碟陰謀》,都宣揚這些百慕大失蹤案是由於外星人綁架。1964年2月,

在一本名為《商船隊》的小說刊物上,嘎迪斯發表了《致命的百慕大三角》一文,首次提出“百慕大三角”一詞。1969年,斯賓塞出版《失蹤地帶》一書,專門研究“百慕大三角”,影響不小。兩年後,一部名為《魔鬼三角》的長篇紀錄片發行。1974年伯利茲出版《百慕大三角》一書,成為暢銷書,賣出了五百萬冊。在這些文章、書籍、電影的鼓吹下,“百慕大魔鬼三角”成了在西方家喻戶曉的神秘地帶。庫舍的《百慕大三角神秘--已解》一書,主要就是為了反駁伯利茲的暢銷書而寫。在該書出版後,伯利茲又四處散布謠言,聲稱在百慕大三角的海底發現了一座大金字塔,至少高420英尺,底座邊長540英尺,並認為這座金字塔可以揭示神秘失蹤的奧秘。1978年3月,庫舍向伯利茲提出挑戰,要求伯利茲提供發現海底金字塔的證據。庫舍與麻省理工學院、美國海軍等機構的海洋學家聯係,都無人知道有海底金字塔這一發現。他要求與伯利茲打賭,各向一家銀行存入一萬美金,如果在1978年9月1日之前,伯利茲能夠出示海底金字塔存在的證據並被美國考古研究院、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全國地理學會等權威機構證實,將贏得賭金,更重要的是,庫舍將承認伯利茲是正確的。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周,1978年4月24日,伯利茲通知這家銀行的副行長,他不願接受庫舍的挑戰,等於承認了自己是在毫無證據地信口開河。這出以訛傳訛的鬧劇至此在美國告一段落,緊接著卻在中國開演,至今未停息。

2.球狀閃電的成因

球狀閃電俗稱滾地雷,就是一個呈圓球形的閃電球。這是一個真實的物理現象,絕非科幻小說或卡通片集的能量炮。這種現象早於1838年便有文獻記載,科學家已研究逾160年,有關的報告多達數千份,也有二千多份科學論文出版,但是我們對此現象仍未有合理的解釋,可是說它可以穿越任何物體是不可信的。

球狀閃電通常都在雷暴之下發生,它十分光亮,略呈圓球形,直徑大約是20至50cm。通常它隻會維持數秒,但也有維持了1~2分鍾的紀錄。更神奇的是它可以在空氣中獨立而緩慢地移動。有少數目擊者說它會隨著金屬物品走,例如電話線,但多數人都說它的路徑不定。絕大部份目擊者都說它是橫向移動的。在它短短幾秒的生命中,它的光度、形狀和大小都保持不變。它曾在空地、封閉的房間內、甚至飛機倉內出現!有跡象顯示,它跟雲層與地麵之間的閃電(即常見的普通閃電)有密切關係,有目擊者說它會在普通閃電後形成或消失。球狀閃電有可能激烈地爆發,也可能會安靜地突然消失。在顏色方麵,則眾說紛紜,沒有一致的描述。

球狀閃電具有破壞力。它既可以破壞玻璃窗,也能使牆壁的外層剝落。它也曾造成人和動物的傷亡,但由於資料不足,未能了解致死的真正原因。沒有證據顯示球狀閃電會破壞樹木,這與普通閃電略有不同。球狀閃電幾乎無法被破壞,有人曾用步槍射中過球狀閃電,但是無效。

由於球狀閃電出現的頻率很低,科學家難以做係統的觀測,至今也沒有人拍攝得高質量的照片來作科學研究。理論方麵,有人認為它是灼熱的空氣團或氣化了的元素,例如碳、鈉又或是銅。雖然這個理論可以解釋球狀閃電的部分特性,卻不能說明為什麼它可以在飛機倉內形成。此外還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如等離子體、離子、帶電的塵埃、有外層電子殼的水……,但沒有一個理論可以完滿地解釋這個科學懸案。如果你有見過球狀閃電或拍到它的照片,一定要把所有資料記錄下來,那將會是十分寶貴的研究資料。

球狀閃電之所以神秘,實在是因為它並不常見,它飄渺的行蹤、多變的色彩和外形以及它刹時間巨大的破壞力都讓人類著迷。所以,早在古希臘的年代,人們就開始留意這種奇特的自然現象了。

球狀閃電的一般性質:球狀閃電至今仍是人們不能解釋的奇怪自然現象。許多目擊者認為,球狀閃電的運動就像是有智慧的,好像它知道要去哪裏,如果它進到一個房間,它通常是穿過門口或窗戶再到走廊。當然,這隻是人們的想象。

根據眾多的目擊材料,我們大概可以勾勒出球狀閃電的基本輪廓。這種發光的球體大小在高爾夫球和足球之間,顏色有白、綠、黃、橙之分,其亮度可與100瓦燈泡相當。球狀閃電持續時間一般在5~10秒左右,它會隨氣流的起伏在近地的空中自在飄飛,有時逆風而行,可穿門窗,進室內,甚至穿過爐子煙筒。有時會懸停,有時會無聲消失,有時又會碰到障礙物爆炸發出巨響而消失。球狀閃電運行速度緩慢,有時與人跑速度差不多,極少情況下它會發出輕微的呼哨聲、嘁嘁聲或噝噝聲。一個共同的特點是,球狀閃電幾乎總是發生在雷暴天。

球狀閃電的大小:球狀閃電直徑從15~30厘米不等,但也有人見過直徑1~2厘米和5~10米大小的。能以固定的頻率改變其直徑大小,可逐漸衰弱變小,爆炸可使其體積增加並使其終結。能靠分解或重組改變大小。